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两位记者两个新闻
作者:leno李   穿越六零:丈夫带我进城了最新章节     
    下定决心的于光荣,心中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他打算直接前往李场长的家中。

    然而,就在他即将行动之际,突然想起刚才李场长热情地邀请他们到家里共进午餐,而他们也欣然接受了这个邀请。

    于是,于光荣意识到现在不用着急,因为他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实现自己的计划。

    他抬头看了看天空中的太阳,发现时间已经不早了。

    此时,他不打算继续听婶婶和大娘们的闲聊,而是转身离开,朝着聂致远等人所在的地方走去。

    他担心如果再拖下去,可能会错过中午到李场长家吃饭。

    毕竟,他可不想被落下,尤其是当涉及到他的重大新闻时。

    对于于光荣来说,这次机会至关重要,不仅关乎到一顿丰盛的饭菜,更与他追求的大新闻紧密相连。

    因此,他毫不犹豫地去找聂致远。

    这么想着,脚步越来越快。

    走到停拖拉机的地方,他们几个人还在原地呢。

    不知道说到什么了,几个人脸色发红眼睛发亮。

    “真是没想到啊,这还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厉害的技术呢!”

    聂致远兴奋地说道,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是啊,它不仅解决了农业长期以来面临的难题,还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而且难得的是,灵活不死板,几个配件制作不难价格不贵,安装也简单。

    如果能够推广开来,对农业的发展的好处是很大的。”

    李红旗也是很感慨,虽然他是红星农场的领导。

    可是如果这个拖拉机的改造方案对农民有好处,他就敢用。

    枪林弹雨里都过来了,还怕什么,大不了回家种地。

    如果能让更多人受益,他也是不吝让更多人来参观学习的。

    就是好几次聂记者问他改造者是谁,他想采访一下。

    他都搪塞过去了,对于徐家的老将军他是很尊敬的。

    上面的斗争他没有能力管,也管不了,可是他们农场的安稳他还是做主一二的。

    其实本来这个改造好的拖拉机试用过后他是很激动的。

    这台多用拖拉机能带来的效益他很清楚,他还和老徐开玩笑地说:

    有了这个发明他们农场怕是留不住他们,说不定他们一家很快就能出去了。

    可是老徐的表情看着不是这么一回事,他猜测这里头是不是还有别的什么事。

    后来聂记者来了, 他觉得是个好机会。

    他也问过老徐的意见,结果老徐不同意出面接受采访。

    后来他也想通了,现在外边斗的如火如荼地,各路人马你方唱罢我登场。

    还不如待在这里安稳呢,虽然下地劳动苦一点。

    “聂记者,时间不早了,家里饭早就准备好了。

    走走走,到家吃饭。”

    李红旗热情地邀请着。

    对于聂记者,他有着很好的印象,觉得他为人务实,做事认真负责。

    而且之前看过聂记者的报道,很多内容都非常切合实际,令人深受触动。

    因此,他才特意将聂记者邀请到家中共进晚餐。

    聂致远欣然接受,他们出来跑外勤,也会遇到这种情况。

    一般路不远的他都会带上干粮,不过这次出发着急他们没带干粮。

    不过这种情况也不少见,就算是被请客吃饭,他也会留下足够的钱票。

    但当他答应之后,却发现于光荣正对着他挤眉弄眼,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

    这让他感到有些头疼,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这位朋友性格有些跳脱,整天都是想一出是一出,让人捉摸不透。

    现在看到他这样的表情,聂致远不禁好奇起来,不知道他这次又想出了什么主意。

    “你挤眉弄眼干什么?”聂致远疑惑地问道。

    “我和你说,幸好跟你来了,我逮着一个新闻,大新闻。”于光荣兴奋地说道。

    “这很好啊,不过这和你挤眉弄眼有什么关系。”聂致远有些郁闷地问。

    “当然有关系了,我要拜访的人就在李场长家。”于光荣神神秘秘地说。

    “所以是采访谁?”聂致远有点感兴趣地问。

    “你肯定想不到是谁?”因此轮到于光荣卖关子了。

    聂致远看着他有点嘚瑟,突然就不想问了。

    “你这就不问了,你继续问呀!”于光荣见于致远不问了,着急地追上去继续鼓动他。

    聂致远懒得理他,反正就算他不说一会他也就知道了。

    很快他们就到李场长家了,饭桌上摆着好几个菜。

    不一会菜就齐了,大家上桌吃饭。

    吃过饭聂致远和李场长还在聊着拖拉机的事情。

    于光荣却上前开始采访高如雪。

    高如雪把这个事情从头到尾又说了一遍。

    真的高如雪觉得她都说倦了。

    一遍一遍这两天光这件事她就说了不下十遍。

    又把具体的急救方法教了他们。

    知道了这个方法是救异物卡喉的,就连李场长和聂致远也很很感兴趣的过来学习。

    最后两个记者悄悄留下钱票就带着他们采到的新闻心满意足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