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松了一口气。
还好还好,逃过了这一劫啊……
这一放松,便有人有闲心去聊其他内容了:“诶,你们说,那李子通之所以离开长白山那个姓左的,真的是因为那姓左的因为他受人爱戴所以嫉妒打压他吗?”
李子通原本在姓左的——原谅他确实没记住那个人的名字——手下,也挺受重用,然后李子通又善于招揽人心、又比其他人对底下的人更好,所以姓左的就开始嫉恨排挤打压他……
也正因此,李子通才离开长白山,前来投奔杜伏威。
这一段解释,大家在最开始的时候其实没有什么怀疑。
毕竟,天底下像是姓左的那样的人有不少,这种人,就是那种会嫉恨别人比自己好,不论是能力比自己优秀、还是日子比自己过得好、还是其他方面比自己好……总之他们都会觉得不爽。
再加上李子通当时还是姓左的部下,看了这么多起义和关乎朝堂的故事之后,百姓们也能意识到一点:皇帝是有可能干掉一些过于出色的大臣的。
把这种情况代换到姓左的和李子通身上,也不是说不通。
可等看到李子通投奔杜伏威之后,就一心想要发动兵变,反过来吞并杜伏威;而且,又说李子通素来“心怀大志”,不甘居于人下……
这,不论是从李子通的行为上,还是从他的性格上讲,那都不是个省油的灯啊!
这种人,在最初的和姓左的的冲突之中,真的就什么问题也没有吗?
——反正,这个人是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这方面。
而在这个人提出了这个想法之后,其他人也纷纷觉得他所言有理。
可不嘛!
那杜伏威对李子通可也没做什么,就冲他们在遇袭的时候全无防备,就能说明杜伏威确实是把李子通这群人当做了自己势力的一部分。
但李子通呢,他可没有念什么恩情——虽然好像这种争斗的状态下也不是一定要念恩情,但到底足够不地道啊。
这种人,在长白山的时候,真的没有和姓左的发生什么真的冲突,做什么确实会让人完全无法接受的事情吗?
-
而在靠后的几个朝代中,有些完全不能了解、也不愿意了解,更无法与普通百姓共情的士人对杜伏威的逃生过程嗤之以鼻。
“竟是被下属的妻子背负而走,这些庶人,果真不受圣人教化,不知廉耻!”
“男女怎能如此接触?那下属的妻子到底是如何接触到杜伏威的?”
虽说功高莫过于救驾,但是吧,杜伏威一不是皇帝,二来,这种救驾方式这群人也着实不如何能够接受——背负而走!
若是被百姓们听见这话,指定要唾他们一脸唾沫。
不说杜伏威这种情况实属特殊,活命的时候谁还在乎其他?只要能活下去,哪还管得了那么多?
再者,这完全就是在营救主公——即使杜伏威并非皇帝,但对于下属及他们的家眷而言,杜伏威的性命就是最重要的东西。
最后,最后……关于圣人教化,关于礼义廉耻,难道他们就完全不知道吗?
男女七岁不同席,男男女女之间各有各的礼节、各有各的规矩,即使他们不可能如大族那样讲究,但也不至于完全不知道——但是知道归知道,他们有那个执行的条件吗?
那等最为贫困的家庭,家中屋舍都寥寥,根本做不到把人员都按照礼法安置;甚至还有些全家人都睡在一张炕上的,这要他们如何做到遵循礼节?
至于说衣服,布匹多贵啊!
大家都要下地干活,而耕种,一向都很容易毁坏衣物,哪怕他们都谨慎小心、颇有经验,但这也不能完全避免衣物破损——哪怕是女人,也免不了有时候漏胳膊漏腿……
是他们不懂礼节,不受圣人教化吗?
这明明是他们根本没有那么做的条件!
他们也想要这么做啊,如果他们能够这么做了,那便说明他们家的生活情况已经改善许多。
——不过,这种话,也传不到那些指责讥讽批评的人耳中。
他们与普通百姓之间,隔阂犹如天堑,比山高,比海深。
【经过这两次大劫,虽然最终都成功死里逃生,但杜伏威所部终究是伤亡惨重,力量严重缩水,再不复往日荣光,失去了在当地称霸的实力。】
【因此,杜伏威带着部众开始四处游击作战,到处流窜,同时大量地招募吸纳各地的流民来扩充力量,这样的日子过了半年。】
【半年后,经过不断扩充的杜伏威所部终于得到了一定恢复,杜伏威的部众数量又有了数万人,并成功地控制了一座县城作为自己的地盘——位于江都附近的六合县,也就是如今南京六合区。】
【六合县这个地方非常关键,不仅是因为其挨着江都,还因为六合县既能通向长江、又能通向淮河,还能直通冀鲁,所以其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不论是南北争斗,还是东西交战,都能够从这里走一遭。】
【占领了六合县之后,杜伏威开始发展起来。】
【这个时候,李子通占领了海陵一带,即如今江苏泰州海陵区;原本在长白山得到左才相也已经南下,来到了淮北,江淮一带此时的势力便以三人为首。】
【而很快,可能引发局势变动、并直接对杜伏威造成了影响的事情来了。】
【大业十二年七月,杨广不顾群臣反对,坚决离开京城,南下前往江都。】
【既然杨广要来江都,那江都的治安情况肯定要好好料理料理,总不能让皇帝就这么死在不知道哪个“反贼”手里吧?】
【因此,隋朝开始着手尝试处理江都附近的起义军。】
【而作为距离江都非常近的杜伏威所部,自然是朝廷关注和处理的重点——无他,六合县和江都距离实在是太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