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官职
作者:酒神葡萄绿   飞升失败后成了小白皇帝最新章节     
    邹氏没有来过洛京的太史局,从前齐国的太史局他们倒是没少去,齐国变前齐了,沾先祖的光,那里也被武帝许可保留给他们做研究。

    洛京的太史局所在地历史悠久,是周时就有的机构,那时候的太史不止负责观星定历法,还负责史料记录,只是后面慢慢的,记录史料这一职能就独立出来,另设了史官。

    晋定都洛京后,太史局也就搬到了这里,在周原来的基础上改建一番,面积扩大,人员增多,设备资料也全更新了。

    邹氏叔侄跟在皇帝身后,虽是昂首挺胸目不斜视,眼角余光也会观察着这座太史局的建筑。

    他们还注意到太史局也就外面有些守卫,官员和吏员都在里面,皇帝一路走来守卫都不慌不忙行礼,可见传言非虚,皇帝确实经常来这里跑。

    到了里面一栋没关门的屋子门口,他们一抬眼就能看见里面人人要么低头扶案写东西,要么聚在一起讨论。

    “干支”“太阳黄经”之类耳熟的名词飘了过来,邹氏叔侄耳朵竖起,深感自己来对了。

    加入进下属之中讨论的太史令项景感觉似乎室内多了点什么,一抬头就看见他天天奇装异服的皇帝站在门口,赶忙起来带头行礼,然后就一脸欣喜道:“陛下,景刚巧还有个疑问……”

    “项卿勿急,”小白走了进来给两边介绍道:“这是太史令项景,项卿,孤给你带来两个贤才……”

    邹密抬手一作揖,微笑道:“邹密见过太史令。”

    “邹安之见过太史令。”邹安之有样学样。

    项景还好,他是太史令,但是家学传承,不是洛京学派的,还能看在皇帝面子抬手还了半礼。

    而太史局里其他洛京学派出身的属官一个个瞬间直了眼,放下手里的东西,目光一个个移向邹氏叔侄。

    邹密安之若素,半点不见惊慌,邹安之悄悄把背挺的更直,争取不让自己露怯。

    项景问:“陛下带他们过来,可是为了之前所说?”

    在太史局里另设立一个要庞大增员的气象局,这事小白在私下里是有和太史令说的,他需要提前先和太史令打声招呼,让他也注意五月初八那天捞人才。

    小白颔首,“为了此事,也让邹密他们看看新历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历法不容有闪失。”

    “这边请,原要、原图,你们俩一起过来讲讲。”知道琅琊学派和洛京学派恩怨的项景秒懂皇帝的话,还大方的找了两个洛京学派的属官来讲解。

    原要、原图两个都是三十来岁就蓄着胡须了,虽然曾经也试图和小白探讨道德与自然,但现在基本被小白打击的不怎么提了,精力都投入新历制定工作中。

    但这不代表他们就能认可琅琊学派的正确,总归还是不服气的。

    他们这点官司对小白来说都不算什么,不犯法,不宣传不合时宜的文化思想,专心工作,这就够了。

    小白和太史令进去小房间谈事了,邹氏叔侄在外跟着原家兄弟了解他们现在新订的历法。

    阴阳合历,定四时二十四气,这都听着很对,没有什么超纲的部分。

    路过竖起的木板时,邹密抬头,瞳孔一缩走不动道了。

    他面前有好几层圆盘,第一层是十二时辰,第二层分了四季和二十四节气,第三层是干支。

    自小也是学天文的,邹密忍不住用手一碰,就发现这还是可转动的。

    原要淡淡道:“这是我们和陛下一起画出来的。陛下之前一直说要做能更准确定时,没有太阳也不影响观测时间的时钟,还要在洛京建个时钟塔。

    现在鲁氏入京,想来时钟塔也快出现了。”

    邹密好奇:“如何能每天准确定时?”

    “我们也暂且不得而知,”原图指着另一边的星空图,“那也是陛下教我们画的,天体运行……”

    邹安之瞪大眼睛,恨不得眼睛珠子都黏上去。

    他看见悬挂垂落的丝帛上,有绕着太阳旋转的八颗星星,其中太阳和他们的大地都标上了红色记号。

    他还一块丝帛上有一颗有首有尾的怪异之星,旁边写着它绕日飞行一圈的时间约为6年零6个月。

    头抬的再高点,还能看见密密麻麻的星图,包括北斗七星在内,一些重要的星星叫什么,组成什么星座都画的一清二楚。

    邹安之看呆了,感觉自己来了太史局,都成了个没见过世面的人了。

    邹密比他好一些,还能哑着嗓子问:“……这些,都是你们太史局的观测研究出来的?”

    也就呆在琅琊几十年,现在洛京学派已经进步到这种程度了吗?不对,是晋的太史局进步成这样了吗?

    原要静默一瞬,诚实道:“陛下教的,不过后面的星图是我们一起观星完成的。”

    邹安之松了口气,还好还好,不是他们琅琊学派落后太多,只是对面有外援。

    邹密握紧的手松开,嗓子松了下来,“陛下每次来都会开课吗?”

    今天会开课吗?

    原图瞥他一眼,“陛下不会给我们上课,都是我们有什么不会的去问陛下。”

    想学东西,也得是要自己肚子里有货才能在陛下那里学得到。

    邹密对着二人施了一礼,庄重道:“还请二位能够教密,密也想为新历制定出一份力。”

    他确定洛京学派还没完整成型的理念一点都没被皇帝接受,否则这里就不会到处都是观测数据和精密计算的资料。

    在无上的知识面前,邹密觉得学派恩怨可以不存在。大家马上都是同僚了,他必须要赶紧了解这些知识,在气象局班底彻底建起来前,多学一点是一点。

    邹密这一礼太快了,原要、原图都没反应过来,等回过神了都在心里骂这家伙狡猾。

    原要礼貌微笑:“我们刚才讲到哪里了,哦,时辰……”

    邹密姿态都这样诚恳了,他们要是不大方点那不就显得洛京学派怎么样了吗,讲究礼仪的现在,那种翻脸事他们还干不出来。

    邹密边听边问,不耻下问的求学姿态很足,还不忘督促邹安之认真听,等会儿陛下一出来,他们也要抓紧机会找陛下提问。

    很快,关于琅琊学派的邹氏进入太史局的事,也传遍了洛京。

    他们只知道邹密进了太史局,成了里面一个新的什么气象局的气象令,目前主要工作也是参与制定历法,关于皇帝对气象局后续的安排,他们一无所知。

    琅琊学派和洛京学派的事知道的不少,不过再怎么被陛下重视,能接触到的官职顶端也就是太史令,可调配资源有限,大家没有像关注鲁氏一样关注他们。

    再者他们学的东西专业壁垒太强了,那都不是普通小贵族能学的起的,一般人听不懂,无法掺和进去。

    最后,他们这个专业,估计全大晋都没有人比陛下更懂,这事他们真的没办法质疑皇帝的决定。

    御史大夫朱平总觉得奇奇怪怪,挑了个休沐日拜访公孙弘。

    “陛下年轻,想招纳贤才无可厚非,只是来了鲁氏,他立了个新的建造署,来了邹氏,他立了个新的气象局。

    总不能招纳的贤才都成立新的部门吧。”

    朱平双眼紧盯公孙弘。

    “陛下到底要招什么样的贤才,别人不知,丞相你一定是知道的。”

    朱平也有些奇怪,怎么公孙弘就和皇帝关系处的这么好,皇帝一些事不和自己说也就算了,居然都能和丞相说。

    在公孙弘这个前辈比他更得皇帝信任上,他有些微妙的情绪。

    除了他和公孙弘私交甚好,朱平板上钉钉就是下一任丞相的底气,才是他来找公孙弘私聊的原因。

    太尉刘奉一向只管军政,最近忙着找大司农和少府扯皮给马换装备呢,完全不会掺和朝政。

    但朱平总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想要先找公孙弘来摸个底。

    “陛下就是想要人才而已。”公孙弘捧起一杯干桂花泡的热水,吹了吹上面漂浮的花瓣,也不喝。

    朱平:“洛京朝廷的官职、可发放的俸禄都是有数的。”

    要人才当然可以,但是不能来一个收一个吧。齐王就主动举荐了俩,俩都被选上弄到了官职,大晋那么大,不可能后面就没人被选上了。

    总不能什么人都选吧,朝廷哪有那么多官职人手,国家哪里养得起那么多人,洛京也住不下那么多人。

    公孙弘平静回道:“陛下心里有数。他找我商讨过,知道朝廷能招多少人,还都把自己宫里的开支削了大半,够他招贤了。”

    他理解朱平也是为国家好,如果不是陛下提前和他通了气,这回他怕是直接就进宫找陛下了。

    说完,他又夸到:“陛下一心为晋,宁愿自己俭省,我都自愧不如。”

    “宫里的开支削了大半!”尚且不清楚这档子事的朱平愕然,“这什么时候的事?”

    “改元以后就开始了,陛下还预备等太皇太后生辰那天,放一些宫人出宫。只是消息还没传出去而已。”公孙弘不怪朱平不知道,毕竟他不是自己。

    看公孙弘的颇为自得的眼神,朱平酸道:“还是丞相消息灵通。”

    公孙弘谦虚道:“陛下有事都不瞒着我而已。”

    朱平静默半晌,“陛下不是普通君王。”

    不能说没有别的君主带头节省,也不能说别的君主就是作秀,但他们的皇帝,绝对不会只是做表面功夫,公孙弘都说削了一大半,那就是真的一大半。

    如果是削减了这么多的话,那皇帝想要养一些官,朱平倒能相信他确实心里有数了。

    “陛下自有他的安排,”公孙弘想想自己的年纪,还是决定以防万一,给朱平透个底,“陛下想要大晋,现在的官员数量和官职分布,是远远不够的。”

    看朱平眉头紧锁,公孙弘再和他说了个今年就会改的大事:“天下税务,都会尽归大司农管。工程建造署,不会只是给陛下修房子用。”

    朱平眉头一跳,急道:“当真?”

    公孙弘:“当真。”

    朱平很疑惑,也很惊慌。

    皇帝自己削减宫廷开支养点人才也就算了,他们陛下确实和其他皇帝不一样,没多大欲望。

    但能把税收权力全都交给朝廷,对朝廷来说固然很好,能增加的是朝廷开支,把税收的权责也更明确了,但他就真的一点不给自己留吗?

    朱平忍不住再问道:“陛下到底要养多少官吏?他想要的大晋,能养活的起那般多的人吗?”

    “远远不够”这四个字让朱平都有些怕,现在大晋的官可是比诸国加起来都要多的,这都还不够,到底多少才算够?

    什么都知道的公孙弘放下碗。

    “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陛下心里有数。我今日和你说,也是让你心里有数。

    洛京要是再出一个燕地那样的大案,那你的御史府也要增员了。不止有督促监察百官之责,还要审理案子,以及考察百官,负责他们的升迁举荐。”

    他提醒道:“这些事情,现在的九卿做不了。”

    朱平听罢安静下来,消化这些信息。

    这些事情的确不是丞相下面的九卿能管的,职能都安排到御史府最好不过,但……

    “审理案子,这应该是廷尉的职责吧?”

    “大案要案急案,你们谁先捞到就是谁的。”

    公孙弘照搬皇帝的说辞,让朱平有些愣住。这么多年,什么时候他们御史府还要和廷尉抢kpi了?

    这合理吗,陛下?

    正在扶仙宫和机械达人鲁智一起设计小型时钟的小白鼻子有点痒,有人骂我?

    一低头,手工达人鲁化就把自己新搓出来的零件都倒在桌上。

    眼眶青黑的鲁化兴奋道:“两天两夜,这些齿轮小配件已经全都做出来了,我们开始拼吧,陛下!”

    -

    小剧场

    很恨小白的后世帝王:减开支就算了,为什么把那么多皇帝的税收权利都给了朝廷啊!

    深感冤枉的小白:减待遇也只是不穷奢极欲,不需要天下各地最好的东西供养自己而已,不也留了地给未来皇帝养兵的吗。

    皇室财政还是和朝廷财政分开的好,省的未来扯皮,也省的你们以后被骂家国不分,不从私库拿钱就是对不起朝廷。

    帮你们提前解决这个舆论道德包袱,还不快谢谢我!

    后世帝王们咬牙:那我谢谢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