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迟早我要吃酱牛肉
作者:左右颠倒   科举,寒门读书郎最新章节     
    仍旧是来时的那条道路,依然那般漫长。

    古代的道路情况真的急需改变,坐一次牛车晕一次,李承平已经能够确定不是自己身体的毛病。

    怪不得,古代官员出京上任就容易出事。

    若是从京城出发,去中原还好。

    一旦,一路颠簸着去了广州,不说水土不服,路上的折腾程度就能把人送走。

    由北到南走,弯弯绕绕小五千里地呢!走上一个月都打不住。

    在路上,身体不济的年老官吏,卒在路上的比比皆是。

    体力是一方面,心态同样重要。

    可又有几人能够有苏轼一贬再贬,颠沛流离,依然乐观积极的生活心态呀!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出了人烟密集的西安城,紧随其后的便是霜寒的冷风。

    明明在城里时还好好的,不知是不是因为牛车速度过快的原因。

    正常走路肯定不至于,敞篷的牛车可就不一定了。

    不是自家的牛车,李承平即便觉得自己身份够了,也不敢擅自改。

    心中打定主意,这次回去,一定求奶奶买个代步工具。

    老用人家的也不合适,尽管给了钱,别人家的牛车,使起来心里也感觉没自家的带劲。

    有点凉,李镇良不敢让俩人睡觉,有一搭没一搭的和黄立聊起天来。

    主要是询问李承平在书院的情况,没啥好说的,书院生活那就是三点一线。

    不是在读书,就是在读书的路上,讲学堂,晨课、经义课、月课、藏书楼。

    前几个月的旬休,因为总被师父待着,所以黄立讲不出个所以然来,只知道李承平是去听课了。

    循序渐进的生活多少有点乏味,起初,李镇良还听个新鲜。

    不知不觉间,却觉得自己越听越困,急忙给打住了。

    忽地想起了什么,李镇良紧张的问道:“院试不是在八月吗!那是不是柳安已经考完了,情况如何?”

    昏昏欲睡,但每次都被冷风吹醒,李承平听到老爹问话,一时间还没回过神来。

    看儿子有点愣神,李镇良再次问了一遍。

    李承平觉得老爹就是没什么话题聊了,随口回道:“有点可惜,在副榜前十之列,差一丢丢。”

    院试之后的科考就分为了正副榜单,正榜自然便是考中了秀才,副榜存在的目的则是给考生一个监生的资格。

    拥有监生资格,也就是说朝廷给了紧挨着孙山的这部分考生一个机会,一个入国子监读书的机会。

    算是用作安抚之用,关中、江南、西南几地的学子一般是入南京国子监,京师的主要针对京畿之地的学子。

    不过一般不会有人去,尽管监生可以不用再次参加院试,只要完成国子监的考核,可以直接去考乡试,但依然甚少有少年学子愿意去。

    因为,监生出身的举子进士,说出去不好听,算是走了歪路子。

    科举有好几种出头方式,捐个贡监就有做官的资格(监生对标秀才,贡间则对标举人),但肯定不会被科甲正途的官吏所看得起。

    所以,除非真的没那个能力,但凡有心走科考的,都不会去混监生的名头,屡试不第的不能上算。

    柳安父亲可是位列小九卿的实权官宦,若是想让儿子走荫官、监生的路子,当初何必放柳安回乡参考。

    再说了,柳安是比李承平年长,李承平没记错的话今年应当是十六岁了,连弱冠都未及。

    一次考不中再接着考便是,不必自毁前途,柳安又不是什么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人家是有真材实料的。

    “那他!”李镇良欲言又止。

    李承平并未察觉老爹问话的真正意图,换了个舒服的姿势,说道:“八月放榜后,他就写信说要来书院进学,但他家毕竟远在京城,久未回家,一晃半年,总得回去报个平安。”

    “约摸着明年开春就回西安了,到时又能与柳兄作伴了。”

    两人打掉瞌睡唠了起来,一时间,李镇良倒是没了插话的点。

    晃荡牛车稳步向前,城门口赶车耽误了不少时间,好在三人还是于落日前到了村口。

    村口的地标性建筑就是那棵粗壮的大树,树边站着一个身材高大的青年。

    李轩再次看见斜靠在牛车边上的堂弟,心中感慨万千。

    两人明明才不到半年未见,却给人一种恍如隔世之感。

    不怕慢,只怕站,老牛也能爬上山。

    李承平很是无语,看来不仅是人,连牲畜都有一种近乡思切的状态。

    就剩下几百步路,这牛一瞧见村口大树,速度明显就慢了下来。

    弄得李承平发急,不是自己家的牛,打又不敢打,即使是自家的,在这么个牛比人贵的年代,那也只敢宠着,不敢凶它。

    浑身摸个遍,车里找个遍,都没发现饲料。

    感慨一番,李承平带着黄立索性下车步行。

    “哎!”

    这确定不是针对自己吗!

    李承平这才刚一下车,老牛就开始健步如飞,瞧见儿子吃灰的模样,惹得李镇良笑声出奇的大。

    早晚把这牛做成酱牛肉,李承平恶狠狠的想着。

    与李轩一碰头,回家路上李轩就跟倒苦水一样,说起这几日家里发生的事。

    借着落日余晖的那似微光,李承平定睛一看,“嚯!”这是自家土院吗!

    土院明显翻修了一遍,脱落的墙皮土块,都有明显修补的痕迹。

    最显眼还是那扇漆红木门,原先那门,不说气派了,一个洞一个眼的,还漏风。

    走进漆红大门,李承平没被门槛绊倒喽,走习惯以前的门槛,这加高了,让人多少得适应一段时间。

    院中心早先只孤零零的有着一棵树,不知是谁的主意,隔边上围了个小花圃,栽的花千奇百怪,有点不伦不类。

    一路走一路点评,李轩就差捂李承平的嘴了,这可都是李曦那丫头的法子,若是被她听见了,有李承平好受的。

    按李固的想法,今年是想让李轩和李若都将婚事办了。

    镇上大伯家的屋子不太宽敞方便,而且办的是李轩的婚姻大事,村里人多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