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金匮之盟?全都是瞎编的!
作者:何以生   开局曝光大明阴谋论,老朱破防了最新章节     
    隋大业时空。

    “哟,这赵光义有点东西!?弑兄篡位?宋太宗?呵呵……”杨广笑了。

    这境遇,与他何其相似?

    虽说他争的是太子之位。

    但是吧,这与篡位又有什么区别?

    只不过,一个是直接当上了皇帝。

    一个还当了一段时间的太子罢了。

    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之前,他对这赵光义,多少还有些不屑,认为这赵光义不过尔尔。

    但做出来的这些事,他着实有很强的代入感!

    当然,有代入感归有代入感。

    他认为,杨勇是完全没有那个能力带领大隋走向更强。

    所以,他取而代之。

    认为自己有更好的能力。

    反正就是想当皇帝!

    反正就是,他当了皇帝,肯定比杨勇当皇帝来的强。

    就现在看看,万国来朝,不正好印证了他的话么?

    所以,他弑兄篡位,是正确的。

    而这赵光义嘛,就纯粹是个废物了。

    压根就没有什么能力,就只是想要当皇帝。

    当了皇帝之后,做出来的事情简直狗都不如!

    典型的昏君。

    昏君中的昏君!

    废物中的废物。

    尽管这赵光义做出来的事情与他差不多,尽管这赵光义曾经也是晋王。

    但……

    “呸,垃圾,什么玩意也配跟朕比?效仿朕,那你也得有真本事才行!”杨广撇嘴,在他看来,他才是真神。

    而赵光义,不过是个拙劣的模仿者罢了!

    ……

    而此时,大唐贞观时空。

    “弑兄篡位?”李世民微微扬起眉。

    弑兄篡位啊!

    这赵光义,有点东西的。

    他不免想到了自己与李建成的争斗。

    他也是与李建成争斗,然后当了太子,虽然当太子的时间并不长,之后就当上了皇帝。

    但他与赵光义不一样的是。

    他一切,都是为了自保。

    但凡他心慈手软一点,那死的就是他了。

    而赵光义……

    那纯粹是想当皇帝才弑兄篡位。

    简直就是废物!

    只是……

    这一刻,李世民忽然又有种不妙的感觉……

    他已经知道,宋朝是唐朝之后的朝代。

    而他弑兄囚父,登上皇位这件事……

    后世人,应该是知道的吧?

    这一刻,李世民神色开始有些阴晴不定。

    这宋朝的皇帝都这样了……

    那朕唐朝之后的那些皇帝,是不是……

    一念至此,他心情忽然跌宕起来……

    等下,朕,不会也成为昏君吧?

    ……

    而此时,大宋时空。

    “烛影斧声?弑兄篡位?”饶是赵匡胤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

    其实在知道赵光义是宋太宗的时候,他就有了些不好的预感。

    但在他看来,赵光义应该如同朱棣一样,是夺了侄子的皇位。

    可他万万没想到啊!

    这特么的,弑君篡位?弑兄篡位?

    “晋王,晋王!”

    赵匡胤脸色彻底阴沉下来。

    老子封你晋王,不是让你当皇帝的。

    封你晋王,提升你的地位,是让你辅佐皇子的,辅佐侄儿的。

    你特么竟然弑兄篡位?

    在赵匡胤之前想来,赵光义夺取侄儿皇位也就罢了。

    毕竟只是他儿子。

    但现在……

    特么的……

    连他这个兄长也弑杀?

    “好好好!”

    他脸色阴沉的离开了宫内,朝太医院而去。

    ……

    同一时间,大宋太宗时空。

    “胡说八道,胡说八道!”

    这一刻的赵光义,神情格外的激动。

    “朕是顺位继承的!绝对不是弑兄篡位!”赵光义冷哼一声。

    他脸色阴沉的可怕。

    他都说了,他是顺位继承的!

    这后世的人只知道阴谋论?

    他娘的,阴谋论有意思吗?

    没意思,完全没意思。

    胡说八道,全都是胡说八道。

    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

    而此时,问答空间之中……

    秦镇继续开口了……

    “要说赵光义想当皇帝,其实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从宋朝开国的时候,赵匡胤当上皇帝的时候,他就开始觊觎皇位了。”

    “但他想要当皇帝,最大的阻碍,就是赵普。”

    “这个赵普,是跟着赵匡胤打天下的功臣,也是当时赵匡胤的幕僚。”

    “正常而言,皇储一般不会从平辈中选,要么是后辈,要么遵从后周旧制,你收养个义子也行,反正不可能是兄弟。”

    “天下太平了,为了横扫当初五代十国的不正之风,所以,皇储必须是赵匡胤的后辈,反正不能是赵光义!”

    “一开始,赵普与赵光义还没有什么矛盾。”

    “直到赵光义向赵匡胤推荐他的老丈人符彦卿掌管禁军,赵普瞬间就明白赵光义想要干什么了。”

    “不说争储那些长远的事,赵光义很明显是在培植自己的力量。”

    “于是乎,赵普极力阻止!”

    “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从此,梁子结下了。”

    “之后,赵匡胤又跟赵普说,打算重用冯瓒。”

    “这冯瓒本来与赵光义没有什么关系,当时,赵普也没有多想,然而,等到第二年的时候,他才查到,这冯瓒,竟然向赵光义行贿,而且还不止一次!”

    “这事情就很明显了!”

    “于是乎,冯瓒被下狱。”

    “赵光义培植自己势力的计划接连两次被赵普搞黄,赵光义就不爽了,于是乎,把一个叫宋琪的人赶走了。”

    “这个宋琪,是开封府的推官,属于开封府尹的直系下属!”

    “当时赵光义就是开封府尹。”

    “而赶走宋琪,不是因为宋琪干的不好,只是因为,宋琪是赵普的同乡好友。”

    “总之,赵光义与赵普,是来来回回的斗。”

    “到了最后,因为赵普的风头太大,得罪了赵匡胤,被罢相。”

    “至此,赵光义的春天才算是彻底来了。”

    “他也正儿八经的获得了‘准皇储’的地位。”

    “在赵普被罢相的不到一个月后,赵光义就被册封为‘晋王’,位居宰相之上。”

    “同时,赵光义也开始培植亲信,逐渐掌控中枢。”

    “至于说,赵匡胤是不是在培养赵光义?”

    “嗯,培养肯定是在培养,但绝对不是把他往皇位上培养,而是打算效仿前人,培养他这个弟弟巩固赵家江山,好让他儿子未来更好的坐稳皇位。”

    “在赵匡胤看来,有赵光义这个亲皇叔在,再加上他的培养,这天下,自然能稳当。”

    “至于说什么金匮之盟?”

    “金匮之盟更是瞎扯淡。”

    “金匮之盟是在赵光义登上皇位之后,第六年才拿出来的。”

    “而且,最关键的是,金匮之盟,也只有这么个说法,完全没有内容,金匮之盟中具体说了什么,也完全没有。”

    “根据《宋史·杜太后传》,建隆二年,杜太后生病,赵匡胤在旁服侍,她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就说到了后周为何灭亡的原因,就是说,主少国疑,才有了他赵匡胤当上皇帝,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发生,杜太后让赵匡胤死后,传位给赵光义!这就是所谓的金匮之盟!”

    “但这本身就很可疑。”

    “第一,建隆二年,赵匡胤刚当上皇帝第二年,此时的赵匡胤三十五岁,正值壮年,而且,赵匡胤本来就是练武的,还是个武学大家,身体好的不能再好了。”

    “放眼历史,都还发生过这种离谱的事情,皇帝还健在,身体还康健,皇子也在逐渐长大,也没有生病的历史,太后就开始起草遗诏之事?这不离谱啥离谱?”

    “第三,如果有遗诏,那赵匡胤临死前,肯定会让人去打开金匮,甚至,也会让亲近之人知晓这件事,至少,皇后肯定是应该知道的,但按照当时的记载,皇后很明显是不明所以的,就算赵匡胤真的瞒着皇后,那在赵光义登基当天的时候,就应该拿出这金匮之盟才对,这样,也能服众于天下,但没有!而是等到六年后才拿出来!”

    “第四,按照杜太后的说法,意思是,这个皇位,应该传给老赵家最年长的,意思是哥哥传给弟弟,弟弟再传给弟弟,如果没了弟弟,再传给老赵家的年长的后辈!”

    “按照这个说法,那赵光义应该传给他弟弟,或者传给赵匡胤的儿子,比如赵德昭。”

    “可他没有,偏偏传给了比弟弟,比侄儿更加年幼的儿子。”

    “总之,赵光义经历的一系列行为,就不是顺位继承应该有的样子。”

    “而伪造这金匮之盟的,自然也就只有赵普了!”

    “当初,赵普与赵光义有矛盾。”

    “但赵普被贬之后,想要重新站在巅峰,就只有投靠赵光义。”

    “太平兴国六年,也就是赵普拿出这金匮之盟前后,赵普被授为守司徒兼侍中、昭文馆大学士,封梁国公,实现第二次拜相!”

    “当然,还有一个证据!”

    “赵光义好色,这一点毋庸置疑,小周后就不用说了,那几乎成了众所周知的事!”

    “在《铁围山丛谈》中有相应的记载。”

    “赵光义调戏赵匡胤的宠妃花蕊夫人,被赵匡胤发现。”

    “赵光义能怎么办?虽说花蕊夫人并没有被正式册立为妃,但那也是赵匡胤的女人。”

    “这高低也得安一个调戏皇嫂的罪名。”

    “所以,赵光义一咬牙,趁着花蕊夫人去折枝的功夫,辣手摧花,一箭射死了花蕊夫人!”

    “同时,他还向赵匡胤表忠心,表态度,说女人只会影响大宋的气运,漂亮的女人更是如此!如果兄长再这般沉迷下去,巴拉巴拉……”

    “这一套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说辞,完全把赵匡胤唬住了。”

    “赵匡胤心里或许不满,可不满又能怎么样?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但从此之后,赵匡胤与赵光义的关系,就逐渐变差,甚至出现裂痕!”

    “在迁都的事情上也能看得出来。”

    “当时,在讨论迁都问题。”

    “当时,赵匡胤是打算迁都洛阳,但赵光义极力反对。”

    “他表面上说,迁都恐怕会妨碍军事,意思是,现在还不是迁都的时候,周围还没打下来呢,天下还没真正的太平呢,你今天迁都,万一人家明天打过来咋办?”

    “但实际上就是,赵光义是开封府尹,一旦迁都,他就相当于远离政治中心了,又怎么可能迁都?”

    “就算迁都,也得等到他当皇帝之后再迁。”

    “反正他是不可能赞成迁都的。”

    “他所有的班底,所有的政治资源都在这边,凭什么迁都?”

    “这其实与明朝时期,迁都的情况一样!”

    “迁都这事,一碰就要有人死!”

    “所以,在开宝末年,赵匡胤刚打算迁都,然后就死了!”

    “情况大概与朱标一样。”

    “无非就是一碗药,直接一波带走。”

    “当然,一碗药肯定是没办法完全送走赵匡胤的,毕竟是练武的,四五十岁了,身体硬朗很正常,一碗药毒不死,所以,烛影斧声不就出现了么!”

    “而赵光义当上皇帝之后,就开始抹除一些东西……”

    “他抹除了赵匡胤的死亡原因。”

    “在《宋史·太祖本纪》中,记载的就非常的简略。”

    “就记载了一句: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

    “而且,《宋史·太祖本纪》中,通篇没有出现过‘帝不豫’的字样。”

    “按照《宋史·太祖本纪》的意思来说,赵匡胤就是暴毙的,就是突然暴毙的!”

    “对一个开国皇帝的记载如此潦草,你能说没问题?”

    “关键是,在这之前,还记载了一句‘己酉,吴越王献驯象。’连吴越王献了一头驯好的象都要记载,而皇帝死亡原因,竟然一笔带过?”

    “这不是赵光义删改,又是什么?”

    “他有本事在《宋史·太祖本纪》中写几个‘帝不豫’看看?”

    “而且,他不仅仅删改了赵匡胤的死亡原因。”

    “他还删了赵匡胤想真正传位的人。”

    “赵匡胤有四个儿子,长子三子早夭。”

    “只剩下二子赵德昭与四子赵德芳。”

    “赵匡胤想要传位,自然就只能从这两人身上选。”

    “赵德昭,名义上的长子。”

    “按照惯例,赵德昭是要被封王的,但赵德昭并没有被封王,主要是,赵德昭比较年幼,赵匡胤打算逐渐封王,于是,就先让赵德昭当贵州防御使。”

    “后来,伴随着赵德昭长大,赵匡胤就授予赵德昭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一直等到赵匡胤死的时候,都没有被封王!”

    “但从《宋史·太祖本纪》中也能找到一些关于赵德昭的事迹。”

    “特别是在开宝九年的时候。”

    “开宝九年,二月,辛亥,命德昭迎劳吴越国王钱俶于宋州。”

    “夏四月,丁巳,诏益晋王食邑,光美、德昭并加开府仪同三司,德芳益食邑。”

    “而赵德芳那边,开宝八年才出阁。”

    “到了开宝九年,就被赵匡胤封为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

    “天宝九年,此时,赵德昭已经二十六了,赵德芳刚满十八岁。”

    “很明显能看出来,赵匡胤是在打算培养赵德昭了。”

    “他让赵德昭去迎接吴越国国王钱俶,那可是一国之王,甭管这国是个什么国,当时还是盟友呢,配合宋军攻南唐。”

    “能迎接一国之王的,还是盟友的,那至少也是地位等同,或者相差不大的情况下。”

    “很明显,这是赵匡胤在有意培养赵德昭。”

    “而另一方面,到了四月份,基本上算是灭了南唐,都屠城了,还杀了南唐军八百多人。”

    “这时候,就开始论功行赏了。”

    “赵光义只是增加了食邑,而赵光美与赵德昭,增加了开府仪同三司!”

    “这个开府就很重要,?‘开府’意味着有权在某地设置具有军事行政权的办公机构,并招募听命于自己的官员?,这样可以在自己的地盘上独立行使权力,不必事事向中央汇报。”

    “这不是培养赵德昭是什么?”

    “估摸着,赵光义也发现了,这么下去,他这个晋王,可能真的就只是晋王了!”

    “于是乎,趁着赵匡胤还没有一统天下,还没有给他儿子多渡点金,心一横,找个机会,直接弄死了赵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