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周昭王与楚国
作者:月之暗面有多黑暗   2024开始记录最新章节     
    姬瑕

    西周第四任君主

    周昭王姬瑕(?~前977年),

    岐周人。

    周朝第四任君主,

    周康王姬钊的儿子。

    周昭王继位后,

    继承“成康之治”事业,

    继续扩大疆域。

    先东征攻打东夷部落,

    获胜后为了巩固已获得的

    中南方战略资源(铜),

    多次以中南方曾国、邓国和鄂国等

    诸侯国为先锋,

    南征平定虎方、荆楚和扬越等地区

    淮夷、三苗后裔楚蛮等部族的叛乱,

    征伐平定淮水上游以北、

    桐柏山脉北端以东的地区,

    又深入平定江汉以南的地区,

    大获财宝,铸器铭功。

    周昭王十九年,

    亲自南征,

    凯旋回师渡汉水时,

    因携带俘获的大量战利品青铜,

    退兵途中死于汉水,

    谥号为昭。

    康王二十五年(前996)周康王去世,

    姬瑕即位,是为周昭王。

    东夷之战周昭王十六年(前980),

    昭王率军对东夷各国进行军事威慑。

    东夷是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

    西周初年,

    这些方国部落对周王朝时服时叛。

    经周公、周成王东征,

    周势力达到今山东境地,淮夷、徐夷

    仍倔强不服。

    周昭王在命令曾国君主南宫氏

    执行防御与征伐淮夷使命后不久,

    又给南宫氏下达了新的任务,

    镈铭记曰:

    “昭王南行,

    豫(预)命于曾,

    咸成我事,

    左右有周。

    赐之用钺,

    用征南方”

    “于曾”即“往曾”,

    “昭王南行”指昭王要南伐荆楚,

    昭王曾两次征伐楚。

    首次在昭王十六年,

    昭王要在南征三苗后代楚蛮部族前,

    稳定后方,

    先向东夷进兵。

    各夷国见众寡悬殊,

    纷纷归顺。

    至周昭王伐楚时,

    东夷南夷有二十六邦国

    前来臣服朝见。

    周王朝应是将南国之淮夷视为重点,

    并将控制繁阳

    作为征伐淮夷的一个战略目标。

    东夷之战加强了周王朝

    对东夷诸国的控制,

    孤立了在荆楚地区叛乱的

    三苗后代楚蛮部族。

    昭王南征周昭王所征伐的虎方、

    三苗后裔楚蛮和扬越,

    泛指长江中游江汉之间的

    诸多方国和部落,

    其中的土着被周人称为

    “荆”或者“楚荆”、“荆楚”、“荆蛮”、“楚蛮”,主要是三苗后裔楚蛮部族,

    此外还有些是商朝的遗民。

    据史籍记载,

    周昭王对虎方、

    三苗后代楚蛮和扬越

    先后进行了三次征伐。

    周昭王十六年和十九年,

    两次南征都在成周集结军队,

    同时命令诸侯率本国部队从王南征。

    王室和诸侯国军队出征前,

    在南山以狩猎形式演习作战,

    而后大军从上侯,

    跨汝水和汜水,

    经方城、鄂师等达汉水。

    周朝大军的先头部队先巡察经行的道路,

    建立周王行宫,

    再诏告南方曾国、邓国和鄂国等各诸侯国,下达昭王征荆楚的旨意,

    同时在汉水中洲积贮军事物资,

    这就为大军顺利渡过汉水征荆楚做好了准备工作。

    第一次南征行动计划周密,

    经由唐(湖北随州西北)、

    厉(湖北随州北)、

    曾(湖北随州)、

    夔(湖北秭归东),

    王室直属军队和从征的北方诸侯国军队,

    以及南方的曾国、邓国和鄂国等

    诸侯国出兵相随 ,

    征战才很快收到战果。

    一路高歌猛进,

    直至江汉地区,

    大获财宝,

    为此特地铸器铭功。

    很快,周昭王组织了

    声势更为浩大、军威更为雄壮的

    第二次南征。

    昭王第二次南征,

    这次又打了胜仗,

    昭王得到了大量青铜,

    班师回程。

    据《竹书纪年》记载,

    昭王伐楚,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周昭王十六年(前980年),

    周昭王“伐楚,涉汉,遇大兕”。

    此次战争与上述《墙盘》记载相同。

    周昭王领军渡过汉水,

    深入荆楚一带,

    渡汉水时还遇见“大兕”(犀牛)。

    第二次,周昭王十九年(前977),

    周昭王派祭公、辛伯攻楚,

    “天大曀,雉兔皆震,

    丧六师于汉”。

    周军渡汉水时,

    阴风骤起,气候恶劣,

    将士惊恐,军队损失严重。

    第三次,“昭王末年,

    夜清,五色光贯紫微,

    其王南巡不返”。

    据鲁纪年推算,

    此时为周昭王十九年(前977)。

    此次南征声势浩大,

    “墙盘”铭文记载:

    “弘鲁召(昭)王,

    广笞荆楚,唯狩南行。”

    但结果全军复没,

    周人讳言此事,

    模糊地说“南巡不返”。

    (详参见词条昭王南征)

    南征考证昭王南征

    与早期楚史

    和楚文化有极重要的关系。

    周昭王所伐之“楚”并非“楚国(楚子)”,

    而是西周时期和楚国(楚子)

    并立于楚地的三苗后裔楚蛮部族。

    “楚”有二义,

    一是指周代的芈姓楚国,

    二是指商周时期南方的

    三苗后裔楚蛮部族。

    周成王十九年,

    楚国先祖熊绎被封为楚子,

    封地在楚蛮之地,

    因此楚国与楚蛮有交集,

    到东周时,

    楚国崛起吞并了楚蛮,

    两者才混为一体。

    在周昭王时期,

    楚国爵位不过是子爵,

    封地仅五十里,

    荒僻贫弱。

    在这种情况下,

    周昭王不可能尽起六师,

    倾力南下攻打小小的楚子,

    更不会收获颇丰,

    大小贵族均兴高采烈地作器铭功。

    而且如果周昭王

    果真的因为南征楚国而丧命,

    则周、楚必为不可解的死敌,

    周昭王之子周穆王不可能不报此仇,

    楚国更不可能在周穆王十四年

    还作为周朝的封国参与伐徐之役。

    而楚蛮在周昭王时期占据地域广大,

    大约在今汉水中上游的丹江地区

    和下游的汉东地区,

    且占据铜矿主产地一一铜绿山。

    在先秦时期,

    铜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

    政治、经济、战争等

    方方面面都广泛需求。

    楚蛮虽然人数众多,

    分布广泛,

    但始终没有如从前的三苗

    和后来的楚国一样,

    只是一些分散的部族,

    这种情形下的楚蛮

    正适合作为周昭王南下征伐的对象。

    昭王南征之“楚”为楚国的说法,

    最早出现于东汉文艺作品,

    《楚辞·天问》。

    昭王南征楚国几成定论。

    南巡不返《古本竹书纪年》载:

    “昭王末年,夜清,

    五色光贯紫微,

    其王南巡不返”。

    第三次南征,

    对西周的军事力量打击很大,

    周昭王薨于汉水,

    全军覆没。

    经过春秋笔法润饰的正史

    对此事讳莫如深,

    无法获知详情。

    北宋时期,

    在湖北安陆一带出土了

    六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

    称为“安州六器”,

    透露了周昭王南巡的相关信息。

    周昭王十六年,

    昭王南巡亲征,

    征伐楚荆。

    为了保证进军的顺利,

    他任命曾国国君南宫氏为统帅,

    一个叫(中)的人为先锋。

    (中)带领军队联络汉阳的姬姓诸侯,

    为大军开路,

    曾国、邓国和鄂国为周昭王准备行宫。

    一路上得到了汉北各姬姓诸侯的支持,

    军队人马更加壮大,

    很快深入江汉腹地。

    原来臣服于楚荆的大部族、

    小方国纷纷归顺。

    南征中军的先头部队到达长江,

    后军随后赶到,

    王师攻占了鄂部驻地,

    大军沿汉水东岸南下,

    到达长江边后,

    昭王留下一支人马在江北守卫渡口,

    自己亲率大军渡江南下。

    扬越的鄂部将主力退缩到南面的大山中,

    昭王占领了铜绿山。

    然后昭王渡江北上,

    在唐国(今湖北随州西北)大会汉阳诸侯,论功行赏,

    给先锋中很多马匹和铜材,

    元帅南宫也得到了很多赏赐。

    后来,中用昭王赏赐的铜材

    铸造了一批青铜礼器,

    并在上面刻上了文字,

    记载此次战争和他所得到的赏赐,

    昭王给贵族们分发一些铜材,

    然后将大量铜材运回。

    这些铜材多被用来铸造青铜器,

    其中就包括安州六器。

    周昭王十九年,

    昭王率大臣祭公等,

    以戍卫镐京的西六师再次南征。

    开始时形势很好,

    周军从唐国(今湖北随州北面)出发,

    经过厉国、曾国向南顺利推进。

    为了壮大声势,

    昭王还派出大臣到长江中游的大小邦国,

    招抚各部落。

    昭王本人则率师沿江而上,

    直抵夔国边境(今湖北秭归)。

    周军凯旋回师渡汉水时,

    因携带俘获的大量战利品青铜

    (即考古铭文中的“孚金”),

    导致桥梁垮塌,

    又遭遇了异常天灾,

    损失惨重。

    按《纪年》为周朝史官所撰,

    这一年在关中地区曾有

    大范围长时间的阴云天气,

    阴云密布则降水必多,

    秦岭一带如有大量降水

    就会导致汉江洪水的猛烈爆发,

    而周人此时却正停留

    在汉江下游的洪泛区,

    面临洪水的极大威胁却一无所知。

    不然,昭王南征时是六师尽出,

    其对手三苗后裔楚蛮族群并不强大,

    如果没有某种特殊的不可抗力因素,

    是不可能让昭王全军败没的。

    姬瑕二十七岁即位,

    在位执政虚记51年,

    尊号周昭王。

    古书上说“仪容恭美曰昭”,

    故谥号昭王。

    周昭王崩后没有向诸侯告丧,

    宗室诸侯拥立周昭王长子姬满继位,

    是为周穆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