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新衙门
作者:黎侯   穿成堡宗他姐,一不小心拯救大明最新章节     
    朱瞻基虽然班师回朝,但事务众多,自然是不能一回来就大摆宴席庆贺胜利。

    首要的便是处理汉王朱高煦一家,朱瞻基暂时没有要他们性命的打算,只是命工部在西苑修建高墙,将朱高煦一家全部关在里面,吃穿供应倒是还和在王府时期一样,还特意分派了宫人前去照顾汉王一家,并没有苛待朱高煦的意思,甚至可以说宽和大度,毕竟朱高煦可是实实在在地谋反,换成是太祖太宗,早就拉出去砍了。

    至于为什么特意关在西苑,想必也是为了方便朱瞻基能够随时询问朱高煦,好将他的证词和锦衣卫先前在京中搜集的证据一一对应。

    之前刘永诚已经帮吴家做好了扫尾工作,加上塞哈智本人和先前无风起浪的纪纲不同,更偏向于无功无过,他本人又是朱予焕的师傅,师徒两个人之中的任意一个出了事,另一个都跑不了,朱予焕自然不必担心,只是让靠得住的女官盯紧汉王,免得他说出什么不该说的东西来。

    朱高煦为了活命,大概正在不断地往外乱吐消息,谁知道这个人会不会和吴妙素来一场自爆。

    不过依照朱高煦的个性,要是真想和吴妙素同归于尽,估计早就爆了,也不用特意忍耐。

    对于朱瞻基来说,虽然不能够确定汉王的这些情报几分是真、几分是假,但朱瞻基必然会详细地记录在案,然后再想办法去核实,甚至以此来拿捏朝中官员。

    汉王是皇帝的叔叔,大臣们可不是,一旦和造反扯上关系,想要善终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尤其是在杨士奇和杨溥共同反对陈山和杨荣捉拿赵王的提议之后,朱瞻基即便面上不显山不露水,可心中大概率还是恼怒的,谁要是撞在这个枪口上,那就少不了要脱层皮了。

    朱瞻基是体面人,虽然杨士奇和杨溥和他唱反调,但名义上都是为了皇帝的名声,更不用说两人都是先帝留下的肱股之臣,朱瞻基自然也不会将这点小事放在心上,只是陈山作为带头提出“擒拿赵王”的人,免不得要受些磋磨。

    朱予焕不在局中,反而能明显看得出来,朱瞻基手中拿捏的东西越来越多,也就无所谓自己在朝中有没有话事人了。更何况陈山曾是他的老师,又是忠心于他的臣子,就算受些委屈也不会有怨言。

    加上之前陈山和杨士奇针锋相对,不免都对对方有些怨言,反而让朱瞻基从中获利。

    因此不久后,朱瞻基便让陈山到宫内新开设的内书堂中做讲官,负责教授宦官三字经、千字文,再到四书五经,加上陈山这个曾经的户部尚书做老师,这样的私塾,若是放在外面,恐怕早就被人踏破了门槛。

    内书堂的上级是司礼监,在吸收过有一定知识和政治素养的内官之后,无形之中可以对标翰林院。

    所以别看陈山似乎“落魄”到要去教内官读书,可这也恰恰体现了朱瞻基对他的信任。

    要是第一批内官由杨士奇等人教授,反而会成为朱瞻基的掣肘。

    朱予焕对别的不做评价,也不得不承认,朱瞻基在这方面确实玩得转,但凡换个人玩,十有八九要翻车。

    内书堂选拔要求严格,资质越高越好,好处也十分明显,朱予焕自然是毫不犹豫地让怀恩也去参加选拔。

    这种大好事不去白不去,虽然内书堂读书读不好肯定不会是简单的戒尺惩罚,但能过坚持下去也会有巨大收益,而且平日里读书的时候还不用干活,即使都是普通内官,只要入了内书堂,也比其他内官更受尊重,这种好事谁不想参加?

    怀恩心中放不下朱予焕,但想到在内书堂通过考核之后便更能帮得上朱予焕,便欣然同意。

    他平日里就跟在朱予焕身边一起听讲,入门级的考试自然是不在话下,轻轻松松便进了内书堂。

    身边没了怀恩时常跟随,朱予焕一开始是有些不习惯,不过平日里练习拳脚的时候便也更加轻松随意,只是负伤的情况也更加频繁。

    朱瞻基好不容易忙完这一堆事,这才有闲暇去后宫,顺便将自己出征前未能告诉女儿的好消息传达到位,没想到一进门就看到朱予焕让宫人帮她处理淤青,不免有些诧异。

    朱予焕一向性格坚毅,也不是什么忍气吞声的个性,被打了竟然不告诉别人……难不成是在宫外被打的?

    朱瞻基当然知道女儿在宫外开茶坊、卖琉璃,但这本就是无伤大雅的小事,也不至于这么招人恨,更不必说没人敢殴打公主,朱予焕怎么会受伤呢?

    原本任由宫人处理淤青的朱予焕将衣袖放下,乖乖行礼道:“焕焕见过爹爹。”她有些疑惑地问道:“怎么不见娘和桐桐?”

    “太后留皇后和嫔妃们训话,朕就先来看看你。”朱瞻基调侃道:“朕可是听太后说了,顺德公主如今是越来越忙了,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见到的。”

    朱予焕闻言笑弯了眼睛,又努力故作严肃,道:“军令如山,爹爹神武威扬,一声令下,天下莫敢不从。”

    朱瞻基伸手捏捏女儿的脸颊,莞尔道:“你这丫头,从小就会哄人,这一张嘴可是越来越灵巧了。”他坐在主座上,见宫人端上来的茶水也和宫外所传的太平茶坊的茶汤一模一样,不由有些好笑,道:“听说宫外的太平茶坊的生意很是不错,开张那几日更是免费送了茶水。”

    朱予焕也不隐瞒,大大方方地开口问道:“焕焕也是想着趁爹爹回京的时候沾沾喜气,爹爹大人有大量,应该不会责怪焕焕吧?”

    朱瞻基见她这样坦然,也不再多说什么,毕竟这些于他而言也不过是无关紧要的东西,权当是朱予焕闹着玩,倒是有几个御史写了参奏的奏疏,也被他随手放到了一边。

    ——因为朱瞻基出征前特意放出新衙门与顺德公主有关的风声,大部分人对此也持观望态度,写奏疏的反而是少数。

    朱瞻基还特意问过之前朱予焕曾经推荐、如今已经升为御史的于谦,他倒是也不避嫌,先是重点阐述了自己所见过的改良农具等,对于朱予焕的夸奖也算是中规中矩,大抵是考虑到朱予焕的公主身份,于谦未曾像朱瞻基见过的奏疏那样,指摘朱予焕身为公主,却做有失身份的事情。

    依朱瞻基来看,既然自家女儿有这样的才能,不好好加以利用实在是太过可惜。

    朱瞻基抬手挥退屋内时候的宫人,开口问道:“平日里伺候你的那个内官呢?我看你身边就属他最机敏,勉强算是中用。”

    朱予焕笑眯眯地回答道:“爹爹设立内书堂,在内官中选拔人才,虽然他平日里都在我身边侍候,但内书堂有陈尚书作为讲官,又有翰林院的学士教导,这样的好机会,我也不舍得他就只在我身边做些粗活儿。”

    朱瞻基摇摇头,对女儿总这样体恤下人无可奈何,转移话题道:“前朝有司农寺,主管农桑水利,太祖爷将这些衙门的职权分散到六部,擅自收回确实有些难度。”他将茶盏放到一旁,手指轻轻扣着椅子扶手,道:“而如今国家冗余衙门实在是太多,擅自增添衙门不是一件好事。”

    朱予焕没想到朱瞻基会和自己说这个,听完之后又不由腹诽。

    你都做了违背祖宗的决定,开始正式教内官读书了,还怕什么擅作主张?

    不过面上朱予焕还是赞同地点点头,道:“爹爹说得有理,若是衙门冗余,便是重蹈宋之覆辙。”

    朱瞻基这才接着说道:“爹爹思来想去,将这批有功的工匠单独拎出来做一个衙门,另取新名,不受原本的衙门和工部管辖,如何?到时候还是由你来管理他们,再让你五叔陪着你,也不必担心外面的风言风语。”

    朱予焕顿时明白了朱瞻基的意思,试探着开口问道:“那他们算是新衙门的官员还是工匠……?”

    朱瞻基没想到朱予焕问起的第一件事竟然是这个,先是一愣,随后道:“自然还是工匠,这衙门之内还要设置负责管理的官员。”他微微蹙眉,道:“你是说让这些工匠也成为官员?这匠籍自古有之,历朝历代都这样沿袭下来,怎么能轻易取消?”

    朱予焕实在是不得不佩服朱瞻基这短短几句话的含金量。

    让朱予焕干活但不给朱予焕一个名正言顺的官位,再派朱瞻墡负责整个衙门的运营,直接将朱予焕置于朱瞻墡的阴影之下,让这叔侄俩不免心生嫌隙。而对于那些工匠来说,也不过是从一个衙门到另一个衙门,薪俸也好、身份也好,都没有任何变化。

    他要不是皇帝,早就被套麻袋了……

    朱予焕只好委婉开口道:“先前这些工匠在院内做工的时候,都有额外的薪俸……”

    朱瞻基的眉头这才舒展开来,他笑道:“这个不是什么难事,到时候自然会给他们额外的工钱,比你给他们的再多几分。”

    朱予焕知道自己胳膊拧不过大腿,便解释道:“工匠世世代代虽然都为匠籍,不得脱离原籍,轮班住坐,但并非人人都精通工艺,其中滥竽充数之人也不在少数。我也听外城的百姓提起过,有的匠人为了脱离匠籍,甚至怠工、隐冒、逃亡。如此一来,不仅耽误工匠的进度,也大大浪费官府的人力搜寻这些工匠,既然如此,若是可以以月钱来雇佣这些工匠,不仅免去了人力物力,还能让这些工匠专注于自己的工艺提升,尤其是这些工匠都是老手,对于自己的工艺颇为了解,互相管理也更加规范……”

    朱瞻基听出她的弦外之音,道:“这些事情不是一时之功,全国工匠不在少数,为一部分人这样费心,实在没什么必要。”

    朱予焕对此无话可说,只能顺着朱瞻基的话道:“焕焕明白了。”

    朱瞻基见她不再过多言语,缓声提醒道:“焕焕,待人以宽未必能换来人心,有些人天生不懂得知足。”

    朱予焕认真地点点头,心底却哼笑一声,这话还是让朱瞻基留给自己吧。

    朱予焕如今虽然有几分话语权,但到底没有决定权,只能在朱瞻基的意愿下尽量为这些工匠们争取权益。

    既然已经争无可争,朱予焕也不想在这个话题上过多纠缠,转而道:“前些日子,奶奶说她头痛,宫外善堂正好有一位不错的女医,是陆老夫人的孙女,还曾为英国公家的郎君看过腿疾,颇有些成效。焕焕便想着请她进来为奶奶看诊。只是当时爹爹不在宫中,焕焕不敢擅作主张……”

    朱瞻基倒是对陆老夫人有些印象,道:“既然确实是个人才,便如同当初征用她祖母一般,召她入宫为太后看诊,再赏她一个女官官职便是,如此平日里也能让她为后宫中的妃嫔们请脉看诊。”

    朱予焕露出一个有些羞涩的笑容,道:“她倒是不求这个,只是若她真能为奶奶调理好身体,爹爹能不能也如善堂一般,赐她一幅亲笔题字?”

    朱瞻基没想到她竟然会提出这样一个要求,有些哭笑不得地开口道:“照你这么个赐法,只怕不久后满京城都是朕的亲笔题字了。”

    朱予焕尴尬地笑了几声,道:“奶奶那边我也说过了,奶奶答应给她一座医馆……”

    朱瞻基:“你这丫头……”

    有的时候真不知道他这个女儿是聪明还是愚笨,什么东西都敢轻易许人……

    不过这样也好,他现在只希望自己的这个女儿想法越单纯越好,免得未来兄弟姐妹之间勾心斗角、不得安宁。

    大明的继承人聪慧固然是好,可若是因此手足相残……他实在不想看到这样的场面,大抵先帝在的时屡次宽恕汉王和赵王,心中的想法也和他一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