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传世典籍
作者:如履薄冰的鹅   向各朝代直播社畜生活的我爆红了最新章节     
    天幕中瞬间星光流转,主持人缓缓向前行,迎面走来一位身着长衫目光锐利的中年男子,他边走边说:“《永乐大典》是中华典 籍之精髓,是中华文脉之延绵,我辈必将为民族而保存之。”

    主持人向他深深鞠一躬:“在周先生等人的努力下,翰林院将《永乐大典》六十四册正式移交国家图书馆。由此《永乐大典》开 启了珠还合浦,历劫重光的回归之旅。”

    朱棣听得难受得紧:“六十四册?就这么点?《永乐大典》全书册!这么一点连个零头都够不上!”

    不行,我要做点什么!

    朱棣即刻下令解缙带人着手抄录10份《永乐大典》,等完成后分别送往全国各地珍藏起来。

    想到今后免不了各种战乱,朱棣也打算将其中一份送往高原地区,想来那里的地理位置很少人能打到吧。

    该做的都做了,唯有听天命了。

    朱棣暗暗祈祷,愿《永乐大典》能一册不漏地流传给后世人。

    李世民有些酸,他问长孙无忌:“辅机啊,我大唐的典籍呢?不可能没有吧?”

    长孙无忌很淡定:“陛下,每一朝都有每一朝的经典。我大唐诗最好!不光诗好,还有韩愈和柳宗元的文章,您忘了吗?”

    “对对,我们的唐诗还上了后世课本的!”李世民心情好了,转念一想又说道:“可以将那些写得好的诗都收录起来,用以流传 下去!辅机你看如何?”

    “陛下说的是,臣立即去办。”

    李世民满意地点点头。

    周瑾玉看得超级可惜:“这《永乐大典》有上万册啊!怎么现在就剩这么一点了?”

    “大多毁于火灾和战乱,还有在战争年代被鬼子蛮子掠夺走的。”袁飞也可惜:“你知道为啥挖了明朝万历的定陵吗?有一个原因说是当时的史学家认为定陵里面会有完整的《永乐大典》正本。”

    “结果没有。”

    “嗯,说不定在永陵或者长陵。”

    “那会挖吗?”

    “这得看国家安排。”

    被两人对话惊到的朱棣:!!!

    挖陵居然是为了得到《永乐大典》的正本?!

    看来他以后的陪葬品不能加上《永乐大典》了……但是……

    朱棣又吩咐下去,再加抄5册《永乐大典》!这么多的数量我就不信流传不到后世!

    绝对不能让后世人有借口去挖他的陵墓!

    李世民瞬间想到自己手上的王羲之真迹《兰亭集序》,他其实是有这个想法的……

    但是,想想看,后世人连对唐人临摹的书法都如获至宝,要是他们知道他的陵里有真迹的话,会不会……

    以他们那个痴狂的程度一定会的!

    毕竟这可是王羲之啊,连他都爱不释手,更别说把摹本都当宝的后世人……

    李世民头疼起来,这可不好办啊。

    天幕还在继续,继前面的中年男子后,又走来位身着长袍的老者,他看着前方目光坚定:“保存吾国数千年之 文明,不至因时势而失坠,此为应尽之责。今商务印书馆将所藏《永乐大典》二十一册捐献政府。”

    “为国家保存文化,如在战场上作战,只有向前,绝不逃避。”斯文儒雅的男子缓缓走来。

    “郑先生!”周瑾玉兴奋地一拍袁飞:“这个人我不熟悉,但是他的名字我可熟悉了!我买的外国名着好多的译者都是这个名字!想不到他比我想的还要厉害呢,居然是文物局局长~~”

    袁飞:“以前的学者都有很多重身份,可牛逼了。”

    又一位老者走来:“……珠还合浦,化私为公,此亦是华国人民应尽之天责也。”

    主持人动情道:“正是一代代华国藏书人,护书人的努力,《永乐大典》珍贵书册历劫重光,大典的珠还合浦仍在继续……”

    解缙眼睛有些湿润,这就是他们的子孙后辈,他们为保存《永乐大典》所做的种种努力。

    站在角落的纪纲阴恻恻地看了解缙一眼,又垂下头。

    接着便是后人演绎的一幕幕讲述《永乐大典》故事的戏。

    解缙饶有兴趣地看着后世人演绎的故事。

    其他大臣都羡慕地看着陈济,恭维之声不绝于耳。

    也有人不忿:不就是沾了《永乐大典》的光吗?!

    要是换成他的话,他也能被后世人记得!

    恭维之声中的陈济却眉头紧皱:“不对,后世人演绎的不对。我的衣服可从来没有这么华丽的样子。看着像是 新裁好的,一点生活的痕迹也没有。”

    “还有那头发,怎么做到每一根头发丝都如此整齐的?这是抹了油?”

    其他大臣:……

    他是在嘚瑟吗?就是吧!

    但是陈济看到后人把他以前的小事在所有同僚和皇帝面前演绎出来的时候,突然就感到了极度的尴尬。恨不得 就地挖个洞躲起来……

    如果周瑾玉看到的话,绝对会明白他的心情,这就是恐怖的社会性死亡啊!

    赵匡胤目露沉思,他对赵普说道:“后世对教育真的很用心。你看这样子的讲述一部典籍,让人将典籍里的故事在台上演绎出来,这样普通百姓也能很容易接受里面的内容。真的是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赵普点头:“而且有那个叫电视的东西还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内容传达到千家万户!百姓即使是足不出户也能了 解各种各样的事情。”

    其他王朝也是羡慕嫉妒,刘邦坐直了身子:“我们还有汉书呢!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放到汉书?”

    康熙除了偶尔看看天幕,其他时候都在忙着和臣子商议国事,忙得脚不沾地。

    乾隆还靠在门框边上喃喃自语:“《四库全书》,朕主持编撰的《四库全书》是《永乐大典》的三倍之多!你为何不讲《四库全书》?”

    旁边的宫人心底想到:莫不是因为后世人认为《永乐大典》比《四库全书》好?

    不过他不关心哪一个好,最重要的是他又能看天幕了~~

    皇上你千万要在这里待久一点啊!

    心里这么想着,但还是小心翼翼地问道:“皇上,我们回去吧,不回去的话我叫人把椅子抬过来。小心地上凉。”

    乾隆没理,宫人将椅子抬来,几人小心地扶着他坐下。

    然后安静地立在一旁。

    太医苦着脸候在身边,心里吐槽:真羡慕后世没有九族的羁绊……一个不开心扭脸就走!

    百姓们边看边点头:果然,不管什么时候会读书识字真的能改变一生的。

    他们可不相信天幕上那个出口成章的男子没念过书,这一看就是学富五车的人。

    所以,有机会读书的话还是要死命抓住,然后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