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重耳回归晋国
作者:陈七文者   东周列国志注释白话文最新章节     
    公元前636年,周襄王十六年,晋怀公圉元年,春正月。

    秦穆公同晋公子重耳率领军队来到黄河岸边,渡河的船只,都已经准备齐全,穆公重新摆设饯行酒宴,嘱咐重耳说:“公子返回晋国为君,不要忘了我们夫妇啊。”

    然后分兵一半,命令公子絷、丕豹护送公子渡河,自己率大军驻扎在黄河西岸。

    正是:

    眼望捷旌旗,耳听好消息。

    却说壶叔,主要负责管理公子行李的事,自从流亡以来,途径曹、卫各国,忍饥挨饿,不止一次两次,正是无衣惜衣,无食惜食,今天渡河归国,收拾行装,将日用的坏笾残豆,敝席破帷,件件搬入船中,有吃剩下的酒肉之类的,也都爱惜如宝,摆列在船中。

    注:1.【壶叔:陶狐,陶氏,名狐,排行叔,也称陶叔狐。《东周列国志》中作‘壶叔’。晋文公的小臣,跟随流亡十九年】

    2.【笾豆:古时祭祀及宴会时使用的两种礼器。竹制为笾,木制为豆】

    3.【敝席破帷:席,用草或苇篾等编成的片状物,用来铺床、炕或地等。帷,围在四周的幕布】

    重耳见了,哈哈大笑,说:“我今天回到晋国为君,玉食一方(在那里天天都有美食),要这些残敝之物何用?”喝叫抛弃于岸边,一样东西也不留。

    狐偃私自感叹说:“公子还没有得到富贵呢,就先忘记了贫贱之时,以后怜新弃旧,把我们这帮一同患难的人,当做破烂东西一样,岂不是枉费了这十九年的辛苦?趁着今天还没有渡河,不如一走了之,他日还能有个念想。”

    于是就把秦公所赠送的一双白璧,跪献给重耳,说:“公子今天已经渡河,前面就是晋国地界了,国内有接应的诸位大臣,外面有秦国的将领,不必担心公子夺不了君位。我这个人,再跟随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愿意留在秦国,作为公子的外臣,这双白璧送给你,表示一点心意。”

    注:【外臣:古代诸侯国的士大夫对别国君主的自称】

    重耳大惊,说:“我正要与舅舅共享富贵,为什么说出这些话呢?”

    狐偃说:“我自己知道我有三个罪过对不起公子,所以不敢再跟随你了。”

    重耳说:“哪三个罪过?”

    狐偃回答说:“我听说‘圣臣能使其君尊,贤臣能使其君安’,我没有做到这些,一:让公子在卫国五鹿那个地方受困,吃不上饭;二:途径曹、卫两国时,受到他们君主的怠慢;三;趁着你喝醉了,把你带出齐国,让你很生气。之前公子是在旅途,所以我不敢辞别,如今已经快进入晋国了,我奔走这十几年,心力憔悴,体力损耗,就像那余笾残豆,不能够再拿到台面上了,敝席破帷,也不能够再作摆设了,留着我也没有什么好处,丢下我也没有什么损失,所以我请求离开(向以公子尚在羁旅,臣不敢辞;今入晋矣,臣奔走数年,惊魂几绝,心力并耗,譬之馀笾残豆,不可再陈,敝席破帷,不可再设,留臣无益,去臣无损,臣是以求去耳)。”

    重耳垂泪,说:“舅舅责骂的太对了,都是我的错啊(舅氏责孤甚当,乃孤之过也)。”

    马上命令壶叔将已经抛弃的东西,全部拿回来。

    又对着黄河发誓:“我返回国内即位,若是忘了舅舅的功劳,不真心让他执掌政权的,断子绝孙(不与同心共政者,子孙不昌)。”

    又拿出白璧投入河中,说:“让河神作证(河伯为盟证也)。”

    当时介子推在旁边的船中,听到重耳与狐偃立盟发誓,笑着说:“公子回归,是上天的帮助,子犯(狐偃,字子犯)想要当成是自己的功劳吗?这等贪图富贵之辈,我对与他同朝为官感到羞耻(此等贪图富贵之辈,吾羞与同朝)。”

    自此就有了栖身隐退之意。

    重耳渡过了黄河,向东前行,来到令狐(山西省运城)。令狐的守备将军邓惛(hun)派兵登城拒守,秦兵围城,丕豹奋勇登城,攻破城池,抓获邓惛,斩首。

    注:【令狐:今山西省运城市临猗(yi)县的西方。令狐姓,源于姬姓,周文王之子毕公高的后代魏颗因军功,被晋景公把令狐一带赏赐给他做封邑,魏颗之子魏颉以封地为氏,称令狐颉】

    桑泉、臼衰(jiu shuai)两地望风而降。

    注:1.【桑泉:今临猗县临晋镇东10公里处】

    2.【臼衰:jiu shuai,又名臼城,春秋晋大夫臼季(胥臣)的采邑。今山西省运城市解州西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公元前636年,晋公子重耳‘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取臼衰’】

    晋怀公得到消息后大惊,马上集结境内所有的兵车和士兵,任命吕省(吕饴甥)为大将,郤芮为副将,屯兵在庐柳(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北),以对抗秦兵。畏惧秦兵强盛,不敢交战。

    公子絷就以秦穆公的名义写了一封劝降信,派人送到吕、郤的军营中。

    略曰:

    寡人之为德于晋,可谓至矣,父子背恩,视秦如仇,寡人忍其父,不能复忍其子。今公子重耳,贤德着闻,多士为辅,天人交助,内外归心。寡人亲率大军,屯于河上,命絷护送公子归晋,主其社稷。子大夫若能别识贤愚,倒戈来迎,转祸为福,在此一举!

    吕、郤二人看完劝降书,半晌不语。

    想要交战,担心打不过秦军,又会发生“韩原之战”在龙门山晋君被擒的故事;想要投降,又担心重耳记恨前仇,要他偿还里克、丕郑父的性命。

    踌躇了多时,商量出一个计策,于是写了回信派人送给公子絷。

    略云:

    某等自知获罪公子,不敢释甲。然翼戴公子,实某等之愿也,倘得与从亡诸子,共矢天日,各无相害,子大夫任其无咎,敢不如命。

    公子絷读了他的回复书信,已经了解到他怀疑的心思,于是单车来到庐柳,来会见吕、郤二人。

    吕、郤欣然出迎,向公子絷说出心里话:“我们不是不想投降迎接,只是担心公子重耳不能相容,所以就想得到发誓保证的承诺(欲以盟为信耳)。”

    公子絷说:“你们如果退兵到西北,我将把二位的诚意告知公子,那样就可以盟誓了(大夫若退军于西北,絷将以大夫之诚,告于公子,而盟可成也)。”

    吕、郤同意了,等公子絷告别离去,就发出命令,退兵到郇城(xun cheng)驻扎。

    注:【郇城:xun cheng,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春秋时诸侯国名。作为姓时读作huan】

    重耳派狐偃同公子絷到郇城,与吕、郤相会。

    当天,刑牲歃血,立誓共扶重耳为君,都没有二心。

    盟誓完毕,马上派人跟随狐偃前往臼衰,迎接重耳来到郇城军营之中,发布命令。

    晋怀公没有接到吕、郤的捷报,派寺人勃鞮来到前线催促进攻。

    走到半路,听说吕、郤已退兵到郇城,与狐偃、公子絷讲和,背叛了晋怀公,拥立了重耳,慌忙跑回来汇报。

    晋怀公听后大惊,急忙召集郤步扬、韩简、栾枝、士会等一班朝臣计议。

    那一班朝臣,都是向着公子重耳的,平时见晋怀公专任吕、郤二人,心中都忿忿不平,“今吕、郤等尚且背叛,事到临头,召我等何用?”一个个托辞,有推病的、有推事的,没有半个肯上前。

    晋怀公叹了一口气道:“我不应该私自逃回来呀,失去了秦国的友好相助,才落到如此地步啊!”

    勃鞮(bo di)说:“群臣私自约定共同迎接新君,主公不能留在这里了,跑吧!我为您驾车,暂时逃奔高粱(山西临汾)避难,再做打算吧。”

    注:【高粱:山西临汾城北高河桥南高粱古城】

    晋怀公出逃,奔向高粱城避难。

    公子重耳来到晋军大营,吕饴甥、郤芮叩首谢罪,重耳好言抚慰。

    赵衰、臼季等跟随流亡的诸位大臣,都来与之相见,表明心迹,共同保证不会对二人进行伤害(共保无虞)。

    吕、郤二人大悦,于是拥护重耳进入曲沃城(山西临汾市曲沃县)中,祭拜了晋武公的宗庙。

    绛都(山西曲沃县曲村与翼城县天马之间)的旧臣,栾枝、郤溱为首,引着士会、舟之侨、羊舌职、荀林父、先篾、箕郑、先都等三十余人,都来到曲沃迎驾,郤步扬、梁繇靡、韩简、家仆徒等令做一班,都前往绛都郊外邀接(迎接)。

    重耳进入绛城即位,史称晋文公。

    按重耳四十三岁奔翟,五十五岁适齐,六十一岁适秦,及复国为君,年已六十二岁矣。

    注:【晋文公:姬姓,名重耳,公元前636年-公元前628年在位,在位9年。晋献公之子。

    初为公子,谦而好学,善交贤能智士。因受迫害而离开晋国,游历诸侯。漂泊19年后终复国,杀怀公而立。作三军六卿,勤王事于洛邑、败楚师于城濮,盟诸侯于践土,开创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文治武功,昭明后世,显达千秋,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为后世儒家、法家等学派称道,被陈列为春秋五霸之一。

    重耳文治武功卓着,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或“桓文”。 司马迁《史记》称赞他是“古所谓明君” 。他还留下了“退避三舍” “志在四方”“贪天之功” 等典故。】

    晋文公即位,派人前往高粱城刺杀晋怀公。

    子圉自去年九月嗣位,至今年二月被杀,在位不满六个月。哀哉!

    寺人(阉人)勃鞮收尸,埋葬了晋怀公,然后逃回晋国。

    却说晋文公宴请秦将公子絷,犒劳秦军。

    丕豹哭拜在地,请改葬其父丕郑父,晋文公同意。想要留下丕豹回到晋国为官,丕豹推辞了,说:“我已经在秦国谋到职位了,不敢侍奉两位君主了(臣已委质于秦庭,不敢事二君也)。”

    于是丕豹跟随公子絷率兵回到黄河西岸,向秦穆公交令。

    秦穆公班师回国。

    这是发生在公元前636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