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到底谁是皇帝谁是储君?
作者:大疯子   朱元璋:咱大孙有帝王之姿最新章节     
    也不怪这些官员们反对,主要是现在的朱雄英多重要啊。

    他不仅是大明的未来,也相当于现在的大明的天呀。

    他要是亲自带兵,去这种危险的地方,但凡出点什么事儿可怎么整呢?

    不光是那群文官担心,那群武勋也很担心呀。朱雄英在他们眼里,那可就是他们未来的靠山,绝对不能出任何的闪失。

    现在这位靠山要去那种危险的地方,这可怎么行?

    要知道就算是如此能征善战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当了皇帝之后,也就从来没有御驾亲征过了。

    所以朱雄英怎么能够去冒这个险呢?

    但凡是出了一点差池,大明的未来可怎么办?

    这些武勋们的靠山不就没了。

    所以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官,那都是相当的反对。一个个七嘴八舌的说着,整个朝堂瞬间都乱哄哄的。

    还从未有过如此场面,看的朱雄英都有些无语。

    旋即他便伸手向前虚压,大家就安静了下来,然后朱雄英才说:

    “你们不必担忧不必着急,孤虽说是要随军一起到倭国去,但是却并不会有什么危险。

    对于这一次的到倭国去征战,孤的信心,比在场的一些武勋还要强烈。

    有信心百分百,能够赢得这场胜利。故而这一次孤亲自随军出发,也基本不会有任何的危险。”

    然而朱雄英这话,却依旧引来了在场文武官员们的纷纷制止。

    工部尚书严震,就扯着很不开口说:

    “殿下您是储君,是太孙,是国之根本,是一国未来呀。您怎么可以如此冒险呢?何况还是去海外这么远的地方征战。

    先不说到了倭国之后的战争如何,就说从咱们大明到倭国去的那片海域,那也是凶险万分。

    如果不是这片海的话,咱们洪武初年的那几次对倭国的讨伐早就成功了。

    所以这一路绝对是非常危险的,太孙如此冒险,我等怎能安心。”

    这严震说完之后,蓝玉便也扯着嗓子说:

    “他说的对呀,太孙您对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吗?我身为主将,这一次必然能够凯旋而归,何须殿下随军出行啊。

    这样,臣在这里给殿下您立一个军令状,若不能携二十万大军拿下倭国,臣提头来见殿下。”

    蓝玉说完之后便跪在地上。

    冯胜,傅友德等一行人,也纷纷跪下表示,若此行有任何差池,他们都愿意以死谢罪。

    从而让朱雄英放心这一次的征战,也让朱雄英打消随军出行的念头。

    朱雄英见状,却也是知道他们误会了。

    便一伸手,再次让大家安静下来,这才又开口说:

    “诸位,你们是误会孤了,孤并非是对你们这些武将们不信任。反而孤对你们非常信任,但之所以要随军出行,是因为孤不曾经历过战斗,不曾见过战斗。

    作为一个合格的帝王,应该有这样的见识,应该要经过战火的洗礼,否则便永远不会懂得战争。所谓天下之事,无非分为军政。

    政治上的东西,孤无比熟悉,信手拈来。可军队方面的问题,和却还不算很懂。就算是懂一些,也不曾实践过。

    所以这一次孤随行,一是为了要督军,要鼓舞士气,这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也是要让孤跟着一路学习学习,。”

    朱雄英尽管将自己的理由说了出来,可在场的文武官员们大多数还是反对的。

    他们总之一句话,就是担忧朱雄英的安危问题。

    朱雄英见他们讨论的热烈,也是有些哭笑不得。

    但不管怎么说,大家也是为了他好,所以不管大家怎么争吵,说的这么严重,他倒是没有半点生气。

    而大家议论半天之后,那傅友德忽然对朱元璋说:

    “陛下你快劝劝殿下吧,他怎么能够随军出行呢?”

    大家就都立马将眼神看向了朱元璋,若是朱元璋开口劝阻的话或许有用。

    虽然可能效果也不大,毕竟众所周知嘛,现在的大明,朱雄英决定了的事情,朱元璋也是反对无效的。

    这果不其然啊,就听朱元璋摊了摊手,有些无奈的开口说:

    “你们都看着咱做什么,咱又劝不了太孙。众所周知,太孙决定的事情,咱也是插不上话的呀,所以你们就不要看着咱了。咱要是能够说服太孙的话,早就说服了。”

    不得不说,这朱元璋也是人老成精啊,以前都是朱雄英利用他来背锅。

    今天他倒是好,把属于自己的锅,又让朱雄英给扛上了。

    他是不想让在场的文武百官们知道,朱雄英要随军出行的这个意见,是他老朱提的。

    不然的话百官肯定会劝朱元璋,觉得朱元璋多事儿,瞎建议之类的。

    所幸,朱元璋就把这个锅甩给了朱雄英,朱雄英也不点破。

    反正他已经决定了,确实也没人能够改变什么。

    所以那些个官员们在议论了好长一会儿之后,渐渐的就都安静了下来。

    然后一个个都唉声叹气,他们知道改变不了什么了。

    最后蓝玉也叹了一口气,就开口说:

    “罢了,殿下要去,便去,我蓝玉作为主将,这一次誓死也会守卫太孙的安危,就算是我死了,也绝不会让太孙少一根汗毛。”

    大家听到他这么说呀,也纷纷点头。现在也没别的办法了,太孙执意要去,那能咋整?就去呗。

    这个事儿就到此为止了。

    接下来啊,就是朱雄英对他不在的这段时间里,朝堂政策的一些安排。

    只见他站在上方,又是对文官们做安排,又是对朱元璋嘱咐着。

    大概就是要让文官们继续推行,朱雄英之前实行的一系列政策。

    尤其是工部,配合朱允熥,对于几个工厂的制造,以及对天下间各公路的修建。

    另外就是对武将们手上拥有的兵权进行一个布置。

    嘱咐朱元璋,无论如何,不要趁他不在的时候对北元动兵。

    那番场景,就好像是一个要出远门的家长,嘱咐自家的孩子。

    说的颇为细致,老朱都无语了。

    等朱雄英全部交代完以后,老朱才有些无语的说了一句:

    “这搞得好像,咱以前没当过皇帝似的,咱俩到底谁是皇帝谁是储君呀?怎么还得你来嘱咐咱,教咱做事儿?”

    朱从英翻了个白眼说:

    “你就说听不听吧。”

    朱元璋连连点头:

    “听,咱肯定听咱大孙的……谁敢不听咱大孙的?”

    此话一出,顿时引得满朝文武百官们哈哈大笑。

    这般君臣和睦上下一心的场面,倒是历代王朝之中实属难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