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大明火器
作者:朔九安   穿越大明:懿文太子成皇之路最新章节     
    自从和老朱说完盐道的事情,朱标就没有再操心这个事情,毕竟有老朱呢。现在他除了每天上朝、批改奏章以外又给自己增加了一项工作。

    这事说来还是怪老朱,老朱和朱标聊完盐道就开始了军械,其实这老朱早就知道自家儿子对火器颇为研究,毕竟这儿子画的图样自己也有一份。自己也算是这方面的专家了吧,打了一辈子仗,这些杀人利器怎么会没有研究呢。

    所以老朱看朱标迟迟没有动静,也就说了出来。对于老朱知道自己对火器的想法,朱标一点也不奇怪,毕竟自家爹想知道啥很难嘛?所以朱标也就没有藏私,全部说了出来,主要是对大明现有火器的改进,还有三眼火铳的改进,还有就是看能不能把火绳枪弄出来。

    朱标基本上午饭过后就来了军仗局,这里是大明专门制造火器的地方,规模也是最大的。大明制造火器的有军器局和兵仗局,这军器局主要是制作冷兵器的,刀剑一类的。兵仗局就是专门制作火器的,明朝时期的火器其实已经是世界领先地位的,基本每一朝的皇帝都比较重视这个火器,而不是像老爱家,人家进贡过来的当个玩具放在库房里,然后指指后面的弓箭说还是这个好使。

    大明的火器,现在已经是一种规模式的发展,有着成熟的生产线,只不过技术观念对于朱标来说还太过于老旧。

    叮叮叮,叮叮叮

    兵仗局里打铁的声音此起彼伏,朱标和工部尚书薛祥正在这作坊中查看,朱标看着这原始的制作工艺,心中打定,必须提高生产线的工艺流程。

    朱标第一次非常直观的看到了“无缝铁管”的制作流程,工匠将一块熟铁放到炭火炉中加热,等到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铁块变得通红。工匠用铁钳夹起通红的熟铁板,然后放在一个都是半圆的精铁模具上,用一种特质的小锤,锤体的前端是圆的,用这个小锤锻打铁板,慢慢的因为模具的原因,铁块就被敲打成半圆的形状,然后继续加热,继续锻打,直到这个铁板锻打成不规则的圆筒形状。再继续加热,继续锻打,然后用一根铁棒将铁管内膛压圆,这个工序就结束了。

    下一道工序就是将铁管继续精修,匠人用更小的圆头锤对铁管外部修圆,最后将底部敲出一条平线,这条平线不会影响内膛的圆筒,主要是因为这样方便卡在木头上。工匠将一条条的铁管淬火,然后给下一个工匠,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清理铁管内膛,让内膛之中没有毛刺。

    朱标看着这样的铁管出来,不仅赞叹老祖宗们的手工业,也对之后自己火器的发展有了信心。

    “薛尚书,这一天可制作铁管多少。”

    “太子,兵仗局每日可制作火龙管500。”

    朱标对这个数据不太满意,也就是说一天只能做500根枪管,但是对于薛祥老说,这个数字还是有所夸大的。其实一天正儿八经的成管不过400有余而已。

    不过朱标现在也也没有什么好的主意,俩人又看了三眼铳的工棚,这种三眼铳是明朝大量装备的制式武器,可以一次发一枚火弹,也可以一次发三枚火弹,射程大约就是100步,不过这玩意儿准头不行,没有单眼火铳的准头高,这个朱标也能理解,首先就是枪管长度不一样,这火铳的枪管长度可比三眼火铳长的多,所以一般骑兵比较喜欢用三眼火铳,放一排三眼火铳过去,不管是人也好马也好,总会打中的,精度虽说不高,但是威力可以啊。

    所以说明军将最开始用的实心铁丸弹换成了铅子,这样虽说是没有准头,射程大大降低,但是覆盖面积大啊,威力也够,一打就是一大片,基本上没有什么死角。

    朱标也看到铸铁炮的生产流程,这明朝的虎尊炮就是后来红夷大炮的前身,朱标对现在大明的火器装备水平、制造水平有了大概得了解。回去以后就开始想着怎么改革了,这可比其他的事难多了,其他的事自己知道想出办法,这事大概率上能成啊。

    但是这火器,不是说自己知道图样就能做出来的,自己还知道AK-47的样子呢,不好使啊,工艺水平达不到,这些东西是做不出来的。再说了,现在大明的制造水平根本就谈不上工业啊,只能叫做工坊啊。

    大明的工匠和商人一样,都是有匠籍的,世世代代都是工匠,但是他们靠的是手艺,也是可以创造价值的。所以来说比那些商人的社会地位就要高一点,毕竟商人不能生产出任何东西,只是靠着低价进货,高价出货,赚取中间差的银两。这样被朝廷视为不劳而获,所以说士农工商,商人的社会地位是最低的,虽说有钱,但是有钱也不好使。

    “薛祥,找出最优的工匠来,备上最好的材料,孤将图样给你,让工匠试试,做出来孤有赏。”

    “臣,遵旨。”

    说着朱标就将一些零部件的图样给了薛祥,这薛祥看着图纸上大大小小的零部件,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毕竟这可是太子殿下吩咐的,马虎不得。

    随即就去安排了,至于朱标为什么只将零部件的样式给了薛祥,而不是将完整的火绳枪的图样给薛祥,这就很好明白了。因为这火绳枪就是跨时代的武器装备,后续的燧发枪还有步枪的雏形就是这火绳枪,这东西要是流落出去,有心之人弄出来,这就是无尽的后患,朱标一点也不担心当下人的聪明才智,当下大明需要的是一个思想、一个先进的观念而已。

    “祥宁,去叫李景隆来。”

    这件事朱标也不能一个人去盯着,他也没有这么大的精力,还有很多别的事情等着他呢。所以说需要找一个人,来做这个事情,李景隆就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这家伙脑子比较灵光,做事自己也比较喜欢,用着也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