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曹丕继位风云变,献帝被迫禅帝位
作者:听风雨轩   杨再兴:拜刘备为义父收义子孙绍最新章节     
    列位看官,上回书说到那樊城大捷震天下,风云变幻起波澜。

    前文说那曹操头风发作,卧病不起,自知命不久矣。曹操深知曹丕之为人,恐其加害年幼之子,便在临终前叫来了曹丕,将年幼的曹干托付于他。

    曹操强撑病体,看着曹丕,眼中满是担忧之色,缓缓说道:“吾儿,为父将曹干托付于你,你定要善待自家兄弟。为父深知你之性子,然兄弟之情不可忘。曹干年幼,你当如父如兄,护其周全。”曹丕闻言,连忙跪地,泣声道:“父亲放心,儿臣定当善待兄弟,不负父亲嘱托。”

    曹操又道:“为父为你留下了张辽、曹洪、夏侯尚等一众忠诚之臣,他们皆可辅佐你巩固曹魏政权。你当善用之,不可怠慢。”曹丕点头应道:“儿臣明白,定当依父亲之言,重用贤臣。”

    曹操最后反复叮嘱曹丕道:“吾儿,那司马懿有狼顾之相,此人不可不防。你定要小心此人,切不可让其权势过大。”曹丕心中一凛,回道:“父亲放心,儿臣定会留意司马懿,不让其有可乘之机。”

    言罢,曹操长叹一声,闭上双眼,与世长辞。曹操这一去,曹魏政权顿时陷入一片动荡之中。曹丕强忍悲痛,开始着手处理后事。他依照曹操之遗言,将年幼的曹干整日带在身边。

    曹丕继位魏王和丞相后,大权在握,野心也逐渐膨胀起来。他深知宫廷禁军之重要,迅速对其进行整顿和掌控。曹丕心想:“这皇宫之安全保卫力量,必须掌握在吾手中,如此方可确保汉帝无法借助禁军之力反抗。”于是,曹丕派遣亲信之人,对禁军进行重新编制和训练,将其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与此同时,在司马懿等人的建议下,曹丕开始制造大量所谓的祥瑞之兆。一时间,黄龙、凤凰、麒麟、白虎、甘露、醴泉、奇兽等频繁出现的说法传遍天下,并命人四处宣扬这些祥瑞之兆,是向世人暗示他曹丕是顺应天命的新君。为之后曹丕取代汉室营造舆论氛围。

    曹丕又利用谶纬制造预言,宣扬代汉者为土德,而曹魏的相关元素正好符合土德的特征。他找来一帮文人墨客,撰写文章,论证汉朝的气数已尽,曹魏代汉是上天的旨意。曹丕看着一篇篇歌功颂德的文章,心中得意不已。

    此后,曹丕指使自己的亲信华歆、王朗等四十余位文武大臣带头向汉献帝逼宫。这些大臣在朝堂上大谈曹丕的仁德和功绩,声称汉祚已终,劝汉献帝效仿尧、舜,把江山社稷禅让给魏王,以顺应天心民意。

    那华歆上前一步,拱手言道:“陛下,今魏王仁德广布,天下归心。汉祚已尽,陛下当顺应天命,禅位于魏王。如此,方可保陛下之平安,亦可为天下百姓谋福祉。”王朗也附和道:“陛下,华大人所言极是。如今曹魏代汉,乃上天之意。陛下不可逆天而行,当速速禅位。”

    汉献帝看着一众大臣,心中悲愤不已。他深知自己已无力回天,但又不甘心轻易将皇位禅让出去。汉献帝沉默片刻,说道:“朕乃汉室正统,岂能轻易禅位?此事容朕再思量思量。”

    华歆等人见汉献帝犹豫不决,心中焦急。他们不断向汉献帝施压,强调汉室气数已尽,若不及时禅位,恐生变故。华歆又道:“陛下,如今局势已定,陛下若不禅位,恐惹祸端。陛下当为天下百姓着想,速速禅位。”

    与此同时,曹丕安排曹洪、曹休等将领在宫廷内外待命。曹丕下令道:“若汉帝拒绝禅位,便以武力相逼。”曹洪、曹休等人摩拳擦掌,只等曹丕一声令下。

    当汉献帝犹豫将帝位禅让给曹丕之时,曹洪、曹休带剑闯入。曹洪大声喝道:“陛下,如今魏王仁德广布,天下归心。陛下当速速禅位,否则休怪吾等不客气。”曹休也道:“陛下,禅位乃大势所趋,陛下不可逆天而行。”

    汉献帝无奈,只得同意禅位给曹丕。尽管曹丕内心迫切想要称帝,但他表面上却故作推辞,上演了一出“三让”的戏码。

    当大臣们第一次劝进时,曹丕心中暗忖:“吾当尽显谦逊,以免落人口实。”于是,曹丕对大臣们说道:“吾何德何能,敢受禅让?吾之德行远远不及周文王、周公,此事断不可为。”

    大臣们见曹丕推辞,心中焦急。他们再次劝进,声称曹丕乃天命所归,非他莫属。然而,曹丕依旧推辞道:“吾深知自身不足,不敢当此大任。禅让之事,万万不可。”大臣们无奈,只得继续劝进。

    第三次劝进时,曹丕依旧故作推辞,说道:“吾实不敢当此大位,禅让之事,还请诸位三思。

    群臣见曹丕再三推辞,便将目光转向了献帝,在种种手段的逼迫下,汉献帝无奈之下只能颁布禅位诏书,将象征皇位的玺绶诏册亲自交给曹丕。曹丕这才应下,不再推辞。

    延康元年十月二十九日,曹丕登坛受禅称帝,改国号为魏,史称曹魏。

    那一日,曹丕身着华丽龙袍,头戴皇冠,威风凛凛地登上皇位。他看着下方群臣,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曹丕大声说道:“朕今日登基,当以天下百姓为重,励精图治,开创太平盛世。”群臣高呼万岁,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回荡在天地之间。

    列位看官,这曹魏禅代,风云变幻。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