第265章 桓温错失良机失帝位;苻坚联手王猛升国力
作者:番番外闻   晋末风云录最新章节     
    正在苻坚用心慕容冲时,东晋传来消息,简文帝司马昱又病重不起。

    苻坚一听,也是心中一惊,不会桓温要上位了吧?那可不是好事!

    却说简文帝自从被桓温架上帝位那天,就等于被架在火上烤,成日忧虑,害怕也被废掉,到底病倒了。

    他急召大司马桓温入朝辅政,一日一夜连发四诏;桓温这个拧巴的玩意儿就是不来。

    众人揣测,他可能觉得简文帝会把皇位留给他,这是十拿九稳的事情,所以不来,只为避嫌。

    司马昱久待桓温不至,弥留之际,立昆仑女所生的长子司马昌明为皇太子,次子司马道子为琅邪王。

    立下遗诏:“大司马桓温依周公旧制居摄辅政。”

    又添了一句桓温最想要的话:“少子司马昌明可辅则辅,如其不可,君可自取之。”

    这基本上就是传位诏书了。

    如果桓温在跪倒在地,诏书一接,万事如意。可惜他在姑孰。

    侍卫拿着诏书出来,碰到了侍中王坦之,他要过去看了一眼,反身回到司马昱面前,当着他的面咔咔给撕了。

    司马昱苦笑了一下,道:“如今的司马天下本来就是靠运气得来的,桓温想要,就给他吧,卿这又何必呢?”

    王坦之正色曰:“天下是宣帝、元帝的天下,陛下何得自专!”

    司马昱道:“那好吧,我再改改吧,家国之事无论大小,一律禀告大司马桓温,就如诸葛武侯、丞相王导之故事。”

    说完此言,简文帝驾崩。

    东晋朝廷顿时兵荒马乱,按理说先帝驾崩,新君登基,天经地义,可是群臣疑惑,谁也不敢去迎立司马昌明。

    有的人还战战兢兢地说:“这事得大司马桓温回朝处理吧?”

    此时那个王白须,也就是尚书仆射王彪之又站了出来,正色曰:“国不可一日无君,天子驾崩,太子当立,天经地义,大司马能有什么异议?如果去特意请示,反倒会被他责骂!赶紧的,去迎立新君。”

    结果一锤定音,太子司马昌明被迎进,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桓温还在那里苦等传位诏书呢!皇帝已立,摄政大臣该如何处理?王彪之真是不怕死啊,他大义凛然道:“摄政大臣,兹事体大,以大司马桓温谦虚的品行,必当顽固辞让,使国政停滞,诸事停摆!还是别劳烦大司马了!”此事也泡汤了,王白须成了桓温再进一步最大的绊脚石。

    桓温说什么也没料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煮熟的鸭子全飞了!

    他怀疑是谢安和王坦之,背后下绊子,于是对两人怀恨在心。谢安是个会来事的,赶紧主动跑到桓温那里,请桓温到建康入朝辅政,咱说你就去呗,桓温还是死活不去。

    真搞不懂他要干什么,此时他入主建康,什么事不成?这要是石虎你看看?有时候觉得石虎残暴不假,但不虚伪也是真的,看着不闹心。

    这可能也是王猛当年没有相中桓温的主要原因,他看透了他的矫揉造作,犹豫不决。

    王猛选择了苻坚,苻坚也选择了他,两人决对双向奔赴。

    东晋玩着权谋游戏是,王猛六州已定,抵达长安,苻坚又把军权甩给了他,加任都督中外诸军事。

    王猛一看,你这是玩啥呢?推辞说:“陛下你自己看看,丞相,太傅,尚书令,司隶校尉,总领军务,文武职务集于一身,大小事务我都要亲自来,我能整过来吗?

    你别说我,就伊尹、萧何等等那样的大贤,也不行啊,何况王猛我这样的平庸之人呢?”

    连番上表三四次进行辞让,想把官职让出去一些,苻坚就是不同意,给他回复说:“朕正要统一四海,除了你我谁也信不着,你不能推辞宰相等职,就像朕不能推辞天下一样。”

    王猛无可奈何,他算看明白了,苻坚高高在上,管住自己一个人就够用了,自己也别假假咕咕了,接着干吧,他也确实厉害,为人刚毅清明,善恶在他这里一目了然,放黜了尸位素餐,不干正事的,留下了兢兢业业做实事的人才。

    同时劝课农桑,练习军旅,为统一全国做准备。

    王猛管理内政出类拔萃,在历史上都是挂了号的,跟诸葛亮,管仲,房谋杜断等齐名。在他治下官必当才,刑必当罪。所以大秦国富兵强,战无不克,国家出现了大治的局面。

    此时苻坚的同母弟苻融又闹出一件事情,擅自建造学舍而被官府纠察,给予弹劾,你建学堂,谁知道你干啥啊?提前居然不报备!

    苻坚对他的还是很严厉的,擅作主张肯定不行,于是他特害怕,派主簿李纂到长安去陈述理由。

    李纂也是个胆小的,听说王猛严苛,居然半路上就吓死了。

    苻融问手下人:“谁还能去帮我把这事摆平?”手下人道:“王猛太过明察秋毫,一般人不敢去,燕国旧臣,尚书郎高泰,有胆有谋,能言善辩,可以派去。”

    但是此前王猛多次征召高泰入京,高泰都不肯出山,到这时了,苻融也顾不得了,冲到高泰家说:“君子救人危急,你不能见死不救啊!”

    高泰一听,既然这样说,那我就走一趟吧,王猛咋的,吃人呢?

    到达长安,高泰见到王猛一脸严霜,他还不乐意了。

    王猛盼他日久,自然热情接待,但并不知道他所为何而来,笑着说:“多次相请,怎么今天才来 ?是不是有点迟了?”

    高泰说:“我一个罪人,来此接受刑罚,着什么急?”

    王猛听他话里有话问道:“您这是什么意思?”

    高泰道:“我是受命苻融而来,古时鲁僖公因泮水修建学宫而被歌颂,齐宣王在稷下建立学宫而被传扬,如今阳平公苻融建立学宫,也是追从齐、鲁之意,我没有听说得到褒奖,反而还有官府罗织罪名,要弹劾他,明公,您怎么辅佐圣朝的?如此赏罚不明,下面的官吏怎么干活?”

    他先发制人,给王猛一顿突突!

    王猛一听,拍手笑道:“还有这事?这是我的过错,马上处理。”

    苻融的事情圆满解决,还得到了褒奖。

    王猛因而感叹对苻坚道:“高泰大才,给苻融作属吏岂不是浪费了吗?陛下应该把他留下。”

    苻坚二话不说,紧急召见高泰,向他询问治国的根本。

    高泰回答说:“治国之本在于人才,人才的获得在于审慎选拔,审慎选拔关键是实事求是,人才都到位,国家便会大治。”苻坚一拍大腿道:“言辞简略,道理博深呀!”立刻要任命高泰为尚书郎。

    高泰道:“我是苻融属官,必得返回冀州。恕不能从命。”苻坚苦留不住,事后跟王猛很是抱歉,王猛反倒安慰他,笑道:“在哪里都是为陛下效力,没事的。”

    苻坚和王猛就是这样的,就处处透露着默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苻坚教导孩子时,还正了八经给太子苻宏和长乐公苻丕等一众儿子,下了诏书,道:“你们侍奉王猛,要跟侍奉父皇一个样!”

    这对君臣铁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