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一切为了种地8
作者:熊猫吴小宝   历史王朝崛起短视频引领工业革命最新章节     
    大汉时空节点。

    长安未央宫。

    刘彻等人心心念念的沙漠治理终于来了。

    “咱们只知道西域宽广,具体多大也没有个准数,而沙漠的大小,咱们更是没底。如今来看,这事根本就不是几十上百年就能做成的。”

    桑弘羊苦笑不已,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面积直接让他懵了。这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的财政消耗。

    “果然要想收获,之前的付出是必不可少,而且这事咱们肯定看不到收获。”

    主父偃同样的升起了颓丧的情绪。

    “财政支出也不是一年两年堆出个天文数字,持续这么多年,分摊下来,每年咱们也不一定要支出那么多。”

    公孙弘理性的分析下来,认为紧一紧,财政上支撑这事还是有可能的。

    “要干成这事,没有大毅力肯定不行。咱们不要瞻前顾后,看不到收获也不要紧,后代子孙能看到就行。”

    刘彻心里认定开疆拓土和长治久安要联系在一起。他联想起了天幕播放的历史,大汉开疆拓土,无法做到长治久安,后世才频频失去西域。

    如果能将这件事做起来,那么西域的民心必定会归向大汉。

    西域的重要性已经不用多言,甚至上升到了华夏民族的重要根基这种程度。

    “首先便是要从朔方修路进去,连通楼兰,龟兹、焉耆等地,再沿着沙漠一路而去,将所有的小国全部连通起来。这个工程就不一般了。”

    主父偃当下便开始从实际操作上去分析其中的困难。

    “先修路是没错的,毕竟这个草方格需要的草料和芦苇杆都是要从中原运送进入。”

    公孙弘很认可这一点,不说运送治沙物资,单就修路这点本来就是统治西域地区的必做之事。

    “其实这事操作起来也是能带动中原地区向西域地区移民的一个风向。大商人们盯着朝廷的政策,朝廷往哪里开发,他们必定往哪里投资。”

    “像草料和芦苇的收集,百姓无疑又多了一点收入,平常的稻杆都是焚烧当肥料,而芦苇更是多到没人管的东西。相对来说,其实最大的支出是运输。”

    “咱们直接让商队带草料物资进西域,减免他们的税收,带多少减多少,一方面促进了交流,另一方面减少了自己运输的困难。”

    桑弘羊觉得如果真的运作起来或许很多地方也可以借助民间的财力。直接长篇大论的说了自己的看法。

    “这么一来,咱们最大的问题就只是人员了?这好办,驻守西域的军队参与进来,当成边防建设来办。”

    刘彻直接就想到了如今刚刚平定北方以及西域的二十万军队。

    “咱们一旦动起来,那么西域当地的百姓肯定会自发行动起来,毕竟关系到他们的生存。而且咱们的宣传部门也参与进来,多宣传。”

    公孙弘思索了一下后补充说道。

    刘彻等人这时才觉得这事越来越具有操作性了,只要先做起来,不管未来如何,这起码也是个榜样啊。

    天幕继续播放。

    “像皮山县,65公里的长度,出动了2万人参与合围。3000多公里的锁边工程,起码得靠上百万人的辛苦工作才能实现。”

    “这也是我们足足花了40年的时间才完成这治沙的第一步,止沙。由此可知整个沙漠的治理难度。”

    “但这事必须得做,我们这一代人没完成,那就下一代人接着干,再完不成那就再下一代。”

    “因为这里有着3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治理,它会越来越大,治理好了那就是30多万平方公里的耕地农田。”

    “就像陕省和蒙省之间的毛乌素沙漠,也是华夏四大沙地之一。它相当于7个魔都那么大。”

    “王家卫的电影《东邪西毒》里漫天黄沙的取景地就是这里。而现在的毛乌素沙漠植被覆盖率超过了50%。”

    “如今一眼望去都是绿油油的景色,以前的漫天黄沙基本消失了。靠的就是无数当地牧民,农民和基层干部,长年累月的辛苦付出。”

    “同样是花费了40多年的时间,沙漠变绿洲,单单是毛乌素沙漠的南边就曾种下了超过2000多万棵树。”

    “在所有华夏的沙漠边缘,无数的治沙人都是花费数十年的时间和大自然作斗争。他们相信人定胜天。”

    大明时空节点。

    紫禁城。

    “咱们目前还没拿下西域,天幕这就直接给咱来个超级大工程啊。”

    朱棣望着沙漠锁边的画面,苦笑不已。

    这事一看之下,好处那是谁都能说出个一二三。但仔细一想,其中的难度可谓是堪比登天。

    “父皇,这事好像咱还不能不做。”

    朱高炽一样的露出了苦笑。

    “65公里出动2万人,总长3000多公里。需要上百万人的辛苦付出。不过能成的话,这也不算亏。”

    夏原吉看着那30万平方公里的耕地,脑子都有些发懵,因为这个数字太吸引人了。

    “不说成不成吧,起码能阻止沙漠继续扩大。不去治理,日后整个西域都成了沙漠,成了一个死地,咱们就是拿回来了,也守不住。”

    朱棣从最现实的角度考虑这个事,结论就是必须要治理。

    “毛乌素沙地恶化成这样,同黄土高原一样。所以这事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后世不都成功改造了吗?”

    杨荣看着天幕上改造毛乌素沙漠的画面,给众人提了提心气。

    “咱们如今在毛乌素这边的屯田看来都要停下操作,避免沙化更严重,将此处和黄土高原列在一起治理吧。”

    朱棣想到改造的困难,当下立刻决定还没有彻底沙化的毛乌素要治理起来。

    “预防总比改造更容易些,咱们还是不能太短视了。”

    杨荣当下便让人将毛乌素沙漠列入到黄土高原治理项目一起。

    “咱们之前总是缺乏长远目光,如今随着科学的逐渐发展,以后做决策还是要考虑多方面的问题。亡羊补牢的事少干些。”

    朱棣望着毛乌素沙漠光是南边就种了超过2000棵树木后,也是意识到将要付出的代价会是很高。

    “父皇说得没错,咱们这都是弥补先人的错误行为,往后不能再让后人来弥补咱们的错误行为。”

    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即将要付出的巨大人力物力,朱高炽想到这点不禁感叹不已。

    众人此刻也觉得后世华夏的付出更是无比的艰辛,同时也更觉得大明往后的战略决策要更全面,更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