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大封诸吕(上)
作者:轻湮雨   西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8年最新章节     
    乃追尊郦侯父为悼武王,欲以王诸吕为渐……鲁元公主薨,赐谥为鲁元太后,子偃为鲁王。

    ——《史记·吕太后本纪》

    汉惠帝七年(前188年)八月,由于长期的心理压抑,再加上数年的过度放纵,年仅二十三岁的汉惠帝刘盈驾崩于未央宫。

    在汉惠帝驾崩的前一年,平阳侯曹参和舞阳侯樊哙也先后去世,而随着两人的去世,曾经与吕后关系较近的丰沛元从功臣集团已经寥寥无几,再加上吕释之早在惠帝二年(前193年)便已经去世,导致朝堂之上吕后的嫡系力量大为削弱。

    在儿子的葬礼上,当吕后看到前来拜祭的,不是刘氏诸王,就是功臣宿将,而吕氏族人却寥寥无几后,本就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吕后,不禁因为朝中吕氏力量太过薄弱而担忧,再加上数年来母子关系紧张的缘故,作为母亲的吕雉,根本没有因为儿子的去世表现出太多的悲伤。

    在为儿子发丧之时,吕后也想表现出恸哭悲哀的样子,奈何酝酿了半天情绪,却根本流不出眼泪来,无奈之下只能以袖掩面,干哭而无泪。

    国丧期间,大臣们都忙着哭祭皇帝,再加上吕后的权威,原本也没有人敢去观察吕后的神态,即便是个别人有所察觉,也只会在心里奇怪,而不敢说出来,更不敢拿出来讨论,但有一人却不同。

    留侯张良作为刘邦的左膀右臂,在西汉立国之后便选择了急流勇退,刘邦在世时他还是处于半隐的状态,而在刘邦去世后,张良便彻底退出了朝堂,整日游山玩水不亦乐乎,可谓神龙见首不见尾。

    不过,张良虽然退出了朝堂,但他的次子张辟强却选择了入仕为官,而且相较于淡泊名利的张良和兄长张不疑,张辟疆极为重视名利,眼看其他功勋后代都在父祖的庇护下混的风生水起,在得不到父亲支持的情况下,张辟疆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努力发奋图强。

    在这种心理下,张辟疆发现吕后哭而不泣后,继承了父亲聪明才智的他,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彼时,由于丞相曹参去世,吕后便按照当初刘邦的建议,任命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共同辅佐朝政。

    当时,张辟疆所担任的侍中不过是个散职,不甘心原地踏步的他为了讨好吕后,为自己谋求晋升之路,便找到了左丞相陈平,对其说道,“吕太后只有先帝这么一个亲生儿子,如今皇帝驾崩,然而太后似乎并不伤心,这太不符合常理了。您知道是为什么吗?”

    以智谋见长,混迹官场多年的陈平,岂能不知道其中缘由,只不过这个话题太过敏感,即使他身为丞相,也不敢随意讨论。面对张辟疆的询问,只好装作不知道的样子摇了摇头。

    见状,张辟疆以为陈平当真不晓得,便继续说道,“还不是因为先帝没有成年的儿子即位,担心你们这些功臣有不臣之心。”

    虽然张辟疆只是个年仅十五岁的少年,但毕竟是张良之子,陈平倒也不敢太过轻视于他,于是便面色平静的问道,“那么依你之见,我们又该如何自保呢?”

    张辟疆从陈平脸上看不出他的心中所想,只好继续说道,“我认为应该主动上书请求太后拜吕台、吕产、吕禄等人为将,统领两宫卫队和南北二军,并请吕氏族人入朝为官,这样太后就会安心,而你们这些老臣也能安享荣华富贵了。否则我担心太后迟早会算计你们,还记得韩信、彭越是怎么死的吗?”

    陈平闻言,凝神思索了片刻,然后缓缓点了点头,认可了张辟疆的建议。他没想到,张辟疆一个刚刚入仕的毛头小子,便有此等见识,于是拍了拍张辟疆的肩膀,笑道,“说得有理,想不到你年纪轻轻,便已有你父亲当年的风范了。”

    之后,在陈平的带领下,功勋大臣们纷纷上书请求以吕台、吕禄、吕产等人为将,统领南北二军。本就因外廷中吕氏势力太弱而苦恼的吕后,见到大臣们的上书大喜过望,当即予以准允。

    于是,吕氏族人得以纷纷进入朝堂,并在吕后的支持下,逐渐把持重要位置,而首倡此事的张辟疆也因此成为吕后身边的红人,因其功勋子弟的身份,吕后不久便将其提拔为了大谒者,负责诏命传达,从而成为沟通吕后与大臣的桥梁。

    九月,刘盈入葬安陵,太子刘恭正式继承皇位,由于刘恭太过年幼,吕后便以皇太后的身份正式临朝称制,而原本应该被尊为太后的张嫣,则由于吕后的插手没能完成地位晋升,依旧被称为皇后。

    随着吕氏族人进入朝堂,再加上张辟疆等人的主动投效,以及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人的表面服从,使得吕后重新加强了对外廷的掌控。从此开始,朝廷政令全都出自吕后一人之手。

    不过,掌控了外廷却并不等于掌控了天下,一时的权倾朝野也不能确保长久富贵,毕竟当时直接受朝廷控制的土地仅仅只有三分之一,而更多的土地仍然牢牢掌握在刘氏诸王手中,深知权力博弈凶险的吕后,不能不担心在自己百年之后,吕氏一族会遭到清算,或者就此没落。

    于是,为了确保吕氏一族的长久富贵,吕后在全面接管朝政之后,又开始思考分封诸吕为王之事。在她看来,如果吕氏族人也能够分封为王,不仅能够对刘氏诸王形成牵制,同时也能形成刘吕共天下的格局,让吕氏和刘氏一样得以万世传承。

    在吕后元年(前188年)十一月的一次朝会上,吕后将分封诸吕为王的想法公之于众,交由文武大臣廷议。

    虽然刘邦临终前与众诸侯大臣订立“白马之盟”,立下“非刘氏不王”的誓言,但迫于吕后的强势,对于吕后这种公然违抗刘邦誓言的决定,一时间满朝文武竟然无人敢出言反对。

    右丞相王陵见状,遂挺身而出,高声道,“昔日,高皇帝曾杀白马,与大臣们立下誓约说,‘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如今要分封吕氏为王,乃是公然违抗高皇帝誓约,不可。”

    吕雉闻言,面色一冷,又将目光投向了低头看脚的左丞相陈平,问道,“陈丞相你的看法呢?”

    陈平见躲不过去,只好说道,“高帝平定天下,分封刘氏子弟为王。如今太后代行天子之职,封吕氏为王,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吕后面色这才缓和,又转头问向太尉周勃,自从樊哙事件后,自知头脑不够灵活的周勃,一向以陈平马首是瞻,见吕后询问自己的意见,便也顺着陈平的话应和道,“臣以为陈丞相所言有理。”

    见到陈平和周勃表态支持,再加上吕氏一脉大臣的推波助澜,除了个别大臣沉默不语之外,再也无人敢于反对,纷纷表示赞同。

    吕后见状,这才转怒为喜,不过她也知道大臣们之所以不敢反对,多是出于对自己权势的畏惧,再加上王陵等人的反对,因此并未强行分封,而是说道,“此事有关大体,今日只是议一议,议而不决也好”,遂下令退朝。

    退朝之后,王陵拦住陈平和周勃,怒气冲冲地问道,“当初与高帝歃血而盟,你们难道不在吗?如今高帝驾崩,太后以女人主政,打算封吕氏为王,你们不劝阻反而迎合,难道是要背弃曾经的盟约吗?如此还有什么面目去见高帝于九泉之下?”

    陈平看着怒气冲冲的王陵,情知以王陵眼下的情绪,无论自己如何解释,他也根本听不进去,只好叹了口气,看着王陵说道,“当面斥责、当廷力争,我自认不如您;但说到保全社稷,维护刘氏后人,恐怕您却比不上我”。

    说罢,陈平也不过多解释,转身便走,周勃也向王陵拱了拱手后转身离去。

    王陵不是傻子,他自然知道陈平的意思,如今吕后执掌朝政大权,想要阻其分封确实不太可能,但如果都像陈平、周勃那样为求自保而趋炎附势,岂不悲哀?看着两人的背影,王陵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不久之后,吕后下诏设置太傅一职,位在丞相以上,并以王陵充任。

    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这是由于王陵反对太后分封诸吕,触怒吕后而导致的结果。太傅之职虽然先秦已有,但自秦朝时便已罢免,如今重新设立此职,看似地位尊崇,却无实权,乃是典型的明升暗降。

    同时,吕后又以陈平继任右丞相,而以辟阳侯审食其为左丞相。审食其虽为左相,但却不承担朝廷政务,而专司监视宫廷事务,并负责官僚奏事的裁决。

    与此同时,曾经建议周昌出任赵相,保全赵王刘如意的御史大夫赵尧亦被罢免,而以上党郡守任敖充任。

    任敖早年为沛县狱卒,当年因刘邦释放徒役逃奔芒砀山,吕雉获罪入狱时,任敖便对其多有照顾,因此与吕后关系较为亲近。

    刘邦起兵后,任敖以宾客身份跟随刘邦,但因军事才能有限,功劳并不显着,韩信攻灭西魏王魏豹后,刘邦废西魏国为河东、上党、太原三郡,任命自己的亲信担任郡守,其中上党郡守便是任敖。陈豨叛乱时,任敖坚守上党郡不失,因此功被封为广阿侯,在功臣彻侯中排名第八十九位。

    吕后为了进一步掌控朝政,念及当年的恩情,于是任命任敖为御史大夫。

    如此,由审食其负责宫廷监察,由任敖负责外廷监察,吕后便将官员的监察大权完全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通过这一番人事调整,吕后进一步加强了对朝廷官员的掌控,而朝中百官则对吕后更为畏惧。

    做完这一切,吕后这才做出了分封诸吕的第一次试探,追尊自己的父亲临泗侯吕公为宣王,兄长周吕侯吕泽为悼武王。

    两人之中,吕公地位尊崇,吕泽战功卓着,更为重要的是,两人皆已经去世,追尊死去的人为王,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分封,毕竟没有封地,阻力相对较小。

    虽然吕后此举打破了“非刘氏不王”的誓约,但有了王陵的前车之鉴,再加上审食其和任敖执掌官员监察之权,朝臣们对于吕后的试探之举,无人敢于反对。

    不过,也正如前文所说,追尊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分封,毕竟没有封地,吕后此举更多是为了试探大臣们对于吕氏封王的态度。见到大臣们无人反对,或者说至少没有人敢明确反对,吕后第一次的试探目的已经达成。

    可是,如果真的要分封诸吕为王,则势必要对刘姓诸王的封地予以拆分,如此不仅要考虑大臣们的意见,更会与刘姓诸侯王的利益产生冲突。为此,在迈出第一步之后不久,吕后又进行了第二次试探,而这次试探的目标则是刘姓诸侯王的态度。

    吕后元年(前187年)四月,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去世,吕后赐谥号为鲁元太后,并趁机以薛郡和城阳郡设鲁国,封鲁元公主与宣平侯张敖之子张偃为鲁王。

    薛郡虽是楚王刘交的封地,但薛郡的鲁县却早在刘邦在位时便被赐给了鲁元公主作为汤沐邑,至于城阳郡则是刘肥为求自保,主动先给鲁元公主的食邑。张偃作为鲁元公主之子,本就有继承母亲封地的资格,吕后只不过是对其原本的封地,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扩大罢了,动作并不算太大。

    更为重要的是,张偃的父亲张敖原本就是汉初诸侯王,只是因为贯高事件被废而已,再加上鲁元公主乃是刘邦嫡女,张偃作为刘邦的外孙,也算是与刘邦有一定血缘关系,封其为王倒也勉强算是名正言顺。

    鉴于以上原因,楚王刘交虽然被夺走了一部分封地,但也没有做出太过激烈的反抗。既然当事人楚王都没有什么表态,其他诸侯王自然不会对此予以反对。

    于是,吕后的第二次试探仍然取得了成功,距离分封诸吕为王,又向前迈出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