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韩爌罢官
作者:后山散人V   日月光明:打造巅峰大明最新章节     
    “韩阁老对朕与大明毕竟有功,朕并不想置他于死地,此事田尔耕去处理!”

    朱由校的回答,意味着接受了田尔耕的建议,韩爌家族虽然参与了走私,但他可以将他摘出去,但这个以家族为大单元的社会,又怎么能彻底摘得出去呢!

    牵连走私的罪名顶多罢官夺职,但魏进忠的建议却是要将韩爌打入十八层地狱,就算朱由校不杀他,也会将他流放边关。

    “是,皇爷,臣遵旨!”田尔耕领旨道。

    “此事办得隐秘些,不要让其他人知道了!”朱由校嘱咐道,毕竟有卸磨杀驴与对付东林党的意思,朱由校可不希望自己继续拉大与东南士绅的仇恨。

    “是,皇爷,臣明白!”田尔耕低声答道,心里也有一种成就感,毕竟马上就要在他手上斗垮一位内阁大臣。

    内阁五人中,朱由校为何要优先淘汰韩爌,原因很明显,韩爌被他逼着与东林党对立后,再次选择了与东林党妥协,说明了朱由校的倒逼策略已经失效。

    既然如此,朱由校也就没了继续在他后面保驾护航的意愿。

    政治博弈只有零和一,没有中间的零点几,既然韩爌选择了继续回到原来的队伍,那朱由校只有放弃他。

    而且,一定程度上也能减少朱由校的政敌势力。

    至于其它四人,虽说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但那是在新天子已经有了自己核心团队的前提下。

    不好意思,朱由校没有,给他安排的几个讲官中,孙承宗与徐光启皆是亲近东林之人,黄立极与魏广微与朱由校的关系也并不是那么的亲密,之前更多的是先太子也就是他老爹的讲官。

    所以,对于三朝老臣兼三朝首辅方从哲,朱由校在没有找到十分合适的替代人选之前,并不会让其提前致仕,反而会继续倚重。

    至于另外三位内阁大臣,都是在朱由校御极后重新任命的,只要不是与他背道而驰,朱由校都不会将他们轻易放弃。

    虽然徐光启也有多亲近东林官员之举,但更多的是同乡之谊,而且徐光启的作用岂能是一般的儒家政治官员能比的。

    就算徐光启最终在政治上站到了朱由校的对立面,朱由校依然不会轻易罢黜他,很可能是让他在内阁仍然挂个大学士的虚衔,然后继续引领大明科技与文化发展的大业。

    在儒家学说垄断一切的大明,徐光启这种思想开明的官员实在是太太难得了,朱由校岂会轻易放弃他,他可是大明真正的国之重宝。

    而孙承宗现在依然在外主持宣大的卫所及军政整顿,短期内宣大依然离不开他,说实话,朱由校都找不到他的合适替代人选。

    李长庚就不说了,作为非东南士绅势力的独苗,而且的确帮朱由校办了几件大事,朱由校只会继续壮大以他为首的楚党势力。

    两天后,山西道御史倪文焕弹劾太子太师兼文渊阁大学士与东南总督韩爌,纵容家人参与宣大非法走私。

    与倪文焕的弹劾题本一起递上去的还有韩爌族人参与非法走私的详实证据。

    杜文焕的这封弹劾题本犹如平静的湖面突然被扔入了一块石头,顿时掀起了惊涛骇浪。

    在有倪文焕详实证据的证明下,喜欢听风是雨、风闻奏事的科道言官们,哪还坐得住,一个个纷纷跟着上题本弹劾韩爌。

    看着刘时敏挑出来的十几份弹劾题本,朱由校看都没看直接留中。

    就这么十几份弹劾题本,怎么能让他轻易动一个内阁大臣。

    一天后,剩下的科道言官见皇帝既没有对弹劾题本回复,也没有对弹劾之人有任何的不满甚至派厂卫调查,对于这种皇帝释放的信号,他们自然不会错过。

    于是乎,朱由校的案头上再次放了五十多份关于韩爌的弹劾题本。

    但是,朱由校依然是采取了跟第一批弹劾题本一样的处理方式,继续留中,而且不追究弹劾之人。

    到了这个时候,大多数官员哪还不明白皇帝这是恶了韩爌。

    于是乎,朱由校的桌案再次放了一百多份弹劾韩爌的题本,这次朱由校没有留中,而是让吏部召他回京城,让他回京对弹劾的内容进行自辩。

    至于东南总督的空缺,暂时由温体仁代管,而江东巡抚则由左布政使王绍徽代领。

    作为首先弹劾内阁大学士并提供切实证据的倪文焕,一下子成了督察院的英雄人物,只要韩爌回京自辩无法让皇帝与六部九卿及科道言官满意,基本确认了韩爌的内阁大学士会就此失去,甚至有可能提前致仕归家。

    十多天后,当身在南京的韩爌见到前来召他回京自辩的行人司行人以及准备交接东南总督的温体仁时,先是一阵懵逼,但当行人司行人说完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他迅速猜到这是皇帝已经知道了他脚踏两条船的事情,找了个由子处罚他罢了。

    作为官场资深政客,他自然知道反抗的后果,现在乖乖回去自辩,或者说是主动请辞,说不定皇帝还会给个体面让他致仕归家。

    但若是反抗,随他回去的恐怕不是行人司行人,而是驻扎在南京的锦衣卫。

    至于划土自立,这个他连考虑都不想考虑,虽然他是内阁大学士兼东南总督,但真正属于他的军队几乎没有,而且东南之人也不会跟着他这个注定失败之人共同起事。

    在与温体仁及王绍徽简单交接后,韩爌便带着家人随着行人司行人一同乘坐官船返回京城。

    临走前,站在船头的韩爌深深地看着渐行渐远的南京城,心中慨叹着自己的政治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与此同时,他也寄希望于未来能够再次重返朝堂,权力可是一个极度让人容易上瘾的东西,这近两年的内阁大学士生涯,尤其是东南总督时的那种掌握一方军政大权的快感,好不让他眷恋。

    经过十多天的运河行船,韩爌一行人终于回到了京城,韩爌一进京,便主动向吏部递交了辞呈,不给科道言官找茬的机会。

    对于韩爌的识趣,朱由校也没有为难他,三辞三让后,便准了他以太子太师兼文渊阁大学士并礼部尚书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