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战利与哀歌:碎叶城下的荣耀与牺牲
作者:高小欠   大唐不屈战魂最新章节     
    在硝烟散尽的碎叶城,战利品的分配悄然成为了一面镜子,映照出战场上的英勇与背后的复杂人性。众人皆知,真正的财富并非源自战场上的零星斩获,而是深藏于敌人巢穴中的宝藏。因此,当胜利的曙光照亮碎叶城,那些率先踏入吐火仙宫殿的将领们,无疑成为了这场盛宴的最大赢家。他们的收获,不仅仅是金银珠宝,更是对英勇无畏的肯定与奖赏。

    然而,在这荣耀的背后,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辛酸。盖嘉运等大帅虽位高权重,却往往与丰厚的战利品无缘,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众人敬仰的对象。将军们识趣地献上稀世珍宝,以表敬意,而李晔灵察等镇守一方的大将,虽未亲临前线,却也因麾下将士的英勇而间接获益。然而,对于李晔灵察而言,这份荣耀似乎夹杂着几分苦涩,因为他深知,真正的战斗与牺牲,往往发生在那些默默无闻的将士身上。

    高景轩,这位从拨换城远道而来的将领,他的心中更是五味杂陈。他亲眼目睹了麾下将士的英勇与牺牲,那些曾经并肩作战的兄弟,如今却只能化作一缕青烟,长眠于异乡。他痛心疾首,不仅因为兵力的巨大损失,更因为那些鲜活的生命,在无情的战火中消逝。他深知,尽管战争是残酷的,但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值得被尊重与铭记。

    在随后的日子里,高景轩亲自监督着阵亡将士的葬礼,他要求每一个细节都要尽善尽美,以告慰那些逝去的英灵。他深知,这些将士的家人正在远方等待着他们的消息,无论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因此,他不仅要确保抚恤金能够准时送达,更要让每一份骨灰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与此同时,高景轩也注意到了其他将领对待伤亡的冷漠态度。他无法理解,为何那些曾经一同浴血奋战的战友,在胜利之后却能如此轻易地忘却那些牺牲的生命。他深知,这种冷漠并非出于无情,而是战争带来的麻木与疲惫。但他坚信,无论战争多么残酷,人性中的温暖与善良都不应被磨灭。

    在营地的空地上,高景轩站在即将被火化的阵亡将士遗体前,他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他默默地向这些英灵致敬,感谢他们为大唐边疆的安宁所付出的一切。他知道,这场战争虽然结束了,但那些英勇的身影将永远镌刻在他的心中,成为他前行的动力与信念。

    在火化现场的肃穆氛围中,四周排列整齐的兵士们全副武装,他们眼神中透露出对逝者的尊重与不舍。南边的小队号手严阵以待,准备吹奏出哀婉动人的旋律,为这场庄严的葬礼增添一份深沉的情感。

    高景轩的到来,让所有人的目光汇聚于他。他缓缓走到离遗体最近的位置,声音沉稳而有力:“都到齐了吗?”楚歌轻声回应,确保了一切准备就绪,包括那些因伤未能亲临战场的士兵们,他们也以特殊的方式参与了这个仪式。

    高景轩接过阵亡名册,一页页翻阅,每一个名字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悲痛与荣耀。他将名册递给守捉府长史崔建林,目光坚定:“按照这份名册,每位阵亡将士的家人都将获得三十贯钱的抚恤金。我高景轩在此立誓,决不让任何一位为大唐捐躯的英雄身后凄凉。他们的牺牲,是大唐的骄傲,也是他们家族的荣耀。”

    崔建林被高景轩的言辞深深打动,他高声应诺,承诺将严格执行这一决定。高景轩转而面向全体将士,他的声音穿透了寒风,直达每个人的心灵:“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将面临生命的终结。但如何死去,决定了我们生命的价值。那些站着死的勇士们,他们用生命扞卫了大唐的尊严,他们的死,重于泰山!”

    随着他的演讲,四周的气氛变得异常凝重而庄严。将士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与敬仰,他们知道,自己与这些阵亡的兄弟一样,都是大唐的守护者。

    当葬礼仪式进入高潮,张强高声指挥全体脱帽致敬,所有人整齐划一地取下了头盔,右手握拳放在胸前,向逝者表达最后的敬意。随着火把的点燃和哀乐的奏响,一曲《无衣》在人群中响起,低沉而有力的歌声回荡在营地上空,诉说着同袍之间的深厚情谊与共同战斗的誓言。

    在营门口,盖嘉运、李晔灵察、高仙芝等将领默默注视着这一切。他们被高景轩的深情与决心所感动,更被将士们的团结与忠诚所震撼。李晔灵察轻声提议前往慰问,但盖嘉运却摇了摇头,他深知此时的高景轩需要的是一份宁静与尊重。

    “李晔啊,”盖嘉运沉声道,“景轩的确有帅才之资。他年轻有为,又心怀大义,我们应当多加栽培。你提到的那件事,我已经有了计较。下午,你带景轩和仙芝一起来我帐中,我们共商大计。”

    这一刻,将帅们的心中达成了共识:他们不仅要为大唐的边疆安宁而战,更要为那些英勇牺牲的将士们争取应有的尊重与荣耀。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携手并肩,共同书写大唐的辉煌篇章。

    李晔灵察连忙应声道:“诺!”他注意到高仙芝脸上闪过的一丝不易察觉的嫉妒,心中暗笑,却也明白这是人之常情。毕竟,在这个充满竞争与荣耀的战场上,每一个有才之人都是各方势力争相拉拢的对象。

    归途中,一名扈从在经过长时间的内心挣扎后,终于鼓起勇气,策马靠近李晔灵察,言辞恳切地表达了想转投高景轩麾下的愿望。这名扈从,封常清,其貌不扬,却怀揣着一颗渴望沙场建功的心。面对李晔灵察的质疑,他坦诚相告,自己渴望在战场上证明自己的价值,而高景轩的年轻与热血,正是他所向往的。

    李晔灵察听后,虽感意外,却也释然。他深知每个士兵都有自己的追求与梦想,于是爽快地答应了封常清的请求,并嘱咐他若得高景轩赏识,定要珍惜机会,不负所望。

    下午,李晔灵察派人传来消息,邀请高景轩共赴盖嘉运的中军大帐议事。而这位传令兵,正是刚刚转投高景轩麾下的封常清。高景轩见到封常清时,惊喜交加,连忙拉他坐下,欲叙旧情,却被李晔灵察的催促打断。高景轩只好约定次日再聚,随后与李晔灵察、高仙芝一同前往盖嘉运的大帐。

    大帐内,气氛凝重而严肃。盖嘉运开门见山,谈及了李晔灵察前几日所提之事。他坦言此事虽有可能,但阻碍重重,尤其是朝廷中的宰辅李林甫,虽不直接管理安西事务,却对安西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他的话,往往能左右皇帝的决策。

    高景轩闻言,心中已有计较。他深知,要推动此事,必须得到李林甫的支持或至少不反对。于是,他向盖嘉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大帅,皇帝乃明君,自能分辨是非。李大人虽为安西都护,但实则遥领,对安西实情了解有限。我们的关键在于,如何让李大人看到我们的诚意与决心,同时又不触犯其利益。此外,我们亦可寻找机会,直接向皇帝呈上安西的真实情况,以期获得更直接的支持。”

    盖嘉运听后,目光中闪过一丝赞许。他没想到,这位年轻的将领竟有如此深远的见识与策略。他沉吟片刻,说道:“赵将军所言极是,但此事还需谨慎行事。本帅虽与李大人无深交,却也需保持应有的尊重与沟通。至于如何获得他的支持,还需我们共同商议。”

    随后,四人便围绕这一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高仙芝虽在政治上稍显稚嫩,但也积极参与其中,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而李晔灵察与高景轩则更是默契十足,他们深知此事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安西的未来,更关系到他们个人的命运与荣耀。

    随着讨论的深入,一个初步的计划逐渐成形。他们决定,一方面由盖嘉运继续向李林甫进言,争取其支持;另一方面,高景轩与李晔灵察则亲自前往长安,直接向皇帝呈上安西的真实情况与他们的改革建议。一场关于安西未来的智略交锋,就此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