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竖子不足与谋
作者:葛三   争霸水浒这系统功能有限最新章节     
    大宋东京城内。

    这个年过得颇为热闹,事情的起因也简单,就是那位传说中的齐王,上了一道请封奏折。

    齐王是什么地位?

    那真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甚至说,是不是一人之下都不好说。

    毕竟这不朝不拜不贡的,懂得都懂。

    齐王就是事实上的自立的王爷。

    而现在这个王爷上了道奏疏,自然的就引得市井议论,尤其这封请封奏疏。

    众多吃瓜群众更是从这奏疏里,分析出了八百个道道出来。

    这个说齐王是想服软,给朝廷一个台阶~

    那个说齐王是为了压服一帮骄兵悍将,毕竟灭了日本高丽,功高难封的一群,就封个没参与灭国的~

    还有说齐王单纯就是为了膈应朝廷,所以弄出这么个事,细想就知道,一个葱蒜,至于封侯吗?

    ··· ···

    大过年的,总要喝点吗,喝了之后就喜欢议论时政,然后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嗯~

    感谢齐王大过年的给大家带来的乐子。

    别人能把这事当乐子,赵官家是不行的。

    赵佶、赵恒、赵楷父子三人和蔡京对坐于御花园。

    三个姓赵的里面加了一个姓蔡的,是有些不协调的,但是赵官家想教儿子,又要借助蔡京多年执政经验,所以才有了这么个配置。

    自从王烨在梁山异军突起,蔡京的政治地位就开始拔高。

    原本该退休的年龄,因为他个人恋权,再加上赵官家找不到人替代,于是这相位倒是愈发稳固了。

    没办法,除了蔡京,其他人更玩不转如今风云诡谲的形势,赵官家这点谱还是有的。

    “关于齐王这请封奏疏,你二人什么看法?”赵官家道。

    没有咨询意见的意思,单纯就是为了考校。

    “儿臣···儿臣以为,齐王此举该是为了示好于父皇。”赵桓道。

    赵官家点点头,不知可否。

    没有否认大概就是同意了,赵桓定了定心神,继续道:“齐王封王已有年余,不曾有文书到东京,但也不曾有逾越之举。此番来信,想来是为了缓和和朝廷这般关系。”

    “之所以选择请封,而非其他,一来齐王骄傲,不屑于一篇歌功颂德的文书。二来若是为自己表功,只日本功绩,便不好封赏,所以才有这般请封奏疏···”

    王烨做的事情挺多,能拿到台面上说的,那就是打仗了。

    梁山百战百胜,如果按照朝廷的封赏规格,那日本那边歼敌二十万,扩土千里的功劳怎么封赏?

    当然,大家也都懂,人家是梁山打下来的地盘,大宋朝廷也没什么好处,不封赏才是正经。

    什么时候,梁山是给朝廷打下地盘,那再说。

    赵官家点点头,看向赵楷:“三哥以为呢?”。

    别的不说,只说长相,赵楷是最像赵佶的。

    风神俊朗,仪表非凡。

    而赵楷的表现也比赵桓要好一些,最起码礼仪上是好些的,先是起身,叉手为礼,依次见礼于父亲赵官家、长兄赵桓、蔡京,然后才在赵佶示意下才落座回道:“儿臣以为,齐王此举一是如大哥所说,示好于朝廷,二来也是为了安抚人心。”

    “嗯?”赵官家点头,示意继续。

    似乎是受到了鼓励,赵楷继续侃侃而谈:“此事便要从李俊此人说起了。”

    “李俊此人,本是江州水上豪雄,于梁山武艺、谋略均不顶尖,然为人沉毅果敢、轴弼得人。两番出海于南洋,得钱财两千余万贯,有大功于梁山。”

    赵官家点点头,轴弼得人(大概意思是自己做老大还是辅佐别人,都能得人心)一词用得好,学问上是比他大哥好些的。

    “更有传言,此人若是想自立为王,于南洋便可自立,再有琉球之事,不好不封的。”

    琉球的事情,只能是点到为止,毕竟这是一笔糊涂账。

    大宋名义上是把琉球算到自己治下的,但是又没什么管理,自然也没有什么开发。

    因为琉球与两浙之间的海路也是近些年才走的顺畅些,以前的话,只有读书的,而且是读书多了的,大概才知道世间还有这么一个地方。

    “且梁山日大,自有些山头纷争。如今文官之中宗泽以师徒名义压服百官;武将之中杜壆是齐王认可的杜老大,天下无双;唯独海军之中,阮氏三兄弟最早上山,其中阮小二卫护梁山根本,不动如山,阮小五建立海军,开基立业···”

    “此番抬举李俊,想来也是定下这海军第一人的意思。”

    赵官家微笑点头,无论说的如何,这功课是做足了的,市井草莽之辈,能知道的这般清楚,看样子是真上了心的。

    再看老大,不免有些失望,市井之中说什么,你便说什么吗?

    赵官家继续问道:“关于此次齐王请封,你二人以为当如何处理?”

    赵桓心中已是有些着急,回道:“儿臣以为,齐王此番首次正经上书,不可不慎,当允之。”

    “三哥呢?”赵官家看向赵楷。

    “儿臣以为大哥说的对,当允之。齐王非是虚言之人,既然奏疏上说李俊带回洋葱产量颇丰,那自是利国利民之事,如此功劳,封候亦可···”

    至于那王金明,赵楷没提,就当凑数的了。

    赵官家点点头,“挺好,去看你们母后吧~”

    “喏~”

    赵桓和赵楷走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嗯,皇宫是他们爹的家,不能算他们家的。

    “蔡卿怎么看他们?”赵官家开口问道。

    只有君臣二人的时候,赵官家说话总是有些肆意,肆意的有些~

    轻佻?

    就像这种虎狼之词,就让蔡京有些无奈,一个太子一个郓王的,我一个老头子看他们干什么?

    说谁好话,能以后给我升官不成?

    位极人臣,对于太子和郓王的事,蔡京一点都不想掺和,“嗯?老臣耳聋昏聩,没听到。”

    也不知道是没听到两个皇子的言论,还是没听到问题。

    赵官家摇摇头,没有管蔡京是不是真的聋,只继续问道:“蔡京对他两个今日所说,有什么看法?”

    眼见躲不过,蔡京只好坦诚以待:“太子殿下说的是,郓王说的对。”

    赵官家都被气笑了,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啊。

    看着蔡京,赵官家也知道不好难为人,自顾自道:“老大没个定性,人家说什么,他便说什么。老三倒是聪慧些,只是到底是少了见识。”

    蔡京一愣,今天这官家属实有些坦诚了,连两位皇子“作弊”都直接说的。

    太子赵桓明显也是人指点的,说的不一定对,但是按照某些人的想法,说的应该是当今官家想听的。

    至于郓王,说的头头是道的,但是也就是听上去头头是道的罢了。

    “陛下春秋鼎盛,慢慢教便是。”蔡京道。

    这就是老狐狸,话说的就好听,陛下都年轻,两位皇子还都是孩子,慢慢教就是了,谁还能生而知之不成?

    教谁?咱不说,看陛下您心意。

    “齐王少年得意,倒是让我一时失了计较。”赵官家叹了口气。

    人和人就不能比,一比就都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齐王天资聪颖,资质过人,占了人间大气运,容易不寿。”蔡京道。

    两位皇子不好评论,对王烨倒是好说。

    赵官家一愣,这话说的,好像又跟没说一样。

    王烨不过二十岁,便是不寿,估计也比咱们俩活的时间长吧。

    算了,先讨论正事。

    “齐王奏疏,如何处理妥当?”

    所以王烨为什么提这么个奏疏,压根不重要,怎么处理才重要。

    “允之。”蔡京道。

    简单直接。

    赵官家点点头,心中也明白,这事不允不合适。

    奏疏上说的明白,农桑为天下百姓生存之基,社稷之本。那葱蒜封侯勉强也是可以的,既然已经惹得朝野议论,不允便是得罪了天下人了。

    这就是占在道德制高点上的事情。

    “占城稻如今何人引入已不可考,该是福建路海商引入,老臣以为,当立碑做传,以记其功。”蔡京道。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一个洋葱你就封侯,那功劳更大的占城稻怎能不封赏。

    “蔡庆老成谋国,便如此处置吧。”

    “喏。”

    君臣相对沉默,到底赵官家没蔡相年纪大,稳得住,道:“将明(王黼fu三声)接手皇城司不久,急切了些,便有些不妥当,劳烦蔡卿处理下首尾~”

    蔡京心中一惊,这恐怕是天大的篓子啊。

    “不知是何种不妥当,可否明示。”

    “买凶行刺齐王嫡子···”

    艹?!!

    现在蔡京只想说,竖子不足与谋!!

    毁灭了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