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调整战略,回援新安
作者:夜郎如画   重生三国,诸葛再世最新章节     
    居巢县城前线,太尉曹爽与右将军夏侯霸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对居巢吴军的攻势。

    在紧要关头,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冲破营寨的宁静,带来了一则震惊全军的消息——蜀军以雷霆万钧之势攻破了魏军在新安的大营,留守的将士或战死沙场,或四散奔逃,而魏帝则在亲卫的拼死保护下,险象环生地逃脱了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曹爽听闻此讯,脸色瞬间变得铁青,眼中的光芒瞬间熄灭,取而代之的是难以置信与深深的忧虑。他手中的兵符不自觉地紧握,指尖因用力而泛白,仿佛要以此来压制住内心翻涌的情绪。

    他迅速稳住心神,但额头上细密的汗珠却泄露了他内心的慌乱。作为魏国重臣,他深知新安大营的失守不仅意味着军事上的重大挫败,更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魏国的整体战略布局与国运兴衰。

    夏侯霸,这位以勇猛着称的将领,听闻此讯后,眼中顿时燃起熊熊怒火,他的双眉紧紧皱起,额头青筋暴起,仿佛要冲破皮肤。他的牙齿紧咬着嘴唇,嘴角溢出一丝鲜血,却浑然不觉。

    突然,他猛地站起身来,双臂用力一挥,将面前的桌子掀翻在地。紧接着,他发出一声怒吼,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响彻整个营帐,甚至连周围的空气都被这股强大的声波所震撼。他的胡须因为愤怒而微微颤抖,仿佛每一根毛发都充满了无尽的力量和威严。

    他的眼中燃烧着熊熊的斗志与不甘。对夏侯霸而言,新安大营的失守是对魏国将士英勇形象的极大侮辱,更是对他个人荣誉的沉重打击。

    夏侯霸紧咬牙关,双手紧握成拳,仿佛要将所有的愤怒与不甘都凝聚在这双铁拳之中。

    愤怒之余,夏侯霸也迅速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与不安。他恢复了冷静,仅凭一己之勇无法挽回败局,更需要的是智谋与策略。

    他转向曹爽,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表示愿意全力配合曹爽的行动,共同应对当前的危机。

    曹爽深吸一口气,努力使自己镇定下来。他明白现在不是发怒的时候,必须尽快制定应对之策。

    他注视着地图,思考片刻后,转头对夏侯霸说:“蜀国此番进攻定是早有预谋,如今我军形势不利,需立刻派人联络各地守军,以防敌军进一步深入。”

    夏侯霸拱手道:“末将遵命!愿听太尉调遣!”

    随后,曹爽立即召集幕僚与将领们进行紧急会议,重新评估并调整之前的战略部署。

    曹爽端坐于主位,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位幕僚与将领,沉声说道:“诸位,新安大营之失,乃我魏国近年来少有之败绩。然则,败而不馁,方显我军之勇。今日召集诸位,便是要重新评估局势,调整战略,以图后计。”

    话音落下,营帐内顿时一片肃静,落针可闻,众人皆知此事非同小可,纷纷收敛心神,静待下文。他们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太尉曹爽,仿佛要从他的表情和语气中捕捉到更多的信息。每个人都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决策时刻,关乎着他们的生死存亡以及未来的走向。

    曹爽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首先,我要说的是,对居巢吴军的进攻计划,必须做出调整。蜀军既已破我新安大营,其势正盛,若我军此时分兵两路,恐难以兼顾。我意已决,放弃或推迟对居巢的进攻,集中全力应对蜀军。”

    此言一出,营帐内顿时议论纷纷。

    一位将领起身拱手道:“太尉大人,居巢乃我国失地,若错失此良机,恐日后更难图之。再者,若我军示弱于吴,恐其趁机进犯,亦非上策。”

    曹爽微微一笑:“将军所言,我岂能不知?然则,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前我军之要务,回援新安,稳固都城安全为根本。蜀军既已威胁我腹地,我岂能坐视不理?至于居巢,解决当前危机后再收复不迟,不必急于一时。”

    “太尉大人此计,确是高瞻远瞩。”一位中年将领率先打破沉默,他的声音沉稳有力,显然对曹爽的决策表示赞同,“放弃对居巢的进攻,集中兵力应对蜀军,此乃当前最为稳妥之策。我们需以最快的速度稳定防线,防止蜀军进一步深入。”

    曹爽微微点头,转向一旁的谋士,问道:“先生以为如何?”

    谋士沉吟片刻,答道:“太尉大人高瞻远瞩,在下佩服。确实,当前局势下,集中兵力应对蜀军乃明智之举。不过,在下建议,在调整战略的同时,还需加强情报收集与分析工作,以便及时掌握蜀军动态,为下一步行动提供依据。”

    曹爽点头表示赞同:“先生所言极是。情报乃战争之眼,不可或缺。即刻起,加强细作派遣,务必确保我军明日安全撤出居巢战场。同时,对蜀吴军队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

    将领们齐声应诺,纷纷离去,开始部署撤退回援新安准备工作。曹爽望着他们的背影,心中暗自祈祷,希望能够抵挡住蜀军的进攻。

    吴军大营内,灯火通明,主将陆逊端坐于帅案之后,面容沉稳。

    营帐内,众将环立,皆是一副紧张而又期待的神情。

    一只训练有素的飞鸽划破夜空,稳稳落在陆逊案头的特制鸽笼中,信筒内藏有蜀军破敌的捷报。

    陆逊轻轻取下信筒,缓缓展开,细阅之下,嘴角不禁露出一丝淡然的微笑。

    “诸位将军,”陆逊放下信纸,声音沉稳有力,“蜀军为了策应我军,已在新安大破魏军,此战告捷,实为可喜可贺。然则,战事未息,我等仍需谨慎应对。”

    众将闻言,纷纷点头,有的面露喜色,有的则眉头紧锁,思索着接下来的战略部署。

    “蜀军此胜,必使魏军士气受挫,但魏国强大,非一役可定乾坤。”陆逊继续说道,“我军与魏军对峙于居巢,既是防御也是进攻的态势。需趁此良机,加强戒备,同时密切关注魏军动向,准备随时应变。”

    “大都督所言极是。”一将出列,拱手道,“但末将以为,蜀军既已建功,我等是否应乘胜追击,与蜀军夹击魏军,以图更大战果?”

    陆逊闻言,轻轻摇头,目光深邃:“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吴蜀联盟,相互策应牵制魏军,但亦需谨慎行事。我吴军刚攻克居巢县城,当以稳固自身为主,不可轻举妄动。再者,蜀魏相争,于我吴国而言,亦是双刃剑,需以静制动,多派细作查探魏军动静,相机行事。”

    “大都督高见!”众将齐声赞道,对陆逊的深谋远虑佩服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