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看官,上回书说到诸葛亮与杨再兴拜访王氏、徐氏两大世家,希望他们能为蜀汉所用,但均遭拒绝。
话说诸葛亮劝说王徐两家,却未能得偿所愿,无奈之下,正欲启程返回琅琊。就在这时,一旁的杨再兴开口道:“丞相,东海国内还有一家,虽说比不上王徐两家那般势大,但在这东海、徐州之地,那也是盘根错节,家底殷实得很呐!”诸葛亮何等聪慧,瞬间就反应过来,杨再兴所说的正是那糜家。
杨再兴接着说道:“丞相,您可知那子仲舅父一家本就是糜家的一支。想当年,义父初至徐州之时,子仲舅父就暗中资助义父。后来陶谦仙逝,子仲舅父利用自己的身份和人脉,迅速把陶谦生前的嘱托传得满城皆知,还带着徐州的官员和百姓代表,推举义父为徐州牧。徐州之战后,虽说子仲舅父带着部分族人随义父辗转迁徙,但这糜家大部分人可还在东海境内呢!有子仲舅父这层关系在,咱们去劝说糜家,想来应该不难。”
诸葛亮听完,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便决定启程前往拜会糜家。二人快马加鞭,不多时便来到了糜家门外。只见那糜家当代家主糜兴早已在门外等候多时。
这糜兴一见到杨再兴,那眼睛立马就亮了,二话不说,立马就朝着杨再兴扑了上来。杨再兴先是一愣,紧接着一脸嫌弃地把他推开。糜兴也不恼,对着杨再兴一阵挤眉弄眼。杨再兴这才恍然大悟,想起了这糜兴是谁。
原来啊,当年刘备与糜夫人成亲之后,曾回东海糜家小住过一段时日,杨再兴作为刘备的义子,自然是陪同前往。这糜兴呢,乃是糜夫人的子侄,当时就是个十来岁的毛头小子。在族里啊,他经常被其他孩子欺负。杨再兴那是个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主儿,见这糜兴老是受委屈,岂能袖手旁观?当即就出手,把那些欺负糜兴的孩子狠狠教训了一顿。打那以后,糜兴就对杨再兴佩服得五体投地,拜杨再兴为大哥,成天像个跟屁虫似的,跟在杨再兴身后玩耍。这些年,随着糜竺在蜀汉步步高升,这糜兴也算是子凭叔贵,得以接手糜家族长之位。
糜兴把诸葛亮和杨再兴请进内堂,分宾主落座。诸葛亮也不兜圈子,率先表明了来意。糜兴一听,心想:“这是大哥的事儿,我哪能驳了他的面子?”当下就想答应下来。可没成想,就在这时,族中两名老人站了出来,齐声反对。
原来这两人一直对糜芳之事耿耿于怀。当年襄樊之战糜芳欲降吴,让糜家在世人面前丢了不少脸面,这两人觉得若此时糜家投靠蜀汉,难免会再次陷入麻烦之中。
糜兴见状,眉头一皱,心中暗忖:“这事儿不好办呐!”但他也不好当面驳了老人的面子,于是先安排诸葛亮和杨再兴在府中住下,将此事暂时搁下容后再议。
到了晚膳之后,糜兴悄悄来找杨再兴。杨再兴见他来了,便问道:“兄弟,白日里那两位老者是怎么回事?为何如此反对?”
糜兴叹了口气,说道:“大哥,这二人在族中与我素来不合,常常与我作对。他们就揪住糜芳之事不放,实在是让我为难。”
杨再兴听了,略一思索,便与诸葛亮商量起来。诸葛亮笑道:“无妨,此事易尔。吾们只需如此这般……”杨再兴听了,点头称是。
第二天,诸葛亮和杨再兴便在府中设下一局。他们故意在众人面前谈论一些似是而非的话题,暗示糜家若投靠蜀汉,将会有巨大的利益,而且能够洗刷糜芳带来的耻辱。那两名老人听闻,果然中计,跳出来指责诸葛亮二人蛊惑人心。诸葛亮却不慌不忙,拿出一些早已准备好的证据,证明蜀汉对糜家并无恶意,且对糜芳之事也有宽容之意。众人一听,纷纷动摇。
就在这时,杨再兴又暗中安排人手,揭露这两名老人平日里在族中的一些不法之事。这一下,族中的舆论彻底倒向了糜兴这边。那两名老人见势不妙,想要反驳,却已无力回天。在诸葛亮和杨再兴的巧妙运作下,二人很快就失了势。
自此,糜兴在诸葛亮和杨再兴的支持下,独揽族中大权,再也没有人敢提出异议。糜兴那是个爽快人,当即就答应了诸葛亮的提议,自此,糜家彻底倒向了蜀汉一方。
诸葛亮和杨再兴准备离开之时,杨再兴突然想到一件事。他对诸葛亮说道:“丞相,吾担心糜家实力尚弱,若日后王徐两家刁难,恐难以应对。”
诸葛亮点头道:“振武所言极是,那依振武之见,该当如何?”
杨再兴略一思忖,说道:“吾打算留下百余亲卫给糜兴,一来可以帮助他更好地掌控糜家,二来将来东海国若归还给曹植,糜家在东海境内可为内应。”
诸葛亮抚掌大笑:“妙啊!振武此计甚好。”
于是,杨再兴便留下了百余亲卫。这些亲卫可都是跟随他多年、身经百战的老兵,个个武艺高强,忠心耿耿。
回到琅琊之后,杨再兴还是有些不放心。他思来想去,又陆续安排了几波从战场退下有些伤残的老兵,对外假借私兵的名义,混入了糜家。这几波操作下来,糜兴麾下已经有近千身经百战的老兵作为私兵了。
自此糜家在东海国内的声望那是如日中天。周围的小家族见糜家有如此强大的私兵,纷纷前来投靠。糜家一时之间在东海国内风头无两,成为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而这一切,都在诸葛亮和杨再兴的计划之中。他们深知,在这乱世之中,多一分助力,便多一分胜算。
这正是:糜家归附蜀汉营,智谋手段巧施行。乱世风云多变幻,英雄布局展豪情。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