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名高渐离,荆轲,吾来了……”被嬴东提在手中,高渐离内心生出了一缕轻松。
这一天,他等待了很久了。
他怀念与荆轲引亢高歌的时候,他不想要浑浑噩噩活一辈子。
所以,田光找到他的时候,他没有犹豫的同意了。
曾经,有人劝他逃离大秦,去箕子朝鲜,但高渐离不愿意。
燕国都亡了,唯一的挚友荆轲也死了,他一个人就算逃往箕子朝鲜,又有什么意思?
………
突如其来的刺杀,整个过程最多不超过三秒钟。
当高渐离被嬴东刺死的时候,蒙恬、蒙毅、涉间等人才刚刚冲到一半。
这时,赵高才反应过来,大声呼喊:
“刺客,有刺客,护驾。”
大帐外的殿前侍卫第一时间冲了进来。
此时,张宁被眼前的一幕吓傻了,整个人在瑟瑟发抖。
他知道坏事了,招申长风来可是他的主意,他一定会被追究责任。
想着,张宁只感觉双腿无力,一下跪倒在地。
“都散了吧,朕无事。”始皇帝充满威严的声音响起。
冲进来的殿前侍卫这才停下脚步,然后缓缓退出,但依旧有几人站在营帐门口内部,预防还有其他危险。
“蒙毅、涉间,把凶手的尸体抬下去。”
“喏!”听到始皇帝的命令,蒙毅与涉间上前把高渐离的尸体向外拖。
姜妄则看着掉落在地上的筑以及那把匕首。
轻轻敲了敲筑,里面传来厚重感,他又拿起了那把匕首,插在了筑的缺口上。
当匕首被推入筑的缺口,瞬间严丝合缝,几乎看不出什么缝隙。
这工艺,让姜妄有些惊讶。
难怪殿前侍卫没有发现这个筑的问题,这匕首藏在里面,根本就看不出来。
想必,改造这个筑,对方花费了不少力气,能有这种手艺的,姜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公输一脉或者墨家。
论机关和木工手艺,这两家都很厉害。
“陛下,一个乐师就敢行刺陛下,其背后必然有着推手,当严查,不严查不足以扞帝王威严。”李斯这时拱手道。
始皇帝颔首:“李斯,你认为该如何查?”
“从这个叫申长风的乐师关系开始查,最先开始查的应该是谁把这个申长风推荐给了陛下。”
李斯冷静的分析,但这却吓坏了张宁,赵高的心也提了起来。
推荐申长风的,两人都有份。
张宁哭嚎:“陛下,小的不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只是听说齐鲁之地有这么一位大家,小的只是想让陛下开心啊。”
说罢,张宁跪在地上叩头,连续几下,额头就见红了。
“无论有心还是无心,你该死,另外殿前侍卫搜查不认真,当罚。”李斯面无表情对始皇帝稽首。
这场刺杀,在他看来,所有有关系的都要依照秦律处罚。
“先生认为呢?”始皇帝看向了姜妄。
“臣认为殿前侍卫搜查不利,导致凶手带兵器进来,当罚,可分入其他作战军团。”姜妄也赞成处罚殿前侍卫。
这是因为,说一千道一万,就是他们检查不仔细。
这次不罚,可以说是始皇帝大度,但是不罚不足以让所有殿前侍卫上心。
但姜妄没打算让这些人成为刑徒,毕竟殿前侍卫都是贵族子弟或者父辈对大秦有贡献的人,打入其他作战军团,就可以了。
始皇帝微微颔首,这时李斯接过话头:
“陛下,东郡、济北、临淄、巨鹿,到处宣传申长风之名,必然有人在后方推波助澜,当严查,不查不足以正君威。”
“李斯,这件事你来负责,连同齐鲁之地儒士不服秦律,教导齐文之事,一起办。”始皇帝把这件事交给了李斯。
而始皇帝的话,虽然没明说,但让李斯连同儒士教导齐文的案子一起办,潜在意思就是要大办这个案子。
这样一来,齐鲁之地的儒家,遭到重创是必然的了。
“喏!”李斯拱手领命。
宴会草草结束,当李斯与韩非等人离去,始皇帝脸色阴沉的看着跪在地上的赵高与张宁。
“说吧,想让朕怎么罚你们?”
“小的万死不足以赎罪。”赵高第一时间叩头。
张宁紧随其后。
始皇帝上前一脚把赵高踢翻在地,随后又补了一脚。
不过,赵高埃踢,反倒是放下了心。
始皇帝不轻易动手,但只对亲近的人动手,他踹赵高,就是把赵高当自己人。
“这件事,没下次,张宁,回到咸阳宫,你负责御马苑的事。”
留下这句话,始皇帝挥袖而去,赵高与张宁忙谢恩。
待到始皇帝离去,赵高拍了拍张宁:
“负责御马苑,陛下还是把你当自己人的。”
张宁哭着点点头,但他知道,自己这一次的远离始皇帝身边,恐怕一辈子都要在御马苑了。
………
第二天,李斯带着诏令与皇命令牌,便准备离开始皇帝的东巡队伍。
“李斯,这…这件事,我认为只…只是个别人行为,不…不要牵连太多。”在李斯即将离开的时候,韩非嘱咐李斯。
李斯笑了笑:“师兄,你不懂陛下的心思。”
闻言,韩非愣了下,没懂李斯的意思。
李斯也不想过多解释,自己师兄虽然法家那一套厉害,但揣摩他人心思却差了不止一筹。
李斯是一个非常能揣摩始皇帝心思的人,当年大秦不战而屈人之兵,拿下齐国。
这使得齐国一切都还完整的保留着,始皇帝希望借助李斯的手,把齐国保留下来的糟粕借助刺杀的由头给清除了。
李斯明白这一点,所以注定他这次离开,是要掀起一片风雨的。
李斯奉命离开东巡队伍,同时,昨晚负责始皇帝安危的殿前侍卫,与他们的二五百主一起,调离殿前,回去后会进入长城军团。
或许这些人有不少都有点冤,毕竟搜查高渐离的只有四个侍卫。
但《秦律》就是这样,连坐非常狠。
无论是李斯还是姜妄,包括始皇帝,都是拥护《秦律》的。
依法治国,大家一视同仁。
在大秦,《秦律》就是规则,上位者制定的规则,所有人都要遵循的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