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恩科过后喜事连
作者:夏中日   红楼之万人之上最新章节     
    恩科考试正式拉开帷幕,乃是永正皇帝亲自定下的题目。那一日,考场之内,气氛肃穆到了极点。考生们皆神情凝重,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紧张与期待。他们怀揣着满腔的抱负与期望,奋笔疾书,欲将自己多年所学所悟,尽皆倾注于那一方试卷之上。

    经过数日紧张激烈的较量,恩科终于顺利完成。本次取士多达四百八十二人,这一喜人的数字让朝堂上下皆为之振奋不已。公孙羽、李白居、萧江、刘洵皆榜上有名,其中萧江更是高中榜眼,春风得意之态尽显无遗。

    值得一提的是,贾家族学的几位先生也在此次恩科中崭露头角,成功考中了功名。曲岩考中二甲十二名,白杰考中三甲一百六十名,陶何傲考中三甲二百七十二名,田丕炎考中三甲二百九十名,葛兴考中三甲二百九十二名。

    贾瑀特意设宴,宴席之上,众人欢声笑语,气氛热烈非凡。贾瑀举起酒杯,说道:“此次恩科,诸位先生们考中,我们贾家也与荣与焉。今后,还望大家在各自的职位上,为朝廷效力!”

    如今贾瑀贵为内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又年仅二十,正是前途无量,而这几位先生也有心保持与贾家这份关系,和贾瑀结个善缘,所以众人纷纷应和贾瑀,共同举杯,对未来充满了期待。而这些人将来也和贾家有了不解之缘。

    由于朝廷各个方面都缺人,所以这一批进士很快都被安排到了京城各个衙门。萧江进入翰林院,成为正七品编修,从此沉浸于浩瀚的典籍之中,为朝廷的文书撰写和文化传承贡献着自己的才智,将来前途无量。

    公孙羽进入礼部,成为一名主事,而且和贾瑀同在一部,他以其严谨的态度和周全的思维,处理着各种礼仪事务。

    李白居和刘洵则进入都察院成为御史,肩负起监察百官、维护朝纲的重任。

    而曲岩分到工部任主事,白杰进入内阁为中书舍人,陶何傲为大理寺评事,田丕炎进入行人司,葛兴分到顺天府任推官。

    随着恩科结束,贾瑀终于能闲下来了。这段时日,他在朝中为恩科之事忙得焦头烂额,如今总算能松一口气。

    而薛宝钗的产期就在这几日,这让贾瑀心中满是期待与紧张。他干脆跟内阁告了假,在家中陪薛宝钗待产。

    每日里,贾瑀都亲自过问薛宝钗的饮食起居,对每一个细节都格外留意。他吩咐厨房准备最营养可口的饭菜,又精心挑选了舒适的被褥和衣物,只为让薛宝钗能在这关键的时刻感到无比的舒适与安心。

    薛宝钗的房内,弥漫着一股温馨而宁静的气息。贾瑀常常坐在她的身旁,握着她的手,轻声细语地与她交流,分享着对即将到来的新生命的憧憬。

    有时,贾瑀会静静地看着薛宝钗那日渐圆润的脸庞,眼神中充满了爱怜。他知道,这个女子为了他们的家,为了即将诞生的孩子,付出了太多太多。

    在这等待的日子里,贾瑀也会时不时地走到庭院中,抬头望着天空,默默祈祷一切都能顺利。他深知,这个孩子的到来,将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新的希望和喜悦。

    夜晚,当月光洒在窗台上,贾瑀守在薛宝钗的床边,听着她均匀的呼吸声,心中感到无比的平静。他期待着那一声清脆的啼哭,期待着新生命降临的那一刻。

    这一天很快到来,原本晴朗的天空渐渐被乌云笼罩,府中的气氛紧张而压抑。薛宝钗的阵痛从清晨便开始了,起初还只是轻微的,她尚能强忍着痛楚,额头上却已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随着时间的推移,阵痛愈发剧烈,如汹涌的潮水一波接着一波地冲击着她。她紧紧地咬着牙关,双手死死地抓住床榻上的被褥,指关节都因用力而泛白。

    稳婆和丫鬟们在屋内忙成一团,一盆盆热水被端进又端出,血水染红的布巾不断被换下。薛宝钗的惨叫声时不时地从屋内传出,让守在门外的贾瑀心急如焚,他来回踱步,双手不停地搓着,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菩萨保佑,一定要平安无事。”

    屋内,薛宝钗的头发早已被汗水浸湿,贴在脸颊两侧。她的脸色苍白如纸,眼神却透着坚定和对新生命的渴望。稳婆在一旁不断地鼓励着她:“夫人,再加把劲,孩子就快出来了。”

    薛宝钗用尽全身的力气,每一次的宫缩都让她觉得仿佛要将自己的灵魂都撕裂开来。她忍不住大声呼喊着,声音已经变得沙哑。

    终于,在一阵撕心裂肺的疼痛之后,只听得稳婆惊喜地喊道:“出来了,出来了!是个小公子!”

    紧接着,便是婴儿清脆的啼哭声响起。这哭声仿佛是世间最动听的乐章,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稳婆熟练地剪断脐带,将孩子包裹好,抱到薛宝钗的身边。薛宝钗虚弱地睁开双眼,看着这个刚刚降临人世的小生命,眼中满是慈爱和温柔。

    此时,贾瑀迫不及待地冲进屋内,看到薛宝钗和孩子都平安无事,他的泪水夺眶而出。他来到床前,紧紧握住薛宝钗的手,声音颤抖地说道:“夫人,辛苦你了。”

    薛宝钗微微一笑,眼中满是幸福和满足:“能为你生下这个孩子,一切都值得。”

    贾瑀看着襁褓中的儿子,沉思片刻后说道:“这孩子就叫贾荀吧,希望他能像古代荀氏一般聪慧机敏,品德高尚。

    府中的众人听到喜讯,纷纷奔走相告,整个贾府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氛围中。

    如今族学中考走几位先生,贾瑀又托人寻找,如今京中正是学子云集,而且明年又有正科,许多学子不再返乡。而且这次众先生考上功名,给了贾瑀一个提示,这也是拉拢人才的机会,所以贾瑀好好挑选了十几个先生。

    这一日沐休,贾瑀来到族学中,看望新来的先生,并检查子弟们的学业。

    府中贾兰、贾环、贾琮,皆是勤奋好学之人。贾兰自幼聪慧,刻苦攻读经史子集,如今已顺利通过县试府试院试,正准备来年参加乡试,志在金榜题名,光宗耀祖。贾环虽然曾经顽皮,但在族学的熏陶下,也逐渐收心,专注于学业,他在文章写作上进步显着,准备来年下场一试身手。贾琮则对武艺情有独钟,每日刻苦习武,身手不凡。

    族中贾珲、贾珂、贾珩、贾玙、贾瑶、贾珂、贾?、贾琳、贾琇、贾璇、贾瑰、贾玫;贾菌、贾苇、贾芪、贾茗、贾芮等子弟亦是各有所长。

    贾珲对儒家经典钻研颇深,其理解之透彻,常令先生称赞,在县试中名列前茅。贾珂擅长诗词歌赋,所作诗词在族中流传,被视为才子,也已通过府试。贾珩、贾菖等兵法谋略兴趣浓厚,时常研读兵书,期望有朝一日能驰骋沙场,保家卫国。贾玙则精通算学,在商贾之道上展现出非凡天赋。

    贾瑶于书法一道颇具造诣,其字体刚柔并济,颇有大家风范。贾?在绘画方面天赋出众,所绘之作栩栩如生。贾琳擅长医术,立志悬壶济世。贾琇对音律情有独钟,其弹奏的乐曲如天籁之音。贾璇在农学方面颇有心得,致力于改进种植之法。贾瑰醉心于天文历法,常夜观星象。贾玫对地理知识了如指掌。

    贾璎勤奋好学,不仅在学业上成绩优异,还对工商之学有所涉猎,试图将所学用于家族产业的发展。贾苇在诗词创作上独具匠心,作品充满了灵气。贾芪在算学领域不断精进,其心算之能令人惊叹。贾茗在茶道方面深有研究,能辨别各种茶叶的优劣。贾芮则博采众长,杂学旁收,虽未在某一方面特别突出,但知识面之广令人佩服。

    这些子弟们在各自的领域努力奋进,学业有成,使得贾家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他们深知只有不断进取,才能让家族更加繁荣昌盛。

    贾瑀在学中,先与新来的先生们交谈,了解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这些先生们各有所长,有的擅长经史子集的讲解,有的精通武艺的传授,还有的对商贾之道颇有研究。贾瑀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也寄予厚望。

    随后,贾瑀开始检查子弟们的学业。他看到贾兰在文章写作上思路清晰,文笔愈发老练;贾菌在武艺训练中,身姿矫健,动作利落;贾环在商贾知识方面,回答问题头头是道;贾琮在工艺制作上,展现出了独特的创意和精细的手艺。

    贾瑀心中甚喜,对表现出色的子弟们加以赞扬和鼓励。他说道:“你们皆是贾家的希望,当勤奋努力,为家族争光。”

    子弟们听闻,皆神色坚定,表示定不负期望。

    检查完学业,贾瑀又与先生们商讨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