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杜伏威·辅公拓
作者:今天有猫了吗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最新章节     
    李渊沉默一瞬。

    隋朝末年的各种起义军,那可真是风起云涌,什么人都有;当然,能拉起一支队伍且存续上一段时间的,多多少少都是有些才干之辈,或许才干的种类不同,但才干本身确实是存在的。

    但即便是这么多起义军中,李渊也依旧得出了一个结论:在通常状态下,读过书——不是死读书读死书除了读书什么也不会的那种——的人,杀伤力确实是要高于没有怎么读过书的人的。

    当然,那种天纵奇才、上天眷顾之辈不算。

    隋末的好几个起义军首领,确实也没有怎么读过书,但是其势力的持续时间可也不短。

    但说到底,这个名叫朱燮的昆山县博士,带着十多名学生起义,其杀伤力和对天下的影响力并不小。

    朱燮此人能够成为昆山县博士,还能说动十多名学生跟随自己,已经证明了他确实拥有些许影响力,也拥有些许威信;而一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朝廷官员,也跑去参加了这一场反隋的起义活动……

    这件事情的象征意义要远高于朱燮本人究竟能扑腾出的水花。

    杨玄感虽然也属于朝廷官员,但他与朱燮不同,他的行为代表的是朝堂中的另一批人;而朱燮,代表的是朝堂中、乡野中的一批普通读书人。

    别的不说,你看,朱燮和刘元进、管崇联合之后,直接就开始推举刘元进为“天子”了!

    这个名分开始有人占据了,而非如其他的起义军那样,至多不过称王,大多还都是将军、某公等等。

    啊,当然,打出了这样的旗号的刘元进,完蛋的也很快……虽然也有可能是因为他占据的地盘位于江南地区。

    -

    刘彻有些讶然:“隋军的战斗力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他确实是被管崇起义后便派兵、还真的战胜了隋军的赵六儿所部给惊到了。

    原本看到杨广亲征高句丽,三次未胜的时候,刘彻其实还并没有这个疑惑。

    因为杨广多次未胜,其中相当大的因素不在于隋军的战斗力本身上,而在于各种其他因素——比如,杨广的错误指挥;比如,惊人的百万大军;比如,混乱与失效的后勤准备;比如,民间的愤怒和抵触之情;比如,连年征战而不顾民生所导致的反抗、混乱、战斗力急剧下降……

    再加上,高句丽本身地处偏远,又道路阻塞,加之高句丽本身的抵抗意愿坚决、修筑了各种防御设施……

    种种因素加起来,导致了隋朝三次远征的不利。

    还是那句话,高句丽本身就不是什么特别好打的对象,隋朝自己还一片混乱各种扯后腿,没有获胜完全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如果隋军在这样各种不利因素集齐的情况下,还打赢了高句丽,获得了胜利,甚至于把高句丽化为中原的一部分……那刘彻可能立刻就去向杨坚杨广询问隋朝军队的各种情况了。

    若果真那般,那么隋朝军队的战斗力简直是不可想象。

    但是现在,一个刚刚拉起人马起义的人,还不是自己领兵前去,而是派自己的部下,就能够带兵击败隋朝的驻军?

    是这个赵六儿所部太过差劲,水平根本不行或者太过粗心大意完全没有防备来袭;还是这个管崇所部太过优秀,那个陆顗同样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刘彻对此好奇,但也并不心急。

    着急也没用啊,杨坚肯定说不出个结果,而杨广,杨广现在是一片沉默,谁也不理——至少没有在“历代·君主”中理会他人,不知道有没有在隋朝自己的谈天中理会杨坚。

    与其问这两人,或者问唐朝的人,倒不如等着故事发展,这些起义军总要直面隋朝军队的,到时候就能得出一些结论了。

    因此,刘彻直接把念头转到了另一个地方:“三大农民起义军?大业七年的那个起义高峰期诞生了两个,那最后一个,应该就是大业九年这一年出来的吧?”

    【也就在大业九年,诞生了三大农民起义军的第三支。】

    【而这一支起义军的关键人物有两人,一人名叫杜伏威,一人叫做辅公拓。】

    【杜伏威其人,伏威其实是他的字,他的本名叫做杜尧,尧舜禹的那个尧,是齐州章丘县,也就是如今山东济南章丘区的人。】

    【杜伏威虽然叫做杜尧,有着这么一个听起来非常有文化、也非常有长辈期待的名字,但是他的家庭条件却并不如何,并非什么世代耕读或者诗书传家的殷实人家,而是相当的贫寒。】

    【而杜伏威本人也并不是什么经营家业的天纵之才,他并不善于经营产业,也没有怎么经营产业,因而年少便潦倒落魄;因为家中也没有什么资产,甚至都无法供给杜伏威的生活,因此,他变成了一个小贼,时常翻墙凿壁偷东西。】

    【而杜伏威有一个刎颈之交,正是辅公拓。】

    【看到自己的生死之交过得如此落魄,辅公拓自然不能看下去,而是要帮助杜伏威。但是当时的辅公拓或许也没有什么产业,自己也没有什么银钱,总之,他做不到靠自己接济杜伏威,也做不到给杜伏威找一个谋生的营生。】

    【因此,辅公拓选择了另一个办法。】

    【辅公拓有一个姑姑,这个姑姑家是以牧羊为营生的,因此,辅公拓时不时就抓住机会,偷出来羊送给杜伏威。】

    【对于养殖的农人而言,牲畜都是命根子,甚至有时候比自己家的人命都要重要——对于辅公拓的姑姑家同样如此。】

    【辅公拓偷羊这种事情,发生一两次也就罢了,且当做救济亲戚;但经常发生,没有止境,这就让辅公拓的姑姑忍不了了,不仅不能忍下去,还心生怨恨。】

    【于是,辅公拓的姑姑某一天向官府告发了辅公拓和杜伏威偷盗的事情,官府收到报案,自然要抓捕二人。因此,杜伏威与辅公拓便踏上了逃亡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