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这地方居然叫“正阳”
作者:安之雨   帝国首宰最新章节     
    这天,马车队一行过了慎县之后,又行了半日,便到了一个叫八里舵的地方,一条大河出现在众人面前。

    陈正南奇怪地说道:“到了南边,河是越来越多,怎么这条河这么宽,叫什么名字啊?崔大把道:你居然不知道这河吗?”

    陈正南道:“我是生平第一次向南走这么远,真是不知道这条河。”

    崔大把道:“这河啊,便是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淮河啊,也叫淮水。”

    各位读书的客官可知,这河便是淮河,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是神州大地上的七大江河之一,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桐柏山太白顶,东西方向横躺在鄂豫皖苏的大地,有入江、入海的多条水道。

    古书上说,这淮河受尽了河妖巫支祁无尽的折磨。《山海经》言:巫支祁是尧舜禹时期的奇妖,出生在豫南桐柏山中的花果山,为天生神猴,后娶龙女为妻,生了三个儿子,都是神通广大的魔头。他自为淮涡水神,在淮河中建有龙宫,其势力波及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

    巫支祁骇人听闻的事迹中,最厉害的是它率十几万山精水怪在淮源大战禹王,后被庚辰降服,囚在淮河下游的龟山下。

    此事迹后来被和笔者一样喜欢喝酒、看书的明朝佛学家吴承恩先生看到,他更和笔者一样喜欢胡诌八扯,便将巫支祁挪移到《西游记》中,成为脍炙人口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身无空)。

    不仅如此,这淮河还多灾多难,被北面的黄河欺侮,直被它夺淮入海近七百年,泛滥成灾,害苦了两岸。

    好了,这话我们且不再多言。

    话说淮河边摆渡的老船夫,见到张记马车队一行人来到了河边,因为已是多年的熟客,一边过来寒暄,一边让手下人帮忙推车上船。众人一起出力赶了四驾马车上船,开始渡第一趟。

    老船夫道:“崔大把这一路上还平静吧?”

    崔大把拱了拱手:“托你老的福一路上都还平静,一些小故事也都平安过来了。”

    老船夫道:“那就好那就好,平安就好啊。”

    陈正南此前从没有见过这么宽的河面,第一次坐上这样的大船,船上居然能一次拉上四匹马的大车,他感到惊奇不已。

    他四下里看看,到处兜兜转转,觉得哪里都有趣,很有兴致地看到船工摇橹。

    河水川流不息,向东而流,渡船慢慢地向南岸靠去。

    到了岸边,仍然是伙计们牵马打马上岸,船工们在两边帮着推车,四驾马车方才慢慢地上了岸。

    如此反复,南北往返了多次,马车队才全部都到了南岸,一行马车沿着青黑的石板路一路向南,只见一座小城出现在面前。

    陈正南正打量这小城,猛然间就看见入城的拱门上两个遒劲的大字:正阳。

    刹那间,陈正南如同被雷击了一般,他不由得呆了,世上竟有如此巧合之事吗?他思忖道,自然想到了那位卦摊老者写给他的告诫,“向南则顺,遇阳便停”。

    当时他只理解了第一句,眼下到了这个地方,这第二句的意思便有解了。自己的名字中有正南二字,这地方叫正阳,正南,正阳,这真的是天意如此,冥冥中注定吗?他这样想着,崔记马车队一行人来到了城里,不久便到了一家叫百家福的货栈门前。

    这百家福货栈老板姓王,名应鹏,字奋举,四方脸,中等微胖身材,本是淮河北岸颍上县沫口集人氏,其祖上数代经商颇有家财,后分了家,他便来到这一河之隔距家不远的正阳城开货栈做生意,因其人甚是忠厚,生意红火。

    有一年,崔记马车队离开正阳北归,因天热走路着急忙慌,竟落下了两包山货,且车队人和账上都始终不知。

    年底,崔记马车队再次南下,这王老板便把替他售卖两包山货的本利,一文不少全部还了他,由此崔记马车队更是长期与他合作,认作可以信赖之人。

    王老板先前已经得到崔记马车队一行到达正阳的消息,正带了伙计们在店前迎接着崔记马车队一行的到来。因而车队一到门前,王老板赶忙上前接住,崔大把慌地跳下马。

    王老板道:“功成,你这一路上可还顺风顺水,一路都好吧?”

    崔大驾道:“奋举,托你的福,路上虽说也曾被树碰到腰,被蚊子叮到脚,蒙祖先佑护出了贵人相助,都过来了。”

    王老板自然听懂了话意,大喜道:“这就叫吉人自有天相,如此,你我今日更要一醉方休才是!”

    崔大驾哈哈大笑:“好,自当与奋举大醉一场,喝个畅快!”

    原来,这崔记马车队运来的北方行货倒是有一半卖给王老板,这一半的北货卸了车后,崔记马车队会再从这里买上淮河两岸的物产,运到安庆府,安庆府那边照例有合作的货栈收货,回程他们再拉上长江两岸的南货带回北方贩卖。

    当下,王老板自然上前与崔记马车队其他人一番寒暄,说声路上辛苦,问寒问暖,随即便使人从车上卸下到站的货物,再装上要运往安庆的行货。

    与此同时,双方的账房先生免不了一一清点,对账算钱全部说清楚,结算明白,照旧将刚上的货用油布盖上,用绳子捆扎停当后,都送到后院里,让人看着。马匹自然有货栈的伙计牵到了马厩上料喂水,自不必说。

    按照以往的习惯和规矩,每次崔记马车队到了百家福货栈后,这王老板都要尽地主之谊,为崔记一行摆酒接风,这一次也不例外。

    一切收拾妥当之后,马车队一行人,便在百家福的账房和档手陪同下,来到货栈的二堂,在那里面宽宽敞敞摆了三桌。

    每桌四大盆,虽然是普通的鸡鸭鱼肉,但盆内另有时下的菜蔬及竹笋苔干等混在一起烧制,风味独特,是其他地方吃不到的特色口味。

    这些年来崔记马车队的人每年都吃几回这四大盆,但总是吃不够,还吃上了瘾。

    当天晚上,双方的客人都各尽心情,大碗喝酒大快朵颐,只吃到一醉方休,方才散去。

    然而,这天晚上的丰盛酒宴,陈正南却吃得食不知其味,连饮数杯都品不到美酒的甘醇。

    那个时候,陈正南心头反复在思考一件事:那算命老人曾言:“向南则顺,遇阳便停,环水得安,有玉而福,四君相伴,财善一方。”

    那此地是这“遇阳便停”中的那个“阳”吗?想了许久,他觉得没有谁能够告诉自己正确答案,他自然也不敢去找一个人把自己的经历说出来给人家听听,甚至拿出卦摊那位老人写给他的告诫,咨询请教对方,此处的正阳是不是这个阳,这是万万不能对外说出来的。

    可是,如果这里真的是自己应该停下来的地方,自己不停,说不定前程难料,在以后的路上,自己在劫难逃也不一定。

    然而,如果认定这里就是自己应该停下来的地方,心中却对崔记马车队一行人充满了不舍。

    这一路行来,他与众人日渐熟悉,感情上也热络了起来。从崔大把到赶车的伙计,大家伙儿都对他如同一家人一般,这让他自父母双亡之后,在一路难逃的艰难历程中再次感受到人间温暖。

    特别是,崔大把现如今对他除了高看一眼之外,还格外关照,每天晚上教他武艺也是尽心尽力,一心一意要教他真功夫,指望他学有长进,以便来年正式收他为徒。

    还有便是,他如果停在了这正阳城,车队便没有了木匠。这让大家舍弃感情不说,在车队实际情况方面也一定接受不了他的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