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请领导收回成命
作者:木水年华   舅舅祁同伟,开局带高启兰狂飙!最新章节     
    从县里回镇上,徐朝阳表现的比较沉默。

    老书记吴景中一脸愁苦,但也没多说什么。

    他不太认可徐朝阳在会上,当面向县领导开炮的做法,但心里总归还是有所感激的。

    “我知道你本事不小,人也还年轻,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可乡镇合并的工作毕竟是大势所趋,其他地区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全部落实到位。”

    “听说某些地方,乡镇消失百分之三十,基层干部的减少,更是到了一种匪夷所思的地步。”

    “我们啊,无论怎么做,能够改变的东西,微乎其微。”

    吴景中是老革命,很多东西一眼就能看穿。

    只要上面出了具体的指导文件,地方上怎么做,人家都有理由可以说。

    今天纵使能保住这一个镇,也改变不了大环境。

    “您说的对,对上面的工作,我们应该支持。”

    “可换个角度想,真把工作做好了,就有用吗?”

    “换汤不换药,很难的啦。”

    徐朝阳好歹也在基层待了三年,算是能理解老书记的心态。

    但他毕竟也是‘过来人’,这方面的优势无人可比。

    “您应该也听说过一句话:上有对策,下有对策。”

    “政策上鼓励乡镇合并,目的是解决基层干部的冗杂,基层人员的臃肿。”

    “我对此不好说太多,有一点却看得明白。”

    “只要劳务派遣存在一天,这种问题就永远都得不到解决。”

    “基层行政人员减少,地方上大可以去招编外人员,甚至是连编制都没有的临时工。”

    “到头来,发号施令和干活的,依旧是原封不动的同一批人。”

    “甚至比原先的那批人,做的还要更差。”

    吴景中哑口无言,心中不免一惊。

    “你啊,还是要谨言慎行,避免给自己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徐朝阳不以为意。

    “这不是在自己老领导面前吗。”

    “要是当着其他人的面,我还不见得会说。”

    吴景中笑了笑,听他这么说,心情倒是好了不少。

    回到青山镇,两人组织召开会议。

    并镇的事情,无论怎么讲,下面的同志都拥有知情权。

    结果也和徐朝阳二人所预料的一样,班子里的大部分同志,说什么都不愿接受这样的结果。

    “我们是基层干部,地位不高,不代表脑子也不好使!”

    “上面的政策,同志们当然支持。”

    “可并镇.......并谁的镇?”

    “人口不足三万,发展没起色的地方,才需要合并。”

    “这三年来,青山人口回流,马上就要突破五万大关。”

    “至于经济增长效率,不说全县第一,前三肯定是能排上!”

    “让我们镇去给别人当儿子,还特么是后娘养的,谁心理会平衡?”

    副镇长钱开明第一个表示不同意,其他的同志也是牢骚不断。

    “需不需要并镇,我们能不清楚吗。”

    “县里的领导到底是怎么想的,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嘛。”

    在场的人都清楚,并镇的工作一但落实,别说能不能继续往上走。

    能保住现在的位置,都已经算烧高香了。

    徐朝阳和吴景中积极征询大家的意见,又让他们去走访采纳几个村子的村干部、村民的意愿。

    “要民主,不能只顾小部分人,小圈子的民主。”

    “我们是人民的干部,不征询人民的意见,得不到人民的支持。”

    “不管什么政策,在我看来都是白搭。”

    “县里的领导说,群众的意见并不重要。”

    “我倒是偏想看看,到底是县里说的对,还是人民说的对。”

    对徐朝阳来说,这又是一场社会实验。

    结果不重要,一个县长,就是他一通电话能完全摆平的事情。

    他要得是这个过程,要得是看看自己这几年的努力,究竟有没有起到决定性的效果。

    吴景中对此表示支持,于是镇上的数个行政村,很快都知道了县里的决定。

    村里开会,近百分之九十的村干部表示不同意。

    村干部们,包括生产队队长,深入农民群体,征询他们的意见。

    这一代的农民虽然受文件教育程度不高,可真心对他们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不提以前,至少这三年,我们镇的确是做了好事的。”

    “路通了,有了人养护。”

    “种的辣椒、茶,让我们这些跟田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农民,可算见到了一点希望。”

    “三年时间,外出打工的少了,在家就能养活自己,谁还愿意出去?”

    刘有田哭诉道:“政府只要真心做事,我们不是瞎子,能看不见吗?”

    “真要跟你们说的,并那什么镇。”

    “我不懂其他的,就问你们一句话。”

    “新的领导班子,到底会不会对我们负责。”

    “你们政府,说话究竟算不算数?”

    垂垂老矣的老人,抓着村干部的手,背后是他苦苦守望的田地。

    一年的收获,全家,乃至于全村的盼望。

    并镇工作一但落实,新的领导班子就算说话算数,其中所面对的各种问题,也不是他们能承受的。

    农作物价格本来就低,靠着政策的扶持,勉强有个不错的收入。

    在不考虑天灾人祸的背景下,钱到农民手里,还能有几个?

    他们才是最靠政策吃饭的人,政策一变,谁的心里不怕,不慌。

    就算一切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新旧领导班子的交接,必然产生一段时间的中空和动荡。

    到时候农民真遇到麻烦,去找谁,谁认?

    综合各村意见,青山镇全体上下,就只有一句话。

    “积极支持县里的工作展开,提供除帮助以外的一切帮助。”

    “精神上赞成并镇的具体方针,但受限于物理现实条件,请领导收回成命!”

    秦纪中让青山镇的领导回去好好考虑,考虑了近一个星期,就考虑出这个?

    “泥人都还有三分气呢!”

    “这算什么?”

    “一群刁........”

    本想骂人的他又生生止住,深吸一口气后,也不再去考虑下面的意见。

    这个镇,非并不可!

    耶稣来了也拦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