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饭都吃不饱,哪有闲钱读书
作者:水波1984   不婚男女古代养娃日常最新章节     
    主仆三人,站在村口,还是引人注目的。

    “老爷,我们还过去吗?”

    魏东不太明白,老爷怎么踌躇不前了。

    “过去,过去看看。”

    江书韵恍然回神,觉得自己有点矫情了。

    这是古代,封建王朝,弱肉强食,自己的那点同情心,一毛不值。

    “读书人,你们是那边书院的读书人吧?”

    坐在中间位置的老太太率先开口了,其他人也好奇,但是脸上还有些许胆怯。

    “老人家,我是前面书院的。你们这是做什么呢?”

    “搓麻啊,你没见过吧?”

    “没见过,用来做什么的?”

    江书韵真的第一次见过,他不认识这些植物。

    “搓麻绳,可以卖铜板的。”

    老太太是个健谈的,边说话,手上的活倒没停。

    “这些,这些植物是自己种的吗?”

    “不是,山上长的,谁家的田不用来种粮食种这些东西啊?”

    老太太手脚麻利,这么一功夫,已经搓出一米多长的麻绳了。

    江书韵看见成品,知道常见的麻绳是这么来的。

    “老人家,干活真利索,您家有几个孙子女啊?”

    “五个孙子,四个孙女。”

    提起孩子,老太太明显高兴了一些。

    “人丁兴旺啊!”

    “算是吧,都活了下来。”

    老太太笑了笑,牙齿没剩几个了,嘴有点瘪。

    “老人家,孙子们读书了吗?”

    “读书,没读书。我们能吃饱饭就谢天谢地了,怎么还敢奢望读书,那是大户人家,是当官的人家才能做的事情。”

    老太太抬头望了一眼树下疯跑的孩子,随即又低下头,继续搓麻。

    “老人家,我看你们这村子很大啊,一个读书的都没有吗?”

    “唉,怎么没有。村长家的娃就在读书,费钱哩。

    读了好多年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这村子大,但是多数人家没有自己的田地,都是佃别人的田地种的,哪有闲钱送孩子去读书。”

    老太太可能好不容易遇到个愿意和她说话的年轻人,还挺愿意说的。

    “没有自己的田地?我看这附近田地很多啊?”

    江书韵不太懂,除了自己家的庄子,这一片田地不少啊。

    “那都是有主的,我们这边,百十年前都是逃荒过来的,那时候就没有自己的田。

    这么些年了,子子孙孙的生活下来,一直都这样。

    往东边的那些村子,他们是有田地的。”

    老太太眼里流露出的羡慕,让人觉得心酸。

    江书韵想起来了,他看过县志,这一片以前是乱民营。

    外地逃荒的过来,被挡在城门外,又不能看着他们被饿死,就派兵把他们集中到城外十几里的地方,集中管制。

    后来,灾情得到缓解,有一部分人返回家乡,还有一部分留了下来。

    看来,这就是当时留下来的那部分人的后代了。

    没想到,百十年了,他们依旧没有自己的田地。

    “你们佃的是哪里的田地啊?”

    “大部分都是前面那个庄子上的,庄子新来的主人比较好。

    我们佃了他们的田地,东家还给发过布料呢。而且,庄子上田地没有赋税,三成粮食,能实打实的到我们手里。”

    老太太说到这事,心情又好了。

    之前的东家,虽说也不用交税,但是,说好的三成,到最后,总有各种理由克扣一部分。

    “而且,家里的儿媳妇,大点的孩子,还在庄子上做零工,一天能挣不少铜板呢。

    一天一结工钱,每天都有铜板进账,心里高兴。

    攒上两年,家里就能起新房子了。”

    江书韵没再继续说读书的话题,就像老太太说的,饭都吃不饱,哪有闲钱读书。

    而且,古代的科举制度,读书,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天赋好的,可能几年的时间,就能通过秀才,举人,进士的考核,从此改换门庭。

    但是,那样的毕竟是极少数的。

    就像原身,四五岁开始启蒙,十几岁中了秀才,举人考了三次才中。

    从四五岁,到二十多岁,这么漫长的过程,一般的家庭是支撑不下来的。

    “老爷,该回去吃午饭了。”

    李立轻声提醒了一句,下午还有课呢。

    江书韵回过神,向老人家告别,主仆三人,回到了庄子上。

    许嫂子已经做好了午饭,两菜一汤,大米白饭。

    午饭吃的很舒服,许嫂子掌握的饭量很准确,没有剩下多少。

    “老爷,你是觉得那些村民很可怜吗?”

    “他们固然可怜,但是,和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比,也算是幸运的了。”

    江书韵看了一眼魏东,这个不爱说话的少年,眼里没有太多的情绪。

    “因为太太,他们生活已经改善了很多。最起码,不会克扣他们的收成。我听我爹说过一嘴,庄子之前的主人,是不会给足三成的粮食的。”

    李管家偶尔也会和几个孩子说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让他们知道惜福。

    “嗯,你们太太很厉害,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江书韵知道以安,她不会苛待给她做事的人。

    “老爷,你要教村里的孩子读书吗?”

    “还没想好,我没有那么多时间教他们。再说了,我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想让贫穷的孩子能有读书识字的机会,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完不成的。”

    江书韵做识字册子的事情,两个小厮知道的不多。

    “你俩,没事多读书。虽然不能科举,但是,多读书还是有好处的。

    还有,空闲的时候,找一样自己擅长的事情做。

    魏东喜欢练武,也可以试试练字。李立,你可以试着学学画画。

    你们老爷君子六艺,能拿出手的就是写字和画画了,你们作为我的小厮,怎么也得学会一样啊。”

    李立和魏东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傻眼了。

    老爷的字和绘画,那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了,就他俩那狗爬似的字,什么时候能达到老爷水平的一半啊!

    江书韵不管两个字小厮的哀怨,他还要去上课呢。

    “魏东,老爷去上课了,咱俩回书斋练字去。”

    “练吧,我觉得,我怎么练都白费,浪费那些纸。”

    两个小厮,信心不足的回去练字了。接下来的几天,江书韵每天上午上完课,就带着两个小厮,把庄子附近的村子都走了一遍。

    一共走了大大小小十多个村子,也了解到,一共有三家学堂,夫子分别是两个秀才,一个举人。

    他们年岁都不小了,基本都放弃科举了。

    江书韵了解一下,三个学堂,束修都不低,都是以科举为目的的学堂,没有像他爹的学堂,有一个班,专门教孩子识字的。

    村里孩子,大多都没有读书,个别家里条件好点的,也就送一个孩子去学堂。

    江书韵把这几天走访时了解到的信息,整理了一下,写了一篇文章,打算,让山长点评一下。

    至于识字册子怎么使用,江书韵脑子里,有了个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