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福王走私
作者:种菊南山下   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最新章节     
    北京,紫禁城,乾清宫侧殿,张蔷的公厅,南窗边的花架上,已经换上了一盆海棠,虬结的枝杆上,开着一树粉白色的繁花。

    张蔷正在阅读孙传庭的奏折,读罢掩卷,倍感无力,大明就是一个泥潭,宗室更是泥潭中的泥潭,仅仅是河南一地,上交的四王护卫,就如此不堪。

    全国有二十多个亲王,这一片泥潭连起来,足以将大明这架马车陷得寸步难行。

    但是,哪怕是泥潭,也要前进,这是宗室改革的第一步,她对孙传庭和吴三桂,在河南取得的成绩,很满意。

    二人在泥潭中,给其他地方的宗室护卫的改革,蹚出了一条路子,要在邸报和《明报》上,大肆宣传。

    第二天,《明报》刊发了王府护卫整改的长篇报道,对周王等亲王主动上交王府护卫的举动,予以高度赞扬,周王被赐左宗人,参与管理河南一省的宗亲事务。

    卫所土地和人员全面清理,重新分配了土地,太后不仅给这些卫所赐下新作物种子,还免除了卫所两年的田赋,军户们终于可以吃饱饭了。

    按《卫所清屯条例》,朝廷在卫所里设立了学校和军事训练机构,负责教导卫所子弟,这些卫所子弟长大后,可以考科举入仕,也可以考武举、考学事学院、商学院……

    当然,对于阻扰改革,聚众闹事的,那是坚决镇压,柳东伯等人的下场,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篇报道,也刊发在邸报上,发往各地官府。

    《卫所清屯条例》虽然去年就下发到各地,但那时候京营改革没开始,朝廷拿不出强有力的武力,来镇压反对者,各地卫所的所谓改革,都是做表面功夫,忽悠上官。

    此次河南四卫的改革,刺刀见红,既有甜枣又有棍子,特别是给卫所子弟,放宽了出路,军户们谁不喜欢?

    于是,同处河南的潞王和福王的王府护卫,纷纷鼓噪,要求脱离王府,回归朝廷。

    潞王眼看镇压不住,只得请旨,上交护卫。

    只有福王,自小受到郑贵妃和万历帝的宠爱,性格十分跋扈,他的王府护卫,士兵们都派去他私设的税卡收税,或者成了商队的护卫,还有一定的战斗力。

    受压迫的军户们,敢怒不敢言,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其他王府的军户们,过上好日子。

    随着邸报和《明报》发行全国,各地的藩王们,开始不安起来,有的学周王,主动上交护卫,有的学福王,拒不执行宗人府的倡议。

    于是,各地府县的地方官,和巡按御史,弹劾王府不法事的折子,逐渐增多。

    河南左布政使张梦鲸,弹劾福王私设税卡收过税:“多取无厌,鬼神所忌。”

    河南道监察御史方攸绩,也弹劾福王,开设官店贩卖私盐等罪行:不仅强行低价收购官盐,再转手高价卖出,还“派遣内官高朝、典宝等人前往淮安,提取官盐”。

    不但如此,还“私印勘合,假称采购土特产,出动王府护卫,前往淮安强买私盐。”

    张蔷气坏了,这个福王,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真当他老子还在当皇帝啊,四万顷?田还不够,还要如此强取豪夺。

    张蔷吩咐法容:“给河南的孙传庭和吴三桂下旨,让他们顺便办一趟差!”

    然后,她将弹劾福王的奏章,摞在一起,交给怀恩:“把这些资料,交给《明报》总编吕大人,让他准备一篇报道,等待时机刊发。”

    二人领旨出去,张蔷揉着眉头,靠在椅背上休息。

    姜姑姑端来一碗莲子羹,见她揉眉,忙放下莲子羹,上前帮她按摩头部,一边劝道:“太后也别累着自己,今儿上午就休息了吧,御花园的海棠树开了,喝完这杯莲子羹,去御花园走走?”

    张蔷闭着眼睛,享受着她的按摩,苦笑道:“真盼望平安快快长大,快快亲政,如此,本宫就可以到海边晒太阳了。”

    姜姑姑不解地问:“御花园百花盛开,阳光正好,太后为何要去海边晒太阳?”

    张蔷笑笑,附和道:“是啊,御花园的太阳就很好,走,晒太阳去!”

    …………………………………………

    河南的孙传庭,接到朝廷的命令,随命令一起来的,还有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关象章,和他手下的五十名锦衣校卫。

    这位可是李若琏的亲信,锦衣卫的二号人物,关象章亲自出马,可见乾清宫那位太后的决心。

    四月二十一,关象章给孙传庭送来一个惊人的消息:福王私印勘合,假称采购土特产,出动楼船8艘、民船若干艘,用船夫300名,前往淮安强买私盐,船队已经出发……

    孙传庭当即率领吴三桂的京营,与关象章的锦衣卫连夜出发,走陆路前往淮安拦截。

    煮海之利,两淮为最,明朝在两淮设立了都转运盐使司,并在通州、淮安府和泰州三地设立分司,养有盐丁打击走私。

    福王还北京时,先是在北京开设店辅,大肆倒卖私盐,到了洛阳,不但没有收敛,还嫌朝廷给的盐引太少,每年都要往淮安盐运分司提盐。

    万历宠他,天启帝不敢管他,到魏忠贤时代,他才收敛了一些,现在小皇帝登基,年轻的太后秉正,他又胆肥起来。

    孙传庭率部赶到淮安,在离码头五里远的地方,停下来扎营休整,他和关象章二人,带着几名随从,前往盐运司的码头查看情况。

    码头上十分繁忙,大大小小的船只进进出出,不是从盐场运盐来的,就是来仓库运盐走的。

    二人在远处,看不清哪些船是福王的,关象章看看天上的太阳说:“昨日的情报,说福王的船已经到达淮安。一个时辰后,应该会收到今日的情报,再时候再做定夺。”

    “关大人,情报上说福王这支船队,共有多少护卫?”孙传庭在考虑,要不要请地方官府配合。

    他又担心地方官府与福王勾结,消息一旦走漏,抓不到福王走私的证据,后面的行动就难以展开,他心里隐隐猜到,太后要对福王动手了,抓走私只是一个影子。

    “福王嚣张,每艘船只有十一名护卫,由一个什长率领。”关象章知道孙传庭的意思,他补充道,“盐运分司里有一位盐仓,是锦衣卫的人,可以协助咱们的行动。”

    孙传廷点点头,锦衣卫的人和事,他还是保持沉默的好。

    不知关象章是如何联络的,二人回到营地的时候,那位叫李存荐的盐仓,已经在帐外等着了。

    “福王的船队,今晚装船!”盐仓带来了准确的情报。

    “正好,趁着夜色掩护,抓人,夺船!”孙传庭一锤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