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语文背诵天团
作者:第二艺术   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最新章节     
    刘邦都没眼看这个宋真宗。

    拍了拍生性也有些仁弱过度的刘盈,教诲道:

    “看到了吗?哪怕身为帝王有众多文臣武将和大军拱卫,也决不能失了血性,受些刺激就将天下大任置于不顾,实在称不上一个合格的帝王。

    更不能像这个赵恒一样,怯弱到了骨子里,要是我儿子,给他腿打断都不带心疼的。”

    ……

    【年仅十三岁就登基的宋仁宗,因为年龄太小,所有由太后刘娥垂帘听政。

    刘娥的生平经历尤为传奇。

    她出身卑微,自幼父母双亡寄人篱下长大,还做过歌女,后来嫁给了一位银匠,之后又被卖给了还是韩王的赵恒。

    赵恒继位后,她历经波折最终被立为了皇后,到了养子赵祯继位,她也成为了宋朝第一位临朝摄政的太后。

    她卓越的治国才能被誉为“有吕武之才,而无吕武之恶”。

    这里的吕武即吕雉和武则天。

    刘娥早在真宗一朝就已经开始参与朝政,常为真宗出谋划策,处理政务得心应手。

    到她正式临朝摄政后,更是勤于政务,终结党争,同时支持教育建设,推动科举制改革,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还鼓励妇女也要学习文化,提高了女性地位,为妇女争取财产继承权,也推动了女性在婚姻中有一定的自主权。

    另外她大力兴修水利,治理黄泛,减免百姓赋税,尽心培养宋仁宗。

    又主导支持发行交子,让民间发行的交子正式官方化成为货币,极大推动了经济发展。

    公元1033年,太后刘娥去世,宋仁宗赵祯开始亲政。

    宋仁宗堪称历史上最仁慈的皇帝。

    他秉承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多次下诏减免赋税,百姓遭遇天灾时,大力提供救济,并减免受灾地区赋税。

    庆历七年遭遇大旱灾时,他下罪己诏,表示愿将百姓痛苦转嫁到自己身上。

    也不知道上苍是不是真的还了他的愿,宋仁宗子嗣夭折情况极为严重,一生三个儿子十三个女儿,最终只有四个女儿长大成人。

    以至于连继承皇位的亲儿子都没有一个,最后只能从堂兄濮王那里过继了一个儿子继承皇位。

    他对待臣子也极为宽容。

    比如当时张贵妃的伯父受到仁宗提拔后却犯了法,包拯极力弹劾这个庸官,言辞言辞激烈时甚至将口水溅到了仁宗脸上。

    如此不敬之举,仁宗居然不怪罪包拯,不仅听取意见同意革了张尧佐的职,后来还一路提拔包拯成为枢密院副使。

    对百姓仁慈,许多皇帝在制度下多少都能做到,但能让臣子如此敢于进谏,且事后不仅不责怪臣子还大力提拔,足可见赵祯的仁慈之名不虚。

    也让赵祯在最后得到了臣子们一致认可,到了“仁”字作为谥号。

    不过仁宗一朝时仍然没有解决军政弊病。

    公元1038年,位于宋朝西北方的党项一族在李元昊的领导下经济、军事发展壮大,正式宣布脱离宋朝的藩属关系,建国号大夏,这便是西夏。

    近在咫尺的藩属国叛出自立,这当然不能忍。

    于是双方爆发了持续三年的宋夏战争,可结果却是宋朝打不过辽国,连西夏一个自立的藩属国也打不过,战争宣告失败。

    这场战争,宋朝方面以韩琦为代表的进攻派,与以范仲淹为代表的防守派各执一词。

    韩琦认为应该集中兵力,寻找西夏主力予以歼灭,速战速决减少战争开支,一劳永逸。

    范仲淹则认为,西夏地形复杂,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宋军又缺少骑兵机动能力差。

    贸然进攻极易被伏击造成严重损失,应当沿途修建城寨步步为营,并在此过程中改革军政强化军队,一点点蚕食西夏才是稳健之策。

    但是在反复争执拉扯中,宋仁宗还是选择了韩琦开支较少的打法。

    结果三次大规模进攻,三次都遭受严重战损。

    最终以宋朝每年向西夏赐予钱财,李元昊则取消帝号,名义上向宋朝称臣为结果。

    这便是庆历议和。

    与澶渊之盟别无二致。

    这场战败固然有战略失误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彻底暴露了宋朝军事积弊已久,战斗力严重不足,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了。

    范仲淹也正是这场战争之后痛定思痛,回京坚决推行改革。

    上奏《答手诏条陈十事》,欲更天下弊事,这便是庆历新政。

    旨在整顿吏治,以解决三冗弊病为中心,汰除尸位素餐的冗官。

    制定科举新法,设立磨勘院,将学习执政的学院与科举结合起来,增加恩荫制度的限制,避免勋贵子弟不经学习和考核便可为官。

    同时发展经济,减轻困苦地区赋税徭役,强化军事。

    但是一项延续已久,已经滋生出庞大利益群体的政策,又岂是轻易能够彻底改革的。

    新政触犯了大批旧制下的既得利益者。

    只推行了一年多,新政便宣告失败。

    科举新法、磨勘新法、任子新法都被废除,恢复旧制。

    韩琦、富弼、欧阳修、范仲淹等人相继被贬地方,排斥出朝廷执政中心。

    未被西夏打垮的范仲淹,却被大宋内部的腐败击垮,此生再未能回到汴京执政。

    回望范仲淹的一生。

    余幼时丧父,母亲因困顿无依只得改嫁淄州朱家,范仲淹也改从朱姓,取名朱说。

    寄人篱下的身世,也磨练出了他一颗坚韧的心。

    求学时,朱家已经落魄,家境贫寒未能断了他的求学之心。

    为节约食粮,每天煮粥冻成块,再去山中采来野韭野葱,揪碎成段,加盐后佐粥而食,划上两刀分作四块,早晚各吃两块。

    因此留下划粥断齑的典故,进入后世课文。

    后不枉苦心,通过科举考中进士及第,终得功名进入仕途。

    从小小的典狱吏做起,因治狱廉平,刚正不阿,拒绝贿赂,不与贪污糜坏公器之流同污,得以步步升任,也终于改回了范姓,字希文。

    做过地方县令,均公田,厚农桑。

    任苏州知州时,水患祸民,便修围、浚河、置闸,治理大片泽地改为良田。

    任泰州监盐官时,海潮肆虐沿岸,又带领百姓修建长达150里的海堤,防止海水倒灌,提振农业。?

    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时,对西夏用兵,巩固西北边防。

    他知人善任,提拔了种世衡和狄青这两位后来大宋最重要的两位将领。

    整改军队编制,杜绝世家兵将虚报人数吃空饷,汰除老弱残兵,严明军纪重新提振军功赏罚制度。

    一点点改善大宋的冗兵、冗费、冗官的三冗弊病,将西北边军进一步打造成大宋最强军队。

    可改革失败的他,最终在反复贬官迁任的路上,客死他乡……

    军事虽然不行,但宋仁宗时期的文治还是不错的。

    仁宗一朝涌跃出众多名臣和文人,占据了后世语文课本背诵的半壁江山。

    公元1057年,科举千年第一榜诞生了。

    这一场科举考试,主考官是写出《醉翁亭记》的欧阳修,副考官是写出《金陵怀古》的王珪。

    考生有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

    其一苏轼,代表作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等等。

    苏轼的这些词作文章,绝大部分是要求全文背诵或节选背诵的。

    同时包揽词仙和词圣两大美誉,可见东坡居士的才情之高。

    (不过词仙一称没有得到公认,是因黄庭坚曾将苏轼与李白并称为“两谪仙”)

    其二是苏轼的弟弟苏辙。

    代表作有:《黄州快哉亭记》、《上枢密韩太尉书》、《怀渑池寄子瞻兄》、《赤壁怀古》等。

    其三是曾巩。

    其作有《墨池记》、《醒心亭记》、《咏柳》等。

    另有考生为理学的奠基者程颢和程颐两兄弟,合称二程。

    以及说出了横渠四句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关学创始人张载。

    仅以此四句,便总结了中国历代以来知识分子的崇高理想和精神。

    也为后续无数人生迷茫之人,指明了在世为人的目标。

    宋真宗时期除了上述提及的韩琦、范仲淹、包拯、欧阳修等名人外。

    还有两度拜相一度成为太尉的吕夷简、与范仲淹一同推行新政的富弼、政治和文学造诣颇深的晏殊、处处为百姓着想的文彦博、宋夏战争中冲锋陷阵屡立战功的狄青、着有《梦溪笔谈》内容涵盖天文、历法、数学、物理等多个领域的沈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