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平定江南
作者:左牵黄右擎苍   汉末:从交州开始制霸最新章节     
    会稽郡地处东南沿海,毗邻交州,两地之间的往来通商极为频繁。得益于地理位置的优势,会稽郡与交州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交州的繁荣昌盛,会稽郡的百姓们对交州的富饶景象心生向往。每当交州的商队抵达会稽郡,总能带来一番热闹景象,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当他们来到会稽郡时,郡内百姓无不为之振奋。面对强大的交州军队,会稽郡的守军纷纷投诚,归顺于这支英勇之师。他们深知,投诚交州,便是投向光明,投向繁荣。

    当队伍抵达位于最北面的会稽郡城时,已经是声势浩大。起初,这支队伍出发时仅有的一万人,在途中不断的招募后,人数已经显着增加,达到了一万五千余人。

    五溪蛮部与交州的骆越蛮部,原本以为豫章郡的征程会如同预期般顺利,未曾想,在这片看似平静的土地上,却遭遇了意料之外的挑战。尽管他们并未遭遇当地武装力量的抵抗,但扬越部族的顽强阻击,却让两支部族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五溪蛮部的勇士们,身着藤甲,手持长矛,勇猛无畏。骆越蛮部的战士们,则以其独特的战鼓和战舞,激励着士气。两支部族联合起来,本想在豫章郡大展拳脚,却不料在扬越部族的防线前吃了瘪。

    扬越部族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设下了层层陷阱,使得五溪蛮部和骆越蛮部的进攻屡屡受挫。他们巧妙地利用丛林、河流等地形,实施伏击,让两支部族陷入了漫长的拉锯战。战事胶着,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士徽站在庐江郡的城楼上,望着远方。他转身对身边的将领甘宁说道:“兴霸,此次你率蛟龙舰队协助我军拿下庐江郡,功不可没。现有一重任需托付于你,即刻前往丹阳郡,为我军再立新功。”

    甘宁抱拳应道:“末将遵命!请问主公,有何战略部署?”

    “丹阳郡城池众多,且大多靠近江边。你率蛟龙舰队沿江而下,务必让那些城池见识到我军的威风。我相信,在蛟龙舰队的威慑下,他们必定纷纷投诚归顺。”

    “主公放心,末将定不负使命,让丹阳郡的城池悉数归顺我军。”

    士徽点头称赞:“好!我期待你的好消息。出发吧,兴霸!”

    甘宁再次抱拳,朗声道:“末将告退!”随后,他转身离去,准备率领蛟龙舰队,沿江而下,征服丹阳郡。

    舰队所到之处,江水为之变色,敌军闻风丧胆。当甘宁的蛟龙舰队沿着江水浩荡而来,那壮观的景象,仿佛江面都被战船的威势所震慑。

    甘宁站在旗舰之上,指挥若定。他的蛟龙舰队,如同一条巨龙,沿着江水蜿蜒前行,所过之处,城池无不臣服。

    丹阳郡的城池,一座接着一座,在甘宁的蛟龙舰队面前,仿佛冰雪遇到了烈日,纷纷融化。城墙上的守军,目睹甘宁舰队的雄壮,听闻士徽的赫赫战功,无不心生敬畏。他们知道,抵抗只是徒劳,于是,一座又一座的城池,在蛟龙舰队的威逼之下,纷纷打开城门,投诚归顺。

    士武率领着五千精兵,浩浩荡荡地抵达了吴郡。吴郡的大小县城纷纷响应,城门洞开,降旗高挂,表示归顺之意。但唯独郡城,那座最为坚固的城池,却紧闭城门,城头上的守军神色严肃,旗帜不倒,仿佛在坚守着最后的尊严。

    郡城的城门,如同一个未解的谜团,紧闭不开,让人猜不透里面的意图。是坚守抵抗,还是犹豫不决,亦或是另有打算,这一切都藏在厚重的城门之后,让人无从知晓。

    士武将军站在军阵之前,目光穿透城池的防御,直视那紧闭的城门。他脸上没有丝毫的焦躁与不安,反而充满了信心与期待。他知道,郡城内的守将和官员,此刻必定在激烈地讨论着未来的去向,权衡着利弊得失。

    理智与智慧最终会战胜固执与恐惧。他相信郡城的人们,在深思熟虑之后,会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于是,士武下令军队在城外安营扎寨,并不急于攻城,而是派出使者,携带书信,向郡城内的守将传达和平的意愿,给予他们时间和空间,去做出正确的决定。

    在战局的压迫下,吴郡陷入了左右夹击的困境。北有强敌虎视眈眈,南有劲旅步步紧逼,吴郡的守军和百姓无不感到形势严峻,人心惶惶。在这危急存亡之秋,吴郡的守将们在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做出了决定。

    吴郡太守府内,气氛紧张而沉重。许贡太守坐在上首,脸色严峻,他的目光在厅内众人身上扫过。厅中的官员和将领们,或是低头沉思,或是面面相觑,都显露出对当前局势的忧虑。

    吴郡太守许贡沉声开口:“诸位,如今大军压境,形势危急。我们必须做出决断,是坚守城池,还是开城投诚士徽将军,请大家各抒己见。”

    赵司马有些犹豫:“太守,我军虽勇,但面对士徽将军的雄师,恐怕难以持久。若战,只怕百姓遭殃;若降,又恐损及我等名节。”

    李参军补充道:“名节固然重要,但百姓的生命更为可贵。士徽将军素有仁德,若我们投诚,或许能保全郡内百姓不受战火蹂躏。”

    张都尉激动地反驳:“参军此言差矣!我等受朝廷之恩,怎能轻易降敌?即便战至最后一人,也要扞卫吴郡的尊严!”

    王县令冷静的说道:“都尉忠勇可嘉,但不可不虑实际情况。若城破,不仅百姓遭难,吴郡也将化为焦土。投诚,或许是我们目前最明智的选择。”

    许贡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各位的担忧和忠心,我都明白。但作为吴郡的父母官,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百姓的安危。若能通过投诚避免一场血战,保全郡内安宁,我想,这也是我们的责任所在。”

    赵司马点头赞同:“太守所言极是,我们应以大局为重。不过,投诚之前,我们是否应与士徽将军商谈条件,确保吴郡百姓和官员的安全?”

    许贡点头:“赵司马所言甚是。我会亲自修书一封,表达我们的归顺之意,并派出使者与士徽将军商谈。希望他能接受我们的诚意,善待吴郡。”

    众官员齐声应诺,虽然心中各有不舍,但为了吴郡的未来,他们最终选择了共同的道路。

    翌日,清晨的阳光刚刚洒满吴郡的城墙,城头上的守军缓缓降下了象征着抵抗的战旗。城门大开,吴郡太守许贡带领着几位文官武将,步出城门,向着两军阵前走去。他们的步伐沉重,但脸上却带着一种如释重负的神情。

    见吴郡守将如此表态,士徽军的将领也纷纷下马,以礼相待。他们知道,吴郡的归顺,不仅意味着这场战役的结束,更意味着这片土地将免受战火的蹂躏,百姓可以重归安宁。

    吴郡的归顺,如同一场及时雨,浇灭了战火蔓延的势头。城内的百姓得知消息后,纷纷走出家门,欢呼雀跃,庆祝这场免于战祸的胜利。

    随着吴郡太守许贡的投诚,自此,整个江南地区如同拼图一般,紧密地拼接在士徽将军的军事版图之下。

    在扬州的各个郡县,士徽将派遣官员与当地世族合作,共同治理地方,推行新的政策,使得原本分崩离析的扬州地区逐渐走向统一与繁荣。

    士徽站在庐江郡的城楼上环视着这片新征服的土地。

    “周瑜才智过人,正是我所需之将。速速派人去寻,务必将他请来共谋大业。”

    荣伟闻言,面色有些尴尬,吞吞吐吐地说:“启禀主公,恐怕……恐怕已经来不及了。一个月前,周瑜便已率领家兵投奔孙策。”

    士徽听后,额头上青筋暴起,眼中闪过一丝凶光,怒视着荣伟:“你为何不拦着他?难道不知道他对本公的重要性吗?”

    荣伟低下头,有些无奈地回答:“主公,您当时并未明确下令要留下周瑜,而且……而且以周瑜的武勇和智谋,我们拦得住吗?”

    士徽沉默片刻,知道自己在这件事上确实有疏忽,便不再追究。

    他深吸一口气,冷声道:“罢了,过去的事不再提。我现在就去写一份名册,上面列出我需要的人才。你给我盯紧这些人,务必将他们找回来。”

    荣伟点头应诺,士徽又补充道:“若是有人不肯归顺,能绑回来最好,绑不回来的……埋了!”

    荣伟听着士徽的话,内心波涛汹涌,复杂情绪交织。他暗自思忖:“主公果然心狠手辣,对待人才也是如此。周瑜的离去,我也实属无奈,谁又能料到他会走得如此决绝。”

    他心中掠过一丝不安,知道自己这次虽然没有直接的责任,但在士徽眼中,或许已经留下了办事不力的印象。荣伟暗下决心,接下来的任务一定要完成得漂亮,不仅要找回名单上的人,还要确保他们能为主公所用,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希望能在不伤害他们的前提下完成任务吧。”荣伟在心中默默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