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壬戌科会试(二)
作者:后山散人V   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最新章节     
    正统三年秋闱,第一天开考就着起了大火。

    天顺七年春闱,也是第一天的夜里,发生了一起最为严重的火灾,竟然烧死了九十多个考生。

    因贡院屡屡失火,不得不于正德六年在贡院旧址上拓宽改建,改为坐北朝南方向,使用砖瓦结构,防火性能得到了加强。

    万历二年,掌权的张居正对京城贡院再次扩建改造,考棚增加到了一万三千间。

    同时外建高墙,四周各建角楼用以监考了望,正门分左、中、右三路,各立牌坊三座,左面牌坊题为“虞门”,右面牌坊题为“周俊”,中间牌坊题为“天下文明”。

    牌坊后为贡院两座正门,每座大门两侧都配有小厅。

    贡院里的公堂上,李长庚看了眼手上的手表,朝其他考官淡淡地开口道:“开龙门吧!”

    很快,在外等候的杂役们不敢怠慢,按部就班地去开龙门的开龙门,点炮的点炮,搜身的搜身,维持秩序的维持秩序。

    相比乡试时基本剥光衣服不同,会试搜身要比乡试的宽松多了,但也只是不让举子老爷们彻底脱光衣服罢了,该走的流程一样不少。

    黄立极看着龙门附近的举子们,笑着朝一旁的李长庚说道:“李阁老,看到此情此景,不由想起曾经会试的场景!”

    李长庚收回眼神,颇为感慨地叹了口气道:“是啊,想当初本官参加春闱大比的时候,也是如他们一样心怀忐忑,哪里想到会侥幸得中,历经二十七年的宦海沉浮,方得有今日成就!”

    看着眼前比自己还要年轻四岁的李长庚,黄立极心中也是不得不服,在二十三岁就能高居二甲第五名进士出身,为官二十七载才刚满五十岁,如今更是在内阁稳稳占据了一席之地,甚至取代帝师兼次辅主持本次会试。

    一个军士搜检完卢象升后,卢象升便去领了他的号牌,秋字第七号,居中,算是个不错的位置,而不是第一号,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屎号”!

    领完号牌的卢象升找到了另外两位同乡,张有誉与郑鄤位置也不错,分别领到了辰字第十号与拱字第五号。

    三人位置都不错,原先准备的用来对付“屎号”的香囊自然也就用不上了。

    待举子们依次进入考棚后,李长庚拿出一本《春秋》,翻翻后,定了个题目:在祀与戎。

    一旁的张瑞图揶揄地说道:“李阁老这题目虽然看似简单,但文章要想脱颖而出,可就难了!”

    黄立极附和着说道:“为国选才,本就是优中选优,难出彩就对了,若都能写出锦绣文章,我们阅卷反而困难了!”

    李长庚合上《春秋》,笑着说道:“就它了,贴合现在时局!”

    其实李长庚选这个题目,是受前几天皇帝的那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启发,也想看看有多少能脱离窠臼多的举子出现。

    身材高大的卢象升坐在逼仄的考棚内,虽然去年乡试已经在南京贡院经历过一次,但还是有点难受,想伸展下身体都比较困难,还好此次会试贡院准备了一个小小的煤炉,不仅可以拿来取暖,也可以用来温热食物与饮用水。

    正百无聊赖的卢象升突然听到远处的锣声响起,紧接着便是持续三声的军士大喊:“诸位老爷,试题来了!”

    举着试题牌子的军士跟在后面高喊道:“在祀与戎......在祀与戎......”

    在举子们考棚内抓耳挠腮琢磨着如何破题的时候,正在养心殿东暖阁处理政务的朱由校抬起头轻声问道:“时敏,此刻举子们应该开考了吧!”

    “回皇爷,的确如此呢!”刘时敏一脸向往的眼神回道。

    朱由校看着刘时敏的样子,半开玩笑地问道:“怎么,你也想去参加春闱大比?”

    “皇爷说笑了,奴婢连个生员都不是!”刘时敏露出微不可闻的遗憾笑着回道。

    “这春闱要考几天,考哪些内容?”朱由校问道。

    刘时敏简单整理了一下思路后回道:“回皇爷,春闱大比分会试与殿试,这次在贡院的会试分三场,分别是二月初九、十二、十五,今天这场也叫首场,在整个会试中占比最重,主要考四书五经里面的经义。

    后面的两场叫后场,第二场主要考赋、诏、诰、章、表等的写作,第三场则是时务策!”

    “三月初五的时候就该会试放榜了吧?殿试是在三月十五?”朱由校继续问道。

    “是的呢,皇爷!”刘时敏回道。

    “嗯,朕知道了,朕可要好好想想殿试的试题,还有殿试的读卷官!”朱由校轻点了下头说道。

    刚过九点,李长庚在公堂内实在坐不住了,就起身朝考房走去,一个是待在室内闲坐实在无聊,二是巡视下考场,看看是否有违规之处。

    与此同时,这些考生未来有可能都是他的门生,朝廷的新血液,也想着先睹为快。

    正在聚精会神打初稿的卢象升,突然感觉一道身影挡住了自己的阳光,抬头一看,见是一位身穿绯袍官服、胡子花白的官员正看着自己,再往下看则是一对仙鹤补子。

    能在贡院身穿此种官服的除了主考官李长庚,还能有谁?

    卢象升强装镇定,略向其简单致意后,再次拿起钢笔继续做题。

    李长庚点了点头,不由想起自己当年的会试场景,当初也是如他一般的年纪,正是风华正茂,充满激情。

    再看了眼不骄不躁认真做题的卢象升,李长庚继续朝下一个考棚走去。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黑夜,军士们一个考棚一个考棚地下发蜡烛,而卢象升的首艺七篇已完成了五篇,他并没有急于誊写到考卷上,而是等到第二天天明的时候再来填写,那时候光线好,不易出错。

    卢象升做题能如此之快,多亏有了钢笔,从而极大提升了书写速度,而且还不易糊卷。

    与卢象升同样速度的,还有不少人,这都是钢笔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