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工部出题
作者:有所   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最新章节     
    稍微活动了一下筋骨,王清晨也就无事可做了。

    不过现在考场还不能落锁,虽然副考毕至,但是只有等到明日主考进殿,考场才会落锁正式开考。

    趁着这个时间,考巷里的举子其实是可以交流的,禁军并不会横加制止。

    但是明日考院落锁之后便决不允许了。

    因为这里的号房大有空余所以每条考巷都没有占满。

    王清晨所在考巷可能也就只有六成举子,也就二十余人。

    大家探头探脑的,也都不主动交流,只是颇有望眼欲穿之意。

    或许都在等其他人打破沉默。

    王清晨绝佳的松弛感,自然吸引了考巷里所有人的瞩目。

    参加会试的举子来自五湖四海,但是其中也不乏认识王清晨的。

    毕竟他的名号是实打实的,来京举子必然听过。

    留心的自然认识。

    “没想到竟然和王兄同一考巷,真是运气”一位青衫学子认出王清晨之后,也不顾禁军的目光,直接上前搭话。

    王清晨刚在可是看遍了,考巷中这些举子,自己一个也不认识,想必书院中的十几人都分散在四处了。

    “阁下是?”

    “在下国子监举子冯艾,和王兄有过一面之缘”冯艾两次遇见王清晨的高光时刻,也是被其才华折服。

    这完全没什么可喷的,实在是实力太强,他连一点相提并论的勇气都没有。

    “幸会幸会”随着冯艾的开口,考巷里的几人也开始闲谈起来。

    今日谈笑风生,想必明日就是各自厮杀。

    而考巷中的城卫军也是对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有了新的评价。

    不愧是京师第一词人,果然潇洒风流。

    看来得重点关注一下。

    如果不是执勤,他们肯定上前讨要一幅手书,听说这般人物的真迹,都能卖上不少银子。

    考前难得有这么一段时间缓解一下紧张情绪,也不知是不是刻意为之。

    夜色微凉,王清晨铺着一张熊皮褥,盖着一张狼皮被,实在暖和得紧。

    毕竟一整个冬天也赚了不少银子,不能真的亏待自己。

    而景阳和孔卓更是相当夸张,景阳带的是两张虎皮,孔卓带的是一赤一白两张狐皮制成的被褥。

    王清晨的底蕴自然是比不过。

    皇城之内,夜晚是死一般的寂静,没有犬吠虫鸣,甚至考巷中的禁军都刻意压低了呼吸声。

    其实这种环境是不利于入眠的,王清晨能够能够听到自己清晰而澎湃的心跳声。

    而考院中更多的是睡不着的举子。

    透着开放着的号房目视天空中黑漆漆一片。

    却是连个星星也没有。

    缩在暖和的被窝中王清晨逐渐沉入梦乡。

    此次会试相比于前几届其实要幸运的多,因为朝堂正好碰上两个大案,此届进士肯定要优先选补。

    不论是地方还是朝堂,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不过能有多少举子把握住机会还是未知之数。

    每年录取的进士都不固定,多的四五十人,少的二十余人也不稀奇。

    今年参考举子相对较少,杏榜能取多少人犹未可知。

    三月初十

    随着主考官贤王入场,为期九天的会试正式开考。

    随着一阵锣声响起,今科第一天的考题也终于新鲜出炉。

    第一天是工部出题。

    工部尚书农禾的题目不多,只有三道。

    第一道:古今用工逾度,却效率不佳,工匠苦不堪用,可以筹工增效,改制用新。

    换句话说就是如何增加工匠效率。

    第二道:水利关乎社稷之要,农务之本。试析历代水利工程之得失,

    并论今之工部当如何兴修水利,以保民安、促农丰。

    这就有点捧皇孙臭脚的意味了,从这个题目中王清晨估计永济渠的开通已经有了眉目,这是在为皇孙开路?

    第三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今工部欲改良营造器具,提高工程之速与质,当如何行之?试详述其策。

    这道题就有些难度了,除非熟悉工部事务,说不定能答个一二。

    如果真的一点都不理解,那就只能望洋兴叹了。

    不过这些题目对王清晨来说都不是事,他也大概知道怎么写了。

    王清晨也没有多加思索便开始书写:

    论筹工增效与改制用新

    古往今来,诸多工程浩大,需大量人力投入,然用工虽多,却往往事倍功半。

    或因管理不善,权责不明,致众人虽劳而无功。或技术陈旧,工具简陋,难以应对复杂之工程。

    又或资源调配不当,材料匮乏、人力浪费,使得工程进展缓慢,工匠疲惫不堪。

    故今进新制:流水线改制法

    时工制如流水,流水通,用工通也,……

    王清晨写的自然是沿用至后世的流水线用工制。

    现在的工匠还是传统的传承制和师徒制,培养一个工匠的周期太长,这才导致效率低下。

    如果使用流水线工制,用工便不再局限于成熟工匠。

    即便是学徒也能掌握关键工艺,提高功效,降低用工成本。

    不过王清晨的策问写的比较务实,如果是真正的高手自然能看出其中的价值。

    但是如果放在一般考官眼中,可能只会觉得可笑。

    毕竟师徒制这是传承至今从未变过的制度,贸然挑战其权威说不准这篇考卷就要吃灰。

    不过让他抛弃精华而取糟粕,他也是不愿意的。

    有了中心论点,其余骨架部分就比较容易构建了。

    由于是开篇,所以王清晨对于第一道题目书写尤为认真,不仅词句逐一斟酌,就连句式也尽可能华丽。

    毕竟面对会试他也想要以最好状态,取个开门红。

    至于余下的两道题目王清晨倒也没有放松,策论中也夹杂这一些前世的经验积累。

    虽不说开创新制,但也足以让人眼前一亮。

    不过也不知道考官能否看出其中价值。

    如果是工部主考作为监考的话他并不担心,但要是其他人就很难说了。

    所以他只能语尽实用,词尽华美,这样即便看不出其中价值也能看其辞藻给个高分。

    人一旦忙碌起来真的能达到废寝忘食,王清晨洋洋洒洒,对于期待已久的会试自然肆意挥洒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