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千里快哉风】(十四)
作者:上汤豆苗   庶子无敌最新章节     
    庶子无敌正文卷1200【千里快哉风】大梁文明元年,二月十九。

    历经整整十二天的强攻,西吴中路军攻破卢龙寨,成功完成对虎城的战略包围。

    二月二十一日,吴军攻占刀口寨,至此中线战场只剩下一个凭借地形优势坚守的鸡鸣寨。

    接连的两场胜利稳住了军心,最大程度抵消北线战场失利带来的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张青柏统领的南路军终于拿下勇毅寨,大梁定西军退守军城,双方展开更加惨烈的攻城战。

    北线谢林部六万大军退回贝苕江以西,在溪山寨附近驻守等待下一步命令。

    大体而言,吴军在三线战场上依然占据优势,若非谷梁亲自领兵歼灭北路军的主力骑兵,局势将会更加艰难。对于吴军而言,现在只是胜势稍有下降,主动权仍旧掌握在自己手中。

    圣驾行营之内,一众文臣武勋正在激烈地争论之中。

    “……梁军可以等,但是我军不能等,因为对方面对的后勤压力较小,而且梁国京军正在赶来的途中,反观我朝面临的后勤压力极大,三线大军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粮草。目前后方还能支撑,那是因为陛下早在一年前便开始准备这一仗,可是又能坚持多久?”

    说话的人是平章政事吕定林,一位年过五旬的老臣。

    西吴的官制与梁周两国不同,并非承袭前魏的体制,可以从中看出历朝历代的影子,因而显得杂乱臃肿。文官这边以中书省为首,设中书令、右丞相、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参议中书省事等职务,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务。

    又有类似于梁国翰林院的储政院,乃是文官们进入中书省的必经之路。

    吕定林资历很老,也是随驾而来的重臣之一,此刻一番掷地有声的论述,让堂内武将们的脸色都不太好看,却又不好随意驳斥。

    这样的争论已经持续数日,根源在于梁国左军机谷梁在取得北线之战的胜利后,并未立刻渡江进逼谢林统率的北路军。原本按照宣武帝和镇北大将军周德威的分析,谷梁极有可能调动虎城守军北上,继而合围己方的北路军。

    为了维持住北线战局,宣武帝已经派遣安阳龙骑绕道秘密北上,倘若谷梁真敢动手,这支闻名天下的重装骑兵可以轻易碾压长弓步卒的阵型,说不定有可能取得更大的胜果,那便是生擒或者杀死谷梁,这足以彻底击溃梁国边军的士气。

    从战场态势来看,谷梁下一步选择在北线发起反攻极有可能,故而宣武帝在派出安阳龙骑之后,下令加强中线攻势接连攻占卢龙寨和刀口寨,做好了主力东进强攻古平军镇的准备。

    问题出在北线战场一片静默,梁国长弓军依然待在军城之内,谷梁则不知去向。

    北线没有动静,这意味着谷梁有可能已经率领援兵返回中线,古平军镇的防御进一步加强。

    如此规模的国战之中,双方都在猜测彼此的战略意图,定力的比拼变得尤其重要,因此绝大多数武勋都不赞同轻易冒进,中线采取步步紧逼的方略更加稳妥。

    然而梁军的坚守让战线的推进变得非常困难,光是拿下两座军寨就花了将近二十天的时间,挡在前方的鸡鸣寨更是一块足以崩掉己方牙齿的硬骨头,又要花多少时间拿下?更不必说虎城始终矗立在北方,东面还有梁国的金水大营和古平军镇互为犄角。

    面对吕定林的质问,最终还是大都统宁王高程开口应道:“吕大人,我军在中线战场处于绝对的优势,这个时候稳健胜于一切。在本王看来,眼下最重要的还是攻下鸡鸣寨,彻底肃清梁军在高阳平原上的钉子。”

    吕定林问道:“攻下鸡鸣寨之后呢?”

    高程斟酌道:“中路军兵分三路,一者震慑虎城守军,二者进逼金水大营,主力则进攻古平军镇。其实只要拿下古平军镇,中线战场便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因为梁国灵州的西面门户洞开,对方根本挡不住我军进入灵州境内。”

    他稍稍停顿,看了一眼面色平静的宣武帝,小心翼翼地道:“届时虎城守军不得不出来,我军便可以集结重兵应对,胜之便可奠定大局。”

    虽说他这个大都统并非真如普通人认为的手握大权,但他浸淫军事多年,这番分析倒也算得上合情合理。

    吕定林却皱眉道:“王爷此论自然稳妥,然而下官担忧的是粮草跟不上。如今后方承担的压力极大,如果短时间内无法取得胜果安抚民心,国内恐怕会生出大乱子!”

    高程面色微微一窒。

    战争从来不是儿戏,更何况是这般举国之力的大战。对于吴国朝廷而言,三个月内拿下梁国灵州的广袤地域,才能给国内官民一个交代,百姓们也能接受勒紧裤腰带支援前线的现实。如若不然,吕定林的担忧肯定会成为现实。

    其实开战至今,后方已经出现不少质疑的声音。

    大部分人看不到梁国蒸蒸日上的态势,也弄不清楚梁吴之间越来越大的差距,他们并不明白皇帝陛下为何要发动这场战争。虽然眼下还没有酿成大规模的声浪,可是诸如穷兵黩武劳民伤财之类的论调已然渐次出现。

    堂内诸公面色肃穆,镇北大将军周德威缓缓道:“其实战局已经逐渐明朗。”

    此言一出,众人无不眼神一亮,连宣武帝都转头望了过去。

    如今张青柏在南线进展缓慢,北线的谢林更是损兵折将,曾经如战神一般的四方大将军光芒渐渐褪去,唯独周德威还维持着当年的威望。

    他镇定地说道:“谷梁在取得北线之战的胜利后,显然已经预料到我军会在北路军身上做文章。谢将军领兵退守溪山寨,对于谷梁来说既是机遇也是风险,他这段时间按兵不动,显然是在观望我军的动静。”

    说到这儿,周德威面上微露愧色,因为之前他对谷梁的意图做出的判断不够精准,导致己方陷入两难的境地。

    宣武帝终于开口道:“爱卿不必愧疚,如果谷梁真那么简单,他也无法成为梁国军机之首。”

    周德威躬身谢过,然后继续说道:“另一个角度来看,方才吕大人所言也有道理,谷梁等得起,因为他只需要守御,并无必须主动进攻的理由,同时梁国援军还在路上。我军却不能迟疑拖延,需要尽早做出决断。”

    宣武帝道:“如何决断?”

    周德威应道:“臣反复思虑过后,认为谷梁是以古平军镇为诱饵,利用我军想要急切取得胜果的心理,调动我军主力东进。在达成这个目标之后,谷梁便会集合手头上可以动用的军力以及虎城守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威胁陛下的安全。”

    众人皆惊。

    周德威凛然道:“故此,臣愿亲领大军进逼古平军镇。这一仗臣不带任何主力,只需要凑够六万兵力即可。谷梁既然以古平军镇为诱饵,那么臣便以自身为诱饵,表面上陛下身边既没有安阳龙骑,又没有臣麾下的北军主力,他必然会冒险尝试。”

    宣武帝微微动容,望着这位沙场老将视死如归的神情,半晌方道:“朕准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