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情况设想到最坏,杨广基本上完全不能控制这群臣子:
现在他确实是对天下早就没有了掌控力,就连江都的官员们也都开始心生他念,杨广连这群人都已经不能做到正常的控制了——因而根本没有了什么翻盘的可能,死亡几乎是必然结果。
可,蝼蚁尚且偷生,英雄更是末路也要一搏。
在这等局面之下,他竟然连最后的挣扎也不挣扎一下了?
不仅不挣扎,就连任何消息都不愿意听了?
要是听了消息,说不定杨广还能准备准备,当然不是说就要反杀,而是准备好逃生路线——可别说他已经看破红尘,不在乎生死,做好了死亡的准备,就等着有人来杀他了。
这种屁话,刘邦根本就是嗤之以鼻。
世上有没有甘心赴死的人呢?
有的,当然有,特别是一些为了大义气节、为了国家家人,虽然刘邦本人还是非常在乎自己这条命,能活就活,但他对于这种人也还是抱有不低的尊敬的。
甚至,刘邦自己,在别无选择、没有其他路的情况下,也不是不能接受自己的死亡。
——但是,那是别无选择、没有第二条路的时候。
在事情走到这一步之前,刘邦会尽全力不让事情走到这一步。他还是很想活的。
就比如项羽,他最终自刎,那是因为他已经自觉毫无出路了,可不是因为他就多么甘心赴死。
而杨广……刘邦更不可能相信他是这种人。
杨广现在要是表示自己已经看淡生死,只管享乐,到时候谁爱来杀他谁就来杀他,刘邦确实不否认有这种可能——但这只是杨广这个时候的想法而已。
这个时候,尽管杨广也已经知道大厦将倾、死亡将至,但也只是“知道”而已,又不是真正面对。
凡事向来如此,知道一件事情要发生,和真的面对这件事情的发生,完全就是两码事。
知道自己要死,和真的死到临头的时候,更是截然不同的事情。
杨广这个时候说不在乎,但当他真的面对死亡的时候,他难道就真的不想要活下去?
所以,别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就大言不惭地说自己如何如何,那都是笑话。
能做准备的时候,就应该用尽全力去做准备,指不定到时候就真的用上了——有退路但不用,真的接受死亡;与最终面对死亡的时候没有任何退路,那完全不一样。
杨广……简直是脑子有疾,而且还是大疾!
【作为被拉入伙的人之一,虎牙郎将赵行枢和时任将作少监的宇文智及素来要好,很多话都能说到一起去;同时,另一个入伙成员勋侍杨士览,又是宇文智及的外甥。】
【因此,赵行枢和杨士览便把大家的计划告诉了宇文智及。】
【并表示,他们最终商议的结果是,在三月月圆的那一天,大家集合起来一起西逃。】
【宇文智及听到这个计划很高兴,但是他却并不同意这个想法,因为他觉得这种做法成功率不高,收益也相当低,完全不符合搏一搏的需求。】
【当然,宇文智及不单单是反对,他也给出了自己的一个计划:“虽然皇上无道,但威势仍存,如今逃跑,与寻死何异?且现今天下大势,上苍要灭亡格隋朝,群雄并起,反叛者不计其数,正是乘势而起、成就大业之机。”】
【而什么才是大业?当然是帝王大业!】
【杨士览和赵行枢把这个计划又通知了司马德戡等人,众人一经分析,顿觉这才是好计划,于是纷纷同意。】
【但虽然同意了计划,首领之人却需要换一换,司马德戡、赵行枢等人告诉宇文智及,要求由他的兄长,时任右屯卫将军的宇文化及担任此次行动的首领。几经协商,宇文智及同意。】
【在这群人把所有东西都商议完成之后,才通知了宇文化及。】
【而宇文化及本身性格驽钝又怯懦,与他弟弟宇文化及的“素狂悖”不同,乍闻这个消息,大为恐惧,神色大变又流汗不止,很久才安定下来,听从了众人的安排。】
【至于为什么要拉上宇文智及和宇文化及兄弟二人,则是因为这两人的身份背景。】
【其父宇文述,从北周到隋朝,一直在军中征战,平定东吴之地,受封右卫大将军;而在杨广夺取太子之位以及登基的过程中,宇文述也是功臣之一,杨广登基后,便为左卫大将军、许国公。】
【而比起杨素的被杨广忌惮,宇文述就大为不同,颇受宠幸,再加上他还善于迎聚敛,深得杨广信任,大业十二年才去世。】
【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有这么一个父亲,受惠多多,先是早年担任太子杨广的护卫官,出入杨广的内宫,又成为太子仆,与杨广的关系越发亲近,即便多次因为收受贿赂而被被罢官,也能很快就被起复。】
【杨广登基后,宇文化及便成了太仆少卿,虽然因为与弟弟宇文智及偷偷和突厥做买卖,杨广大怒,但最终又没有真的出发,而是将他们赐给了宇文述做奴仆——亲爹的奴仆。】
【宇文述去世,杨广就又立刻把两人起复,宇文化及担任右屯卫将军,宇文智及为将作少监。】
【顺带一提,他们还有一个弟弟叫做宇文士及,娶了杨广的女儿南阳公主,不过一向和这两个兄长关系不好,也没有参与到杀杨广这件事情中来。】
【总而言之,以宇文兄弟二人的受宠信情况,以及此时担任的官职,加上宇文述的余荫,他们参与到这件事情中的话,大事就更好谋划——此事要是成功,最终肯定要推举一人称帝,那总也得有一个比较能够服众的人吧?或者,有一个大家妥协之下都能接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