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考较
作者:左右颠倒   科举,寒门读书郎最新章节     
    简单认识后,张夫子就打算让李承平入座。

    讲学堂内没有椅凳,地上仅摆放着一张坐垫,学子需跪坐听课。

    未等李承平坐定,就听堂内有声音响起。

    “座次有先后,咱们都是以成绩而论,这旬大考是撵不上了,但李兄既然是今年的案首,想必不惧夫子考较。”

    “确实,有多大能力,端多大碗,小心别摔着。”

    李承平将屁股从坐垫上抬起,直起身子。

    他知道若不露点本事,这位置甭想坐安稳。

    不知是不是张夫子有意为之,他让李承平坐的位置正正好好位于第一排。

    倒不是张夫子想坑这个新来学子,还是出于对山长的考虑,李承平到底是山长弟子。

    “请夫子考较。”李承平出列道。

    张夫子略微迟疑了一下,随后点了点头,质疑声听多了,他也好奇李承平到底有没有真本事。

    “你是今年的府试案首,四书五经想必是通读过的,底子自不必说,但我看你本经还未抉择,那便着重问问经学吧!”

    李承平道:“请夫子考较!”

    本经是读书人的经世要义,言谈,行事,尽皆以此而行,三观皆依据本经来,研学贯通后,方可经世。

    但凡是走举业的士子,都需要从五经中挑选其一,作为本经。

    若考生能坚持到会试,到时会从四书五经中分科来考。

    若是选的诗经,则考生选取主考官命题的诗经内容作答,考卷就会落入诗经这一房,诗房的考官则会单独自行阅卷。

    设置本经的意思,就是想要考生专挑一本经书研习,做到精益求精,不可贪多,导致学了个四不像。

    李承平多少有点慌,五经他都有涉猎,只是有点驳杂,担心会记混。

    张夫子将夹在手臂处书册放下,简单思索后道:“《诗》中以道志也,何以陈之于劝惩黜陡之典?”

    不单单是李承平在思考,讲学堂内的其他学子同样如此。

    细细想来,有些学子不禁眉头微皱,因为他们有些人一时间,也没好的破题思路。

    不像考察记忆力,李承平很难快问快答。

    即兴发挥下,道:“《诗》所以道志也,圣贤命弟子以观民风。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美之而民知所劝;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刺之则民知所惩。以是巡行诸侯之境土,而黜陡行焉。”

    见李承平不过须臾便给出了不错的答案,张夫子面色如常,心底却给李承平点了个赞。

    从回答速度和内容来看,李承平俨然是个有真材实料的。

    这题回答后,张夫子无意出第二道,可扫视一圈,见还有人不服气。

    能进关中书院进学的士子,几乎没有庸才,李承平能够如此之快的回答问题,却不见得其他人就做不到。

    李承平同样看出,点头示意张夫子继续。

    沉吟稍许,张夫子道:“经书暂且搁置,咱们还有课程进行,不宜耽搁太久,听闻你以博闻强记着称,咱们就来问对。”

    古代夫子十分重视师徒关系,问对是老师与弟子之间的互动方式。

    《论语》就是孔子与其弟子问对时的内容,当前的问对逐渐演变成了考较弟子时即问即答,讲究一个反应力。

    “大才至于是邦也,王必问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李承平没有迟疑,回道:“大才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大才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君子所以异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仁。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陈夫子接连数道题目甩出,李承平从容回答,身后那些同窗自问他们是否可以。

    多半是很难,与李承平不假思索的快速回答相对,其他士子尽皆面露难色。

    就像老师说与学生对答案一般,第一道才刚接收到,下一题的答案就紧接着出来,学生第一题都尚未记清,遑论后面的内容。

    不少人在紧促的问答中,满头大汗,六神无主,眼神乱瞟,想知道其他的听清没有。

    呼出一口气,李承平问对结束。

    环顾一圈,李承平明显感觉出身后同窗们的脸色很差。

    达者为师,不行就是不行,李承平的表现折服他们倒是不至于,但至少没人再敢吱声,恶语相向。

    稳稳当当的坐在坐垫上,李承平心中舒坦极了。

    文人相轻很正常,但他可不会默默忍耐,有本事咱们即兴发挥,表现比自己好,李承平自然认栽。

    正因为读书人互相瞧不起很正常,李承平特意没去挑衅出言讥讽的那几个人。

    毕竟出门在外,多少留些颜面,正可谓做人有两套,背后这一套怎么都得做起来。

    后面若是还有人找茬,那就新仇旧恨一块加倍还回去。

    读书人心可脏着呢!李承平不介意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

    张夫子满意的点点头,他现在觉得李承平就算是去参加了八月的院试,大概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无人再多嘴多舌,讲学堂内正式进入读书状态,快速点出今日学习内容,张夫子就开始让学生们读记。

    这是张夫子的教书习惯,复习通读所学内容,能够更快的在他问询时,调动起思路。

    每个夫子都有自己的风格,坐在李承平身后的秦其远这么解释。

    起初李承平真没看出来,自己这舍友,学习成绩当真不错,勾着脑袋往后瞄了一眼,“好字呀!”

    李承平没忍住,惊呼出声,张夫子扬起戒尺,笑看向他,吓得李承平立马坐正。

    都十几岁了,他可不想像蒙学的幼童那样,因为课堂纪律而被打板子。

    不过秦其远的字是真的好看,李承平不得不佩服,真如陈夫子所言,天下英才何其多也。

    任重而道远呀!

    关中书院的学习氛围确实是村学和家中所不能比的,强的不是一点半点。

    讲学堂内,好似完全忘记了刚才的些许不愉快。

    学子们或读,或记,或写,各个井井有条,按部就班依据自己的计划来学习。

    怪不得所有人都想要考名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确实很真实。

    李承平同样捧起诗经,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