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一代更比一代强
作者:朔九安   穿越大明:懿文太子成皇之路最新章节     
    “父王,孩儿还不明白,但是孩儿记住了。”

    朱标最喜欢的就是朱雄英这个机灵劲,这孩子从来不会让自己难堪,很清楚应该做什么,刚才对着皇太子印玺还是清澈且愚蠢的眼神,但是现在呢,眼睛里有一束光。

    李景隆听到这些话,只觉得心中莫名的有一种厚积薄发的情绪,从朱标的话语中,自己感觉到的不仅仅是汉武帝的“寇可往,我以可往”的大纵深战略意识。也不是洪武皇爷说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摆脱民族压迫的英雄气。

    李景隆感受到的是一种特别的东西,他看到的是朱标说这些时,眼神中的熊熊烈火,滔天的恨意、悔意还有最后的决绝。

    此刻的朱标,心中想起的是说这些话的人,后世之中,真正的国士。他也想起了后世一位国士的话,“罪在当代,功在千秋,宁可背负一世之骂名,也要让子孙后代享福!!”

    “李景隆,明年开春之时,孤会带着皇长孙验收你的成果,莫要让大明失望。”

    这话很重,一个功勋之子,数月前不过纨绔之辈而已,但是现在竟然让储君说莫要让大明失望的话。

    “太子爷,我曹国公一脉,肝脑涂地!”

    呃,自己涂地就算了,家里是一个也没放过。

    但是简单的一句话,朱标听着很提气。

    还有十天就要过年了,不管在哪里,中国人对春节还是一样的。宫里面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就连街上的小贩都多了起来,大明上下一副和和美美的样子。

    这段时间朱标天天把朱雄英带在身边,就像是老朱那个时候天天带着朱标一样。就连奏章都是朱雄英来读,只不过是到了时辰朱标就让祥宁把朱雄英送到马皇后那里,早早歇息了。这奏章就又是婉儿来读,那李淑雪则是端茶倒水的伺候着。

    自己现在将早朝改为三天一朝了,提高效率,一般要是官员找自己就直接来文华殿了。要是自己找官员,直接传太子令就行。

    每天早上起来处理政务,中午吃饭之前会到大本堂,看看自己这些弟弟还有儿子们的课业,现在朱允熥也开始启蒙了,朱允炆已经快四岁了。

    自己对于朱允炆这个儿子,并没有像朱雄英、朱允熥那样喜爱的感觉。自己好像也很久没有和这个儿子说话了,相比之下,朱雄英、朱允熥就不一样了。尤其是熥哥儿,见到自己踉踉跄跄的走来,然后要抱抱,要举高高。

    自己抱着一身奶香味的朱允熥,也心喜得很。

    但是朱允炆自从吕氏的事以后,不知道是他在疏远自己,还是自己在疏远他。

    “想什么呢?愁眉苦脸的?”

    老朱的话在身边响起,朱标这才回过身看到身穿布衣的老爹,站在自己旁边。自己竟然没有感觉到,看来一定是自己最近太累了,嗯,就是太累了。

    “爹,您怎么来了?”

    “嘿,你这小兔崽子,老子看看自己的儿子、孙子,怎么就不能来了,你不是也在这吗?不好好处理政务,在这里浑水摸鱼。”

    “老大,现在你是行事见长啊,听说连奏章都不看了,都是婉儿那丫头还有咱大孙子给你读,你谱摆的挺大啊。”

    “爹,一代更比一代强啊,您一定懊悔为啥您没想出这样的法子是吧。”

    这话倒是说到老朱心坎里了,至于读奏章,自己大孙子自然是没有问题,自己也知道这是儿子在教孙子。那个婉儿,老朱心里更是清楚了,自家妹子派过去本来就是过去侍候大儿子的,怎么用,那是朱标的事。

    “哼,那是老子心软,让你好好休息,哪像你,看看咱大孙,都瘦了。”

    ... ...

    朱标还能说什么呢?对自己心软,软在那里,自己怎么不知道啊。

    爷俩在偏院里拌着嘴,梅栾子也赶紧备好茶,端了上来。自己实在是吃一堑长一智,被老皇爷整害怕了。

    老朱对于读奏章没有表现出什么不满,主要是也明白这样省精力,自家儿子现在的工作量,其实比以前的自己还多。

    搞出来的新鲜玩意儿,基本就是每天一报,还有日常的政务。老朱还知道朱标在写什么五年计划之类的,反正一刻也停不下来。说大孙瘦了,不如说是儿子瘦了。

    “行了,你忙吧,咱走了,儿子、孙子都看过了。”

    “哦,对了,晚上到你娘那里一趟,你大婚的衣服做好了,试试。”

    说着,老朱龙行阔步的离开了,身边只有梅栾子。

    不过这个,朱标倒是不关心,他知道自家老爹手上不单单是锦衣卫这个明面上的。

    到了东宫,这婉儿已经准备好了午饭,午饭很简单,两道小菜,还有鱼汤,一碗米饭。

    朱标吃着饭,看着奏章... ...

    啪!

    朱标怒气的将奏章扔在地上,然后一口将鱼汤喝完,就起身去了书房。

    “去,把内阁魏国公、吕昶,兵部尚书林荣给孤叫来。”

    很快三人就出现在了朱标的书房之中,正准备行礼,叫朱标挥了挥手。

    “行了,没别人,这套虚礼就免了。”

    三人看着眼前的皇太子,慢慢的与洪武皇爷的身影重合。

    “林荣,浙东、福建沿海倭患如何?”

    这林荣本就是福建人,要是在正常的时空,这老头已经没命了。说来,他的死和自己还有关系,在正史上,老爹大肆屠杀朝中大臣,株连九族是那个时候朝堂上出现次数最多的词。

    也是那个时候,朱标去劝解,可是老朱不听,非但不听,还对朱标说:“朕为尔等削除荆棘,你不明大局事理,如此懦弱,将来何能继承大统,何以治理天下。退下,不准所请。”

    朱标深感无望,出了大殿,就跳进了金水河之中。这个时候,正好让兵部尚书林荣看到了,赶紧也跳下河,救太子爷上来。

    太监慌忙救着朱标,但是将一旁昏迷的林荣慌忙之中忙了,这一下就耽搁了,冰冷的河水早就把林荣的一副老骨头,冻僵了。抬回府上的时候,已经死了。

    不过这一世,自己老师因为自己,并没有受牵连,这个林荣也活得好好的。

    林荣一听福建、浙东沿海倭患,本就炯炯有神的双眼,怒目圆睁,胸前飘拂的长髯也抖动起来。

    “臣,臣冒死请奏,准臣带兵杀回福建沿海,杀光倭奴!!!”

    “倭奴上岸以后,无恶不作,杀光、烧光、抢光,沿海居民早已是屠杀殆尽,但是备倭军只要过去,他们又像一阵风一样,流窜到海岛上,然后等到备倭军走了,他们继续卷土重来,可是就算是备倭军守在海岸边上,也守不住啊,海岸绵长,总有疏漏的地方,这股倭寇伙同海匪,对沿海地形很是清楚,总能钻空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