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敢和天子叫板第一人
京城的街道上,一个正从学堂放学的孩子,手中拿着一卷书,兴奋地向路人介绍。
“看到了吗,这是扶桑王送给我的!像我一样,这样的书卷的孩子,在我们整个大明,现在还有千千万万个!扶桑王可真是在世神仙!”
而旁边的大人亦是如此。
“是啊,去年冬天寒冷,我家做生意亏了本,孩子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多亏了今年扶桑王这个伟大英明决策,才有了分发给我们的那些布匹,我家孩子今年有了新衣服穿,可高兴了!”
“我娘家人一个亲戚家里都快吃不上饭了,听说孩子都快饿死了,这一次就因为扶桑王的伟大决策,分了米粮到他们家里,不仅一家人都活下来了,而且还给他们找了一个营生,如今啊,已经开始赚钱了!”
“是吗?是吗?听说这一次扶桑王的这个伟大的决策,在整个大明还增加了不少的人,来运送这些东西,以及统计其中分发的物品,所以许多目前无以为生之人,都因为这个而有了生存的营生,扶桑王可真是大好人啊!”
“是啊,之前确实是我们误会他了,我们要是早一点认识到是这样的话,之前也就不会误会他了!”
百姓们不断的议论着。
因此这时也就有人认为。
“看来扶桑王,如此得到百姓们的认可和支持,将来,成为天子,也是势在必得了?”
“去去去,这种话可不能乱说,你这种话要是乱说出来,有人会认为这是王爷要谋反!王爷是绝对不会做这样的事情的!不过,陛下要是真的利,他为储君,那我是第一个支持!”
“但如果有谁,想要诬陷扶桑王,我第一个不同意!”
“对对对,我也是!”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王爷这么好的人,又做了这么多的英明决策,有他在,我们大明才有未来,我们大明,就是需要这样的帝王,才能够盛世千秋万代!”
而就从这个时候开始,整个京城上下,支持周琛成为天子的人,早就已经不在少数。
甚至哪怕是孩童,在京城的街道上路过的时候,也会唱那么一两句童谣。
不过,倒也并没有人大张旗鼓的喊话周琛支持他成为天子。
毕竟这种怂恿人去造反的事情,他们还是知道不能够这样做的。
但当然这个消息,现在满朝文武,包括天子在内都知道。
当然,这其中也就包括朱棣。
朱棣身边的随从打探完消息之后,这一天再次回到了燕王府。
“怎么样,京城之内的消息还是那样吗?”
徒朱棣问道。
其实他等随从回来告诉自己消息,已经等了很久了。
但是,即便是不问,他也知道随从会告诉自己一个什么样的答案。
因此,其实发自内心的说,他已经并不想知道了。
不过随从依旧还是要向他汇报。
所以随后随从便说道,“是的,王爷,依旧还是如同往常一样,就连三四岁的孩子都知道了,但应该也都是从大人那里耳濡目染……”
随从的解释,朱棣并不想听,只见他一巴掌重重的拍在桌上,“一派胡言!”
随从吓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王爷恕罪!”
“这也并不是属下想说这些,主要是,现在整个京城都在这样说……并且看起来并没有任何改变的迹象啊……”
他的言下之意也就是,冲他发火没用啊。
又不是他说的!
“既然如此,那就看看,他是不是真的能像他们说的那样,他能成功的当上皇帝!”
朱棣咬咬牙,他是真的没想到,周琛这件事,居然给周琛带来这么大好处。
不过,就算这件事情确实给周琛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也未必见得接下来都是好事。
所以第二天,在大殿上的时候,在朝堂之上,老朱当着所有大臣的面夸奖周琛,“这一次扶桑王这个决定确实是太正确了,就是因为这个决定,这才让大明的那么多的百姓,都为了这件事情而称赞。”
“并且这一次,也让许多无家可归之人拥有了自己的家,而且不仅如此,还让一部分没有收入来源的人,有了自己的收入。”
“最主要的是,这一次这个决定,解决了很多人的燃眉之急,现在整个大明,都有许多人很感谢扶桑王这一次的决定。”
“还说朕是明君,答应了这一次扶桑王的建议,不然不会有现在的一切。”
老朱此刻所表现出来的喜悦,是肉眼可见的。
所以,可想而知,他也十分赞成周琛这次的决定。
不过,大殿之上,其他的大臣听到老朱的这一番话。
自然也就有人不高兴。
比如胡惟庸,以及他手下的那些党羽。
因此听到老朱说的这番话后,就有人站出来说道,“陛下,此言差矣!”
而这个大船的话,自然也让其他人纷纷转过头去看向他。
毕竟在这朝堂之上,能够工人如此评价老朱的,满朝文武当中也没有几个。
就算是胡惟庸,就算是当朝的宰相,他也并没有直接当着所有大臣的面,如此评价老朱的话。
因此,刚才说话的这个大臣,有多胆大,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所以,其他大臣都很震惊的看着他,眼中还有一些佩服的神色。
不过就算是这样,既然刚才的话都已经说了,他自然也就不会后悔。
所以,随后他更是上前一步,再次重复刚才的话,“陛下此言差矣!”
而老朱这时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皇权遭到了挑衅,因此也就皱着眉头问道,“爱卿,何处此言?”
“虽然这一次扶桑王的决定确实是正确的,但也并不代表,他这一次做的这个决定,就没有任何的坏处。”
“毕竟,虽然确实解决了一部分人的燃眉之急,但我们朝廷没有了这些贡品,那也就相当于,朝廷失去了一部分利益。”
“而这一次南洋要来到我们大明,在我们这里谋生,可我们最终,却什么都没有得到,这难道不是损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