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筹建服装厂
作者:石门华哥   重生长白山我靠神眼挖参打猎最新章节     
    因为和楼上邻居干仗,大美家的温锅饭也没吃成,后来大美干脆从临沂炒鸡要了八个菜,带回家里来吃。

    这天下午,李大美在县城水厂店盘点库存呢,刘夏莲过来了,给大美喊了出去。

    没外人的时候,刘夏莲掏了一万块钱来:“上次大兴安岭采的那棵三百年的老参,卖了七十万,虽然说了花不少,但是还剩下了不少,你们几个每人一万。”

    “姐啊,你这给的太多了,我们就挖挖参,别的啥活也没干,拿一万,有些不忍心。”

    “都是自己人,就不来虚套了,该给的肯定要给,不给的你们也别要。剩下的这几十万是咱们用来扩充生产的,你这段时间再辛苦一下,从市里、省城再开个三五家店,另外就是你从县城工业园办个服装厂,县长主张建造的工业园,现在入住率还没有百分之十,你明白我的意思不?”

    李大美笑道:“明白,花花轿子人抬人,县长对咱们支持挺多,咱们不能让他难看咯。不过既然要建厂,那我就认真办了啊,你给调拨五万块钱,买设备,买布料,这段时间我主打棉服。”

    “棉服肯定是主要的,不过我想你可以增加一款高端货,纯鹅绒的羽绒服,咱们本地的鹅绒绒毛非常的细腻,保暖,穿身上非常非常的轻。用料考究,做工精细,做出来的东西价格使劲往贵了要,主打一个品牌货,进商场的。”

    搞服装李大美是专业人士:“羽绒服现在很少,主要问题还不是价格,一是羽绒在衣服里到处跑,二是会钻出衣服来,扎到毛衣上面,痒痒死了。”

    “到处跑在缝纫上解决,钻出来的问题改变布料,用尼龙布试试。现在养一只十斤的大收购价,杀完处理好卖六块钱,除掉各种成本利润微薄的吓人,一只鹅两毛钱都难。想要发展,就在羽绒和羽毛上。一只鹅的羽毛应该能卖三五毛,羽绒卖一块多,咱们形成产业链之后,养殖的问题才能解决。走吧,咱们一起去工业园看看选哪一块。”

    刘夏莲和李大美上了商务车,李大美开车,不过大美的技术已经很好了,再也不是那个把嘴巴都撞肿的人了。

    全称民营工业产业园区,位于县城的东北角,距离城区三公里,属于比较偏远的位置,当然开车很快,只是这个时代人上班全部是大二八。

    工业园这里配套还是相当齐全的,水泥路平整,普通电、动力电、电话线都接通了。

    直接来到招商部,王主任认识刘夏莲,热情的说:“刘总,这是要把泡菜厂搬家到县城来啊?”

    刘夏莲摇摇头:“林场那地方那么宽敞,租金又便宜,不可能搬到这里来。”

    “你们这是?”

    “我这姐妹,大美服装,想开个服装厂,你给找几套厂房看看。”

    “那就这两套吧,车间是二层楼,上下两千多平,库房一千来平,宿舍一百间,能容纳四五百工人。”王主任指着地图的两套厂房说。

    “那就先看看吧。”

    一行三人出了办公室,开车来到一处厂房,打开厚重的大铁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大草地。

    厂区建了有半年,院子里野草经历了夏季的滋润,野草有一人高,别说人了,就是大牛在草地里吃草都看不清。

    王主任毫不在意:“咱大东北土地肥沃,这也是没办法避免的事情,先去看看厂房吧。”

    厂房是大车间形式的,上下两层的框架结构,一层一千平,玻璃门窗都已经安装好了,但是没看见有暖气片。

    旁边就是配套的宿舍楼,相比之下宿舍楼还是很好的,两层的小楼,一共百十个房间,每间大约十几平米,住四个人,八个人完全都可以,而且暖气片已经安装到位了。宿舍楼旁边就是配套的锅炉房和食堂了,也就是说工人可以在这里面工作、吃饭、睡觉。

    李大美看完直摇头:“姐啊,这也太大了吧,最少四五百人的规模。”

    “大是大了点,但是能保证以后的发展。其实林场那边有合适的厂房,主要考虑没有熟练工人才安排到了这里。基本设备都有,花个万八千的装上暖气、买来设备就可以开工了,以你的眼光和对市场的敏锐,肯定能干出一番天地的。”

    大美有些迷茫,正所谓温柔乡是英雄冢,要结婚了,李大美创业的斗志有些小了。

    工业园王主任并未多言,他只是负责管理园区的厂房,别的也管不了。

    刘夏莲给王主任打了个招呼:“那啥,我们先回去了,回头开会研究一下,确定了就过来跟您定合同。”

    李大美问:“姐,接下来咱们去哪里?”

    刘夏莲在副驾驶指路,带着李大美来到了服装厂家属院。

    这里是县城原国营服装厂的宿舍,几个月前经营不善,彻底关停了。活络的都找好了门路,但是大多数的工人都在这里拖家带口的,没办法出去工作,只能在这里苦熬着日子。

    这是兴建于六十年代的老宿舍,楼道阴暗,一股发霉的味道。一楼梯三户人家。

    李大美问:“来这里找谁啊?”

    “原服装厂的一个车间主任,叫做马红梅,从泡菜厂做过一段时间队长,做服装的技术挺不错。”

    这个名字在当时太常见,没有一万也有八千。

    二楼零三门,刘夏莲轻轻敲响了房门。

    没一会儿,出来一位身穿大t恤的女人,三十来岁,身材苗条,但是满脸的疲态,看上去总感觉很累很累的。

    “马姐,在呢。”

    马红梅惊讶的看着刘夏莲,有些不知所措。马红梅去泡菜厂做过两个月的临时女工,领过一百二十块钱的工资,但是主要是距离家太远,还是放弃了。

    “刘厂长,您怎么来我这里了。”

    刘夏莲笑道:“路过这里,过来讨口水喝,不会不欢迎吧。”

    “欢迎肯定是欢迎,就是房间窄小,家里乱。”

    “没事,多大点事啊。”

    家徒四壁,这个词形容马姐家里是非常的贴切的,四十平米的一室一厅,住着四口人,压根就没什么客厅,一张上下床,是孩子的住的,自己和老公住卧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