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营州之乱,传奇名将王孝杰悲壮殉国(下)
作者:贪狼木   大唐气象最新章节     
    【03】战死殉国只因队友太怂

    神功元年(697年)三月,武则天起用王孝杰,让他与左羽林将军苏宏晖,统率十七万大军攻打契丹。

    三月十二日,两军在东硖石谷(河北抚宁东榆关附近)相遇。

    因地形过于狭窄,不便大军行动,王孝杰主动出任前锋,带着少量骑兵进入谷中,与契丹展开激战。契丹败退,王孝杰穷追不舍。行至一处悬崖边,契丹突然回军压逼。

    跟在后面的苏宏晖见到契丹人数众多,恐慌中抛下军队掉头就跑。王孝杰寡不敌众,只得且战且退,不慎坠落悬崖壮烈殉国!

    武则天追赠王孝杰为兵部尚书、加封耿国公,派使者斩杀苏宏晖。使者还没到,苏宏晖因新立战功得以免死。

    这是唐军与契丹作战的第二次失利!

    与此同时,大唐另一支奉命征讨的军队,在建安王武攸宜率领下抵达渔阳(北京密云)。听说王孝杰全军覆没,停驻下来不敢前进。

    契丹乘胜进犯幽州,接连攻陷数座城镇。武攸宜派遣将领迎战,多遭败绩。

    四月十八日,武则天再次调兵遣将,诏令右金吾卫大将军武懿宗为神兵道行军大总管,与右豹韬将军何迦密共击契丹。

    五月初八,又起用娄师德为清边道副大总管,右武威卫将军沙吒忠义为前军总管,领兵二十万征讨契丹。

    从这一系列举动可以看出,指挥打仗并非武则天所长。她左一支、右一支往前线增派军队,却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到底由谁来统一指挥!

    武懿宗进至赵州(河北赵县),听说契丹将领骆务整带数千骑兵进逼冀州(河北衡水冀州区),畏惧之下就要向南撤离。有人劝他:“敌军没有携带粮草,专靠抢掠补充。我们布防坚守,他们定会离散,到时乘胜追击,可以建立大功。”

    武懿宗不听,下令扔掉辎重,仓皇逃往相州(河南安阳)。契丹随即赶到,屠灭了赵州。

    武懿宗是武则天堂侄,相貌猥琐,生性残忍,与酷吏周兴、来俊臣是一丘之貉。没想到杀人如麻的他,上了战场竟如此懦弱,简直就是耗子扛枪窝里横的废物!

    就在孙万荣高歌猛进、捷报频传之际,闲坐观战的突厥人又出手了!

    默啜趁孙万荣与唐军在幽州纠缠,后方兵力空虚之际,一举攻陷了孙万荣设在柳城(辽宁朝阳附近)西北四百里的老窝,把这里的物资及老弱妇孺掳掠一空,并打发孙万荣的妹夫乙冤羽通知孙万荣。

    前方契丹士卒听到自己家人做了俘虏的消息,人心顿时大乱。跟随造反的奚族部落随即背叛孙万荣,联合大唐神兵道总管杨玄基前后夹击契丹,擒获了契丹猛将何阿小。

    孙万荣全军崩溃,带数千骑兵向东逃遁,途中又遭大唐前军总管张九节拦击。

    五月三十日,穷途末路的孙万荣与仅剩的一名奴仆,逃到潞水东岸树林旁休息。孙万荣叹惜着自言自语:“归顺大唐,我罪过太大。投降突厥是死,投奔新罗仍是死,哪里才是我的归宿!”

    奴仆不知道孙万荣的归宿在哪里,但却清楚自己的归宿。为求保命,他挥刀砍死了孙万荣,割下首级投降了唐军。契丹残部及奚、霫等部落则全部归顺了默啜。

    这一仗,从唐军的整体表现看,堪称拙劣至极!

    武则天小瞧了契丹,且所用非人,让她那些从没打过仗的亲戚出任元帅,到战场捞取功名。

    同时,各路将领极度缺乏大局意识,形势有利就争功冒进,稍有不利则畏敌避战。王孝杰身为宰相,在一堆猪队友中还得亲自充任前锋。

    铁血大唐的威名,在这一战中被丢了个干干净净!要不是有突厥人配合,恐怕在短期内仍然难以取胜!

    六月二十七日,考虑到契丹刚刚平定,罹患战火的河北需要抚慰。武则天诏令河内王武懿宗、宰相娄师德及魏州刺史狄仁杰分路安抚。

    武则天对这个堂侄的残忍无能缺乏了解,总认为自家人用起来顺手放心。

    武懿宗在战场上面对契丹时胆小如鼠,在百姓面前却凶恶似狼。

    他根本不管什么抚慰离乱,而是大开杀戒。所过之处,但凡有被胁迫加入契丹的平民百姓,不问情由一律以谋反大罪处死,甚至活生生挖出人的胆囊。起初,契丹将领何阿小嗜杀成性,河北人称呼他俩:“两个姓何的,杀人最多。”(谐音,武懿宗为河内王)。

    七月三十日,唐军从幽州凯旋!

    武懿宗奏请把河北地区参与作乱的百姓全部灭族,左拾遗王求礼出列,愤怒的瞪视武懿宗,当众驳斥他:“这些人从未经过训练,哪里打得过全副武装的契丹人,他们只是为了保命暂且跟从而已,怎会有背叛国家的念头!”

    “到是你,身为主将,坐拥强兵数十万,见到千余契丹不战而退,致使赵州全城被屠,现在又想把过错推卸给无辜民众。你身为人臣不忠不义,臣奏请斩了武懿宗,以此告慰河北人民。”

    武则天这才知道这个堂侄都做了什么孽,也把目光投向武懿宗。武懿宗满面羞红,垂着脑袋,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司刑卿杜景俭也出班上奏:“这些百姓都属被迫参与,情有可原,请陛下赦免。”

    河北百姓因王求礼、杜景俭两位贤良力谏,躲过了一场浩劫!

    十月二十一日,狄仁杰重返朝廷,与杜景俭同时升任宰相。

    契丹将领李楷固精于骑射,手使长槊,擅用飞索擒人。每次冲锋陷阵,他都如虎入羊群般所向披靡。黄獐谷之战,唐军将领张玄遇、麻仁节就是由他用飞索擒获。还有大将骆务整,也有万夫不当之勇,多次击败唐军。孙万荣死后,两人先后降于大唐。

    主管部门因二人杀伤唐军众多,奏请狄仁杰处死他们并灭绝全族。狄仁杰说:“李楷固、骆务整骁勇绝伦,他们既能忠于故主,也一定会为我效力,如果对他们施以恩德,二人都能为我大唐所用。”

    随即上疏恳请武则天赦免了他们,武则天任命李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骆务整为右武威卫将军,让他们领兵镇守东北,彻底荡平了契丹余部。

    【04】被逼无奈的战略调整,总算没让局势恶化

    契丹、吐蕃危害相继平息,武则天还没来得及喘口气,默啜又开始生事了!

    当初,默啜要认武则天当干妈,还要把自己女儿嫁到大唐。武则天派大臣阎知微、田归道出使突厥,册封默啜为可汗。

    到达突厥后,阎知微慑于默啜淫威舞蹈跪拜,甚至抱着默啜的鞋子亲吻。田归道则只施以拱手礼,拒不下跪。

    默啜恐吓田归道要杀了他,田归道毫不畏惧,责备默啜无礼。突厥大臣劝默啜不要伤害大国使者,默啜这才消了火气,把田归道扣押起来。

    默啜向大唐提出了自己的两个条件:将投靠丰州、胜州、灵州、夏州、朔州、代州的突厥人放回;索要谷种、缯帛、农器及生铁若干。

    大唐不像宋朝那么窝囊,靠着赔钱割地苟安于世,武则天当然不答应。宰相姚璹、杨再思因契丹还未平息,请求同意默啜要求。中书侍郎李峤说:“戎狄贪婪,不讲信义。与其给他们财物使其强大,不如做好准备加以防范。”

    姚璹、杨再思反复恳请,武则天最终听从了二人意见,下诏把归附以上六州的数千突厥人交给默啜,并送去谷种四万斛、农具三千套、生铁四万斤,还答应了婚事。

    默啜由此认为,大唐在一个女人的管理下不足畏惧,愈发骄横起来。

    这些东西送到后,田归道得以回国。他在朝堂上与阎知微争执不休,田归道认为默啜一定会背弃约定,应提前加以准备,而阎知微则卖力替默啜做保。

    圣历元年(698年)六月,武则天派侄子淮阳王武延秀前往突厥,迎娶默啜的女儿做妃子。由阎知微、杨齐庄陪同,携带大量金银财宝做彩礼。

    八月初一,武延秀抵达黑沙(内蒙古武川县境内)王庭。

    默啜傲慢的对着阎知微等人说:“我要把女儿嫁给李氏,谁让你们带个姓武的黄毛小子来!他是天子之子吗!我突厥世代蒙受李氏大恩,听说李氏将亡,只有两个儿子健在。我这就带兵勤王,帮助他们复位。”

    他让人把武延秀关起来,任命阎知微为南面可汗,发兵袭扰静难军(陕西彬县)、平狄军(山西朔州东北)、清夷军(河北怀来东南)等地。

    静难军使慕容玄崱率所部五千人投降,这让突厥士气大振,挥兵进犯妫州(河北涿鹿县西南)、檀州(北京密云)。

    默啜发书武则天,说明了他出兵犯境的五条理由:

    第一,你给的谷种蒸过,种在地里长不出庄稼;第二,金银器皿都是假的;第三,抄没了突厥赐给大唐使者的官服;第四,缯帛质量低劣;第五,我堂堂可汗女儿要嫁大唐天子之子,竟然用武氏小姓假冒。

    武则天羞恼难当,派司礼卿武重规为天兵中道大总管,右武卫将军沙吒忠义为天兵西道总管,幽州都督张仁愿为天兵东道总管,统兵三十万讨伐默啜。

    诏令左羽林大将军阎敬荣为后军总管,率十五万军队做后援。

    最后,还没忘了把默啜名字改为“斩啜”。

    八月二十五日,默啜入侵飞狐(今河北保定涞源县);二十八日,攻陷定州,杀害刺史孙彦高及吏民数千人。

    默啜派阎知微招谕赵州军民出降,阎知微带着一队突厥人在城下手拉手的跳舞。

    将领陈令英在城上喊话:“朝廷给您的官职不低了,您却在这里与敌人跳舞,您不觉得羞耻吗?”阎知微低头絮叨:“我不得已,我不得已。”

    九月十一日,默啜包围赵州。长史唐般若打开城门响应,突厥人攻入城中,抓获了刺史高睿。默啜威逼高睿投降,高睿不屈而死。

    九月二十一日,武则天又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副元帅讨伐默啜,武则天亲自送他出征。

    九月二十六日,折腾够了的默啜眼见唐军将至,把从赵州、定州等地俘获的万余百姓屠杀殆尽,兵分五路大摇大摆撤出河北。而沙吒忠义等人只敢远远跟着,目送默啜离去。等狄仁杰赶到,突厥早已远遁。

    默啜返回大漠以北,拥兵四十万,拓地万余里,西北各族纷纷归附,实力一下回到了巅峰时期,更加不把大唐放在眼里!

    而阎知微这个“唐奸”,默啜看他没什么价值,把他留下交还给了大唐。

    武则天下令用对其施以磔刑,又令百官用箭射他尸体,而后锉骨扬灰,夷灭三族。

    至此,三次边境危机暂告平息。

    太宗李世民在位时,对外战争遵循两项原则:

    第一,不兵伐无罪。只有在异族人或是番邦国侵犯唐境、不遵唐制的情况下,才会出兵征讨,且从不杀降。受俘的异族首领,或在朝廷担任高官,或回故地继续称王。

    第二,不轻启边衅。从不鼓励边防将领、官吏,在边境上惹事生非,不欺压边境百姓。

    因此,守边将领多为能臣良将。比如柴绍、李世积、郭孝恪、李大亮等开国名将,都曾在边防长期镇守。这些人既能击退强敌,又能治理民众,使得各方戎狄感恩戴德,大唐边境保持了较长的和平时期。

    高宗李治即位初期,基本上也延续了这个套路。后来他为了达成父亲遗愿,集中全国精兵强将,用了近二十年时间,彻底根除了高句丽。

    战略方向的调整,直接导致两个结果:一是西部边防空虚,吐蕃借机坐大;二是其他边境只能选用二流、甚至三流的将领、官吏镇守,边防由此开始出现纷争、摩擦。

    到了武则天时,情况更为不堪。许多品行恶劣、心怀叵测的人借机来到边境镀金。他们为求立功升职,不惜挑起事端,边境军民饱受苛政、离乱,兵变不断。

    武则天作为女性,对打仗的兴趣远不如诗词歌赋。在她主政期间,把太宗、高宗父子对外拓展型战略调整为防守反击,战略防线在保持基本盘的情况下有所收缩。

    执政前期,她为了称帝重用酷吏、鼓励告密,致使程务挺、黑齿常之、王方翼这些当打之年的优秀将领含冤被杀,自毁长城造成武将断茬,使得唐军战斗力陡降,在与外敌对抗中处于下风。

    好在她善于用人,且眼光独到。一旦获得信任,她便充分放权,从不干预具体过程。

    王孝杰的死,让她开始重视军队建设,以及外部环境的改善。于是娄师德、魏元忠、狄仁杰、姚崇、郭元振这些能臣良相相继上位,通过改善外交关系、组织文化交流等一系列综合举措,逐渐稳住了边防,没让局势进一步恶化。

    综上所述,大唐在武周时期,军队战斗力虽有下降,但仍足以御敌于国门之外!

    吐蕃内乱,国力逐步衰落,暂时无暇东进;突厥崛起,在默啜领导下恢复了些许实力,却还无法对大唐构成威胁。武则天执政后期,国内没有再出现过大规模战乱,社会秩序比较稳定,人口数量迅猛增长,国家实力稳中有升,为盛世的到来夯实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