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要想富,先修路
作者:大疯子   朱元璋:咱大孙有帝王之姿最新章节     
    这位小胡子太医,看着空荡的床榻。

    而一旁的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则是阴恻恻的开口说:

    “太医,知道出去怎么说吧?”

    小胡子太医:“知道……太孙偶感风寒,休息一段时间就好了……这段时间,不能见人……”

    蒋瓛笑了笑:“好,很好,没事了,你走吧!”

    太医走出东宫。

    他深呼吸了一口气,自从当了太医后,他正经病一个没看,就好像一直陷入在这种莫名的斗争中。

    难怪太医院那群老东西一听说和太孙有关都不愿意来……

    他摇了摇头,离开皇宫。

    出了午门,就是皇城范围,左右都是朝廷六部和其他一些部门。

    这些官员自然都听说太孙病了,见太医出来,就纷纷小心的上前打探消息。

    如今的太孙就是大明新的定海神针,所以太孙有个什么事儿,大家格外关注。

    就有一个官员拦着太医:

    “太医,太孙怎么了?怎么就偶感风寒了呢?”

    太医:“哦,经过我的诊断,太孙确实是偶感风寒。”

    “太医,太孙没事吧?”

    “当然没事,一点风寒而已,不过要休息一段时间。”

    ……

    大家见问来问去,也就是那样,也就散了。

    出了皇城,外面的大街上,朱樉急匆匆的跑过来:

    “太医?哎呀正好看到你了,我听说太孙身体不适?”

    朱樉一脸忧愁,他生怕朱雄英出事儿。

    因为在他看来,朱雄英身体不行没多久了。

    而他朱樉作为朱元璋嫡次子,只要改变以往不好的名声之后,太孙病逝,那他就可以以朱元璋嫡次子身份当太子。

    所以总结,朱雄英早晚要死,但必须在朱樉名声好了以后死。

    不然朱雄英死了,朱樉名声还是差,还是不能立他,那路就绝了。

    朱樉名声好了,朱雄英挂了,那朱元璋无人可立,立朱樉就合理了。

    “我这名声还没好转,太孙可得挺住啊……”

    朱樉急坏了都,太医就说:

    “秦王放心,太孙暂时无碍……”

    朱樉松了口气:“那就好……”

    ……

    这点,太孙装病不出,大家都当真了。

    可却无人知晓,此刻的朱雄英,已经离开了南京城,向东而去,往浙江布政司宁波府去了。

    这一路上,朱雄英是挺生气的,毕竟赈灾款被贪污这种事,就是吃人血馒头,可恨至极。

    他已经想好了,但凡和赈灾款贪污有牵连的,都得死!

    “不杀不足以平孤怒,不治不足以安万民。孤这次,非得把那宁波府的天,给他捅破不可!”

    正暗下决心,就见马车外,盛庸开口:

    “殿……公子,前方是驿站,是否休息下?”

    朱雄英说:“驿站是官方的,咱们现在什么身份?怎么去驿站休息?”

    “哦对,驿站旁边有个茶摊……”

    “那就喝点茶,大家休息下!”

    官道边上,有一座驿站。

    驿站遍布全国官道,战时忙,平时闲。

    有些地方无战事,偶尔有地方官送给奏折啥的通过一下驿站,这驿站也就格外清闲。

    但朝廷对驿站的投入却不少,每个驿站要养一个驿丞,几个驿卒,还得养一些马匹。

    投入不小,作用也大,但很少用到。

    可现在不一样。

    朱雄英在一旁的茶摊坐下,就看到有一辆辆马车,运着一车车报纸,又有周围的县衙派人来领,也算是让驿站多了个工作,利用了起来。

    一行人喝了茶,就再次出发。

    盛庸带了四十个便衣太孙亲卫,都佯装成商人的模样,暗中门主和属下四人,则是无人知晓他们的存在。

    故而,这样的一队人马,也算是非常招摇。

    如此,两天时间,到了浙江,沿途所见,地方确实富庶。

    正是秋收之季,随处可见有农户在田间地里收割稻谷。

    江南水乡,天下富庶之地,就远比朱雄英上次去西安府,沿途所看要好上许多。

    同时也让朱雄英叹气,好的地方好,可不好的地方,也不该就那么不好。

    说到底,还是要发展。

    地方各有特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南方水土比北方好,东边文化又比西边盛。

    如何做到大融会贯通?

    无论是商业贯通,文化贯通,还是农业贯通……

    归根结底,两个字。

    交通!

    作为一个穿越者,经历了自己所出生的那个时代的几十年的发展,就非常清楚,路,有多么的重要。

    有句话说得好。

    要想富,先修路。

    无论是文化、商业、农业这些东西,想要让他们在大明整体提升,融会贯通起来,就需要宛若蛛网一样的路。

    有了路,各地百姓们才能有往来。

    有了往来,整个大明的经济、文化、各种产业,才能被带动发展起来。

    这不是朱雄英头脑一热的想法,而是一路上,所见所闻,带给他的感受。

    所以,在他看来,想要大明国富民强,在发展医疗、教育、农业、工业、建设的基础上,修路,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现在古代的角度来看,许多帝王也明白交通的重要性。

    不然大运河为何历代被重视?沿海港口为何也被重视?

    不就是因为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吗。

    可同样,古代帝王也担心一点,那就是你把国内的路修的好好的,是需要大投入的。

    同时,路修好了,一旦敌人来侵略,那不是也能一路上顺顺利利?

    当然,这点朱雄英不怕。

    在他看来,如今的大明,周边没有谁能威胁到。

    何况,他要装备一半以上的火器军。

    唯一的麻烦就是缺钱。

    修路要钱啊。

    “又多了个要钱的活儿,头疼啊……”

    朱雄英想着,先把倭国的金银弄来,然后雇人开厂子,修学校,搞工业,重农业,发展医疗,修路。

    用倭国的金银,给大明打基础。

    反正金银还是给老百姓开了工资,金银流入了大明的市场。

    把这些基础建设搞起来后,这些行业的发展,就会迅速带动起大明的经济提升。

    想到这里,朱雄英就急啊:

    “允炆吾弟,你到了倭国没?你可要努力啊……”

    此刻,东海上。

    一艘漂泊的船上。

    朱允炆坐在船头,浑身湿透,双目无神。

    像他这样的,一旁还有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