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破敌之策
作者:落笔只为生花   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最新章节     
    想想刚才还嚷嚷着要出兵追击,张飞感觉到尴尬不已。

    “陆逊小儿脸长的挺白,没想到心却这么黑。”

    张飞抱怨一句就跑到旁边坐着玩起了消失。

    诸葛亮看破却不点破,任由张飞在旁边自行缓解尴尬,将手中的书卷好放在旁边,对着众将道:

    “若我所料不错,这是陆逊的以退为进之计,沿途的埋伏也不是为了消灭我们,而是想让我们相信他是真的扛不住了,收缩防线是他真实情况。其真实目的就是想要将我军引入梓坞山中,吴军主力必然在梓坞山的另一边出口结阵以待。诸位试想,我们经过大山中近千里的行军,就在即将要出去时候却发现前路断了,又将如何?”

    诸葛亮没有一次性将话说完,而是意犹未尽的将话题抛给了在场的所有人。

    这时,许久没有说话的太史慈站出来说道:

    “要是末将领兵,在这种情况下,无非是两种选择,其一是一鼓作气冲破敌阵,其二就是就地扎营,恢复士气,从长计议。”

    “子义说得不错,任何人领兵都不会有第三种选择。”

    在诸葛亮说话的间隙,周瑜接过来说道:

    “陆逊既然把我们放入山中,自然是有把握我们是冲不破他的防御大阵的。”

    “如此,我们不管愿不愿意都只能就地扎营,以寻求破敌良机。”

    “不错,经过了千里的山路,不可能一碰到难啃的骨头就掉头在行军千里再退回来。”

    诸葛亮站起来,指着地图上标注的千里大山,很严肃的对众人说道:

    “进又进不得,退又退不掉,只能就地扎营,我军近百万,光扎营就会连绵数百里。现在即将深秋,诸位试想,若是陆逊令其事先埋伏的暗子在我们营地周围放上一把火,又当如何?”

    嘶!

    众人皆被诸葛亮描述的场景吓了一跳。

    这就是火烧连营千里坟场的末日之象啊!

    别说是一百万大军,就是再多上数倍也是于事无补,全部都会化作一捧飞灰。

    无人能够在如此密集的大火下幸存。

    “陆逊小儿歹毒至此。”

    “两军交战,为求胜利,无所不用其极,谈不上多歹毒。”

    “好在有大都督洞悉毫厘,不然我等就是大汉的罪人。”

    众人无不后怕不已,张飞的头低得更低了。

    诸葛亮描绘的场景,周瑜虽然也有所预知,但没有对方想的那么细,只是按照他的预感,这撤退定然是有阴谋。

    说起来周瑜也是火计的行家,若是处在陆逊的位置,一定也能想到这个火烧连营的计策,但是此时他处在汉军的位置,上头又有诸葛亮这个高个子顶着,一时当局者迷。

    不是智慧不够,而是格局还差点。

    想到这点,周瑜对于诸葛亮生出的敬佩之心更加深了。

    对于远在洛阳的刘辩更是佩服不已。

    诸葛亮在坐上大都督位置的时候不过是二十多岁的年纪,刘辩居然敢将如此大事相托,可见其用人的魄力和识人的眼光。

    “公瑾,陆逊出招了,你可有妙计破之?”

    在场之人若有破敌之策,可能就只有周瑜了,故而诸葛亮直接点名问了起来。

    “回禀大都督,瑜确实有一点想法,至于是不是能够破敌的妙策,还需要各位一并思量。”

    “陆逊摆下阵势,看似是以退为进,实际上就是在向我们示威,问我们敢不敢追击。若是追击就必须要先化解对方的杀招,化解不了杀招就只能在此僵持或者退走。”

    “于我们来说,退是不可能的。那就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明知是陷阱,依然要追击。”

    张飞听到这里,眼前一亮,小声的说道:

    “还不是要追击?”

    关羽瞪了张飞一眼,小声呵斥道:

    “三弟休要乱插嘴,公瑾所说的追击定然和你的追击是不一样的。”

    周瑜听到关羽这么说,顿时也来了兴趣。

    “关将军莫非和我想到一块了?”

    “公瑾就不要笑话我了,我哪里能想到什么破敌计策?不过是想来公瑾不会说无用空话,如此猜测而已。”

    “无妨。”

    周瑜言归正传,继续说道:

    “我有两策,第一策是借用陆逊的火烧之计,先将这千里梓坞山点了,等到大火熄灭,千里荒土,大军开拔过去,堂堂正正的碾压对方,陆逊准备对付我们的火烧连营之计定然无用武之地。”

    “是了,将这山全部烧成光秃秃的,还怕他陆逊吗?”

    众人被周瑜这么一说,一个个如同醍醐灌顶般,视野迅速被打开了。

    “火烧梓坞山,将这千里江山变成一片废墟,不仅烧掉了山上的一切,也会让依靠这梓坞山而活的上百万百姓失去生计,这是不到万不得已不得行的办法。”

    周瑜叹息一声,虽说战争为了胜利,各种手段无所不用,但是如此损害百姓,周瑜自问还做不到。

    “公瑾说的不错,即便我们能过得了自己内心这一关,陛下也不会允许我们这么做的。”

    “我的第二策是将计就计。”

    “如何将计就计?”

    “令一将带领五千人马为先锋,于梓坞山另一边陆逊大寨前叫阵,后军按照陆逊的预计在大山内安营扎寨,营地内多用野草扎假人,假人身着盔甲,其内用兽骨做支撑,同时在前军营地后方挖掘底下避难所。待大火起,前军五千人马全部藏于此避难所内。”

    “妙啊!如此大火熄灭,陆逊必然引大军前来收复江东失地,届时我军在梓坞山山口设伏,一战可定。”

    “陆逊又不是傻子,待到大火熄灭,稍微打扫一下战场便知道死去的人有诈。”

    “假的草人内装有兽骨,大火烧过之后,焉能辨别是人还是兽?”

    “那也不行啊,陆逊求速胜,等我军扎营,必然立即放火,我们哪里来得及挖掘避难所和扎稻草人?”

    “但凡火攻,必然要借风势。现在已入深秋,西北风渐多,而东南风渐少,陆逊想要等东南风又岂是一两日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