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新开的作坊
作者:十瑚   穿成农女后我真香了最新章节     
    宁大舅一家开的榨油作坊,用的原料就是胡麻(芝麻)和大豆。

    而顾文萱新开的这家作坊,则是打算用番豆(花生)、丈菊(向日葵)这两种作物作为榨油原料。

    至于榨油工具,这个世界普遍使用的是木质压榨机。

    这种压榨机结构简单,主要由一个木质的桶和一个杠杆组成,通过杠杆的作用,可以用较小的力气榨取大量的油脂,操作很是方便。

    而白景洲则是选了他们那个世界明清时期推广开的齿轮传动榨油机。

    这种榨油机结构更加复杂,但通过多级传动,可以大大增加榨油的力道、速度,榨油的效率更高。

    在此基础上再辅以水力\/畜力,榨油将变得更加快速、省力。

    番薯和马铃薯如果是用来制作粉条,首先就要解决果实的粉碎问题。

    白景洲想了两个办法,一个是用石磨碾碎,另一个是用脚踏式的简易粉碎机敲碎。

    所谓脚踏式的简易粉碎机,是指用脚踏的方式为粉碎机内部的锤头提供动力,使锤头不断敲击洗净切块的番薯和马铃薯块茎。

    这两个办法在试验之后,第二个就被顾文萱和白景洲给否决掉了,因为比起简易粉碎机,石磨不仅效率更高,而且还能充分利用水力和畜力。

    两人找到贾家村收费低廉,但手艺很好的贾石匠,请他帮忙做了外缘略高,且其上均匀分布着以便浆液流出的四处凹槽,水力和畜力都能带动的六个石磨。

    一应准备工作全都做好后,顾文萱在白景洲的陪同下,出门去庄子上挑选工人。

    和顾家、白家的其他作坊、铺子一样,这两个作坊,顾文萱也不打算只录用白家村、贾家村村民。

    她打算在周边村子招一些人,还打算在庄子上挑一批人。

    两人带着杨万东和春妮儿,乘坐马车离开村子。

    此去除了挑人,顾文萱还想亲自摘了新鲜的果子洗来吃。

    她和白景洲手拉手坐在马车里,偶尔交谈几句,心情正惬意,耳边却突然传来一声惊呼,“爷爷!”

    白景洲听到动静问车夫,“出什么事了?”

    车夫答:“有个老爷子,走着走着不知怎么突然就倒下去了。”

    车夫远远就看见了那对彼此搀扶着,在路边艰难行走的祖孙。

    一开始他并没有当回事儿,还打算等超过他们了就加快点速度,却不料还没等他们的马车行驶到对方所在的位置,那个头发花白的老者就摇摇晃晃倒下去了。

    扶着他的年轻人一边伸手去拉,一边惊慌失措的喊了一声爷爷,然后白景洲就被惊动了。

    听到车夫说有人倒下去了,白景洲略一思忖,“停车,我下去看看。”

    车夫应了声“是”,缓缓停下马车。

    白景洲拿起药箱,动作麻利的跳下车,顾文萱也想跟着。

    白景洲回头看了站起来的顾文萱一眼,“你现在身子不方便,还是别过去那边了。”

    顾文萱点点头,“我就远远看着。”

    他们来自孩童极其稀少的天灾末世,所以对象征着未来和希望的孩子远比一般人重视,更别说顾文萱现在肚子里揣着的,还是他们自己的孩子。

    白景洲和杨万东一起走过去,快速打量了一眼这祖孙二人。

    倒地不起的老者看上去六十多岁,身体干瘦、头发花白、皮肤黝黑、一张脸上满是沟沟坎坎的岁月痕迹,年轻人不仅左边袖管空荡荡的,脸上还有一道长长的疤痕。

    那疤痕从他左边额头爬过鼻梁,一直延伸到他右边脸颊,一看就是刀砍出来的,万幸砍的不深,不然可就不是留疤这么简单了。

    不着痕迹地收回视线,白景洲对那年轻人道:“我是大夫,需要我帮忙看看你爷爷的身体情况吗?”

    年轻人点头如捣蒜,“需要的!谢谢!谢谢!”

    白景洲于是伸手去给那老者诊脉。

    好在,老者只是晕过去了,并无大碍。

    白景洲收回手问年轻人,“这位老人家是不是很久没有吃过东西了?”

    年轻人原本只有焦急和不安的脸,在听到这句话的那一瞬间,突然又多了一抹浓到化不开的气恨与苦涩。

    他点点头,“是,我爷爷已经大概两天没有吃到任何东西了。”

    白景洲闻言对杨万东道:“去拿一些吃的过来。”

    杨万东点头去拿东西,白景洲则是伸手在老者的几处穴位揉按。

    老者醒来后,白景洲让他孙子喂他吃了个白面馒头。

    那年轻人连声道谢,然后又拿出一块碎银,想要塞给白景洲。

    白景洲摆摆手,“钱就不必了,我们也只是恰巧遇到了,顺便搭把手。你们这是要往哪里去?若是顺路,我可以搭你们一程的。”

    年轻人眼圈儿泛红,在见识了自己亲人的丑恶嘴脸之后,来自白景洲这个陌生人的善意与帮助,顿时变得格外贵重。

    他深吸一口气,“我打算带我爷爷去县城看大夫,顺便再看看有没有我能做的活计。不瞒您说,我虽然是领了银钱退伍的伤兵,可那些银钱却远不够我和爷爷开销的。”

    白景洲蹙眉,“你是这附近村子的人吧?”

    年轻人点点头,“对,我是马台村人。”

    白景洲疑惑,“那你怎么不在村里佃几亩地自己耕种?恕我直言,以兄弟你这样的身体情况,在县城怕是很难找到合适的活计。”

    找不到合适的活计,却要每个月都出房租,再加上县城连烧柴、吃菜都要花钱买,不像在村里,可以开一块地自己种菜,还可以去周边矮山自己捡柴,就连房子也可以将就着用最低成本先搭三间茅草屋。

    这开销一上去,他们祖孙俩的日子岂不是更会过得更加艰难?

    那年轻人闻言,用力抹了把脸,“我们村就两户人家有多余的田地往外佃,还是早就已经找好了佃户的,不可能中途再佃给我们爷俩种的。”

    被他扶着的老爷子叹息一声,“而且我们爷俩在村里也没有落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