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征高句丽
作者:风影云影   平行大唐之吾为世宗威皇帝最新章节     
    李恪有女儿了。

    王妃杨婉生了龙凤胎,杨婉生产十天后,侧妃萧雅生了一个男丁。

    李恪叹口气,拿过李世民的信,给长女取名李瑛,次子取名李玮,三子取名李琨。 两个儿子的名字还好,看着女儿的名字……

    瑛在大唐多指美玉的荧光或者似美玉的石头,可以说,是一个好词。

    但是吧,李恪总感觉有点怪怪地,就是说不上来。算了,说不上来就不去想了。

    李恪现在已经接到诏书了,让李恪现在开始做好准备,在李世民征讨高句丽的大军从幽州出发后,李恪也立即出发,带着麾下兵马直扑平壤。

    当然,攻击平壤的军队肯定不止李恪,百济和新罗会派军队协助。如果可能的话,勋国公张亮在封锁鸭绿江完成后,也会来攻击平壤。

    收好诏书,打赏了天使。天使略有点遗憾地离开吴王府,唉,吴王殿下怎么不打听点宫内消息呢,说不定殿下听到了想听的消息,能多赏赐点银钱呢。

    李恪静下心,这道诏书一下,自己今年征伐室利佛逝的计划要延期了。算了,延期就延期吧,不急于一时。

    但是很快,李恪又开心起来,因为自家的玻璃厂已经能生产晶莹剔透的玻璃了,而且已经有聪明的工匠还弄出研磨玻璃的技术。至于怎么弄出来的,是几个闲得蛋疼的工匠,他们在进入玻璃厂工作前,是专门给大户人家做铜镜和磨铜镜的。之所以来李恪的玻璃厂,是因为李恪给的钱实在太多了。

    在一次做完玻璃后,这几个闲得蛋疼的家伙,拿着一些报废品回家,用自己磨铜镜的手艺想磨点新鲜玩意出来换赏钱。因为李恪对于新工艺还有发现新事物都不吝厚赏,这几个闲得蛋疼的,觉得自己的磨铜镜手艺这次能派上用场,磨磨这玻璃,说不定能搞出什么新玩意出来。

    这下好了,真被他们给弄出新玩意出来了。

    一个家伙整出了望远镜,一个家伙整出了原始眼镜,剩下几个弄出了各种各样的凹凸镜。

    李恪深吸了一口气,一人赏赐了三百银通宝,然后将这几个人给拎出来,好吃好喝供着,以后专门研究各种镜片,顺带带徒弟还有着书。这几个人,或许会真的会给光学开一扇大大的门。

    这段时间,李恪手里已经有了望远镜十来副,主要是还没有找到规范的工艺,产品制造的很慢。不过,放大镜倒是制作了不少。李恪干脆就以从海外所得名义,给长安上贡了十三副手持放大镜。

    整不出老花镜,那就先用放大镜凑合用一下吧。

    然后长安那边下了诏书,说李恪上贡之物甚好,日后再有所得可再上贡。接着一堆赏赐下发了下来,当然,李恪一样都没有,全给了李恪的儿子女儿。

    萧瑀的信几乎是跟着赏赐诏书屁股后面到的,里面高度赞扬了李恪送的放大镜,可是解决了许多眼神不太好的臣子看小字的苦恼了。另外,萧瑀也是感叹,李承乾和李泰现在争斗的太疯了。

    因为李世民的压制,两人暂时从官场上休战,而是从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感情下手。长孙皇后小字观音婢,所以李承乾打算在长安城内修一座佛塔,既给长孙皇后祈福,也给大唐的长治久安祈福。李泰也不甘示弱,自己出钱打算在龙门开凿石窟,凿修佛像用来纪念母亲。

    李恪看着书信的里内容,难道说,这就是大雁塔和龙门石窟的由来?

    算了,这两兄弟的争斗李恪不打算参与了。自己要想拉住他们就必须待在长安,可要是待在长安,自己就被困住了,绝对要被长孙无忌玩死。

    而且这段时间,李承乾也没有写任何信过来,很显然也不希望李恪来插手。

    这是他和李泰之间的事,你李恪别参与进来。我李承乾出事也就算了,绝不能将好兄弟给拉下水。

    算了,还是老老实实准备出征的事宜吧。

    贞观二十年五月十五日,李世民亲率五万大军出幽州,李积则带着契丹、奚等各族骑兵三万走草原直击辽东城。张亮则带领三万水军直击卑沙,攻克卑沙后再封锁鸭绿江,切断高句丽对辽东的支援。李恪则率领麾下大军直击平壤,让高句丽内外不得相顾。

    出征前,长孙无忌极度反对调动李恪的军队,认为李世民调动的军队足够多了。但是,房玄龄说了一句话就把长孙无忌堵死了:陛下难道不想一战灭高句丽乎?

    征伐高句丽最大的麻烦是什么?

    不是高句丽有多能打,而是辽东冬天来得早,大军能够用于征战的时间太短了。

    如果按部就班的打,那搞不好还真难做到一战灭高句丽。但是,李世民实在是太想一战灭掉高句丽了,这样的话,汉之故土,就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全都收回来了!

    长孙无忌叹口气,该死的房玄龄,说话太能说到李世民心上了。

    不能劝住李世民不调李恪出征,长孙无忌就想自己留在长安,给李承乾辅政。但没想到的是,李世民留下了萧瑀、房玄龄、岑文本辅政,长孙无忌跟着一起去征伐辽东。

    还有就是,负责整个后勤调度的,是裴宣机。

    很显然,裴宣机就是下一任户部尚书了。一想起裴宣机提的那个政策,将租庸调中征收绢布的调,改为算钱征收。相比起各地收上来的绢布成色不一,质量不一,用钱纳调更为平稳。

    当然,岑文本是极力反对,岑文本反对意见也很简单,那就是不是大唐所有的官员,都有吴王殿下那种挣钱的能力。

    后面两人的争论长孙无忌就没有认真去听了,反正长孙无忌当时是松了一口气,看来当时萧瑀见这两人是想当和事老,毕竟萧瑀是他们的师长,结果,这个和事老没有当成。

    这样看来,妹妹的那个贴身宫女应该是落在李道宗手里,就是不知道李道宗将她藏到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