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散装玉米的困境
作者:梁三十   缺钱?我拥有一个黄金星球!最新章节     
    胜利粮库接收的十分顺利,奥达洛夫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界山贸易的效率。

    首先人员这一块,奥达洛夫把过去粮库干活勤快老实的一部分人找了过来,通过韩美娟和罗秀丽的面试后,迅速投入了工作。

    这也得益于界山贸易提供了当地就业岗位平均工资一倍以上的薪资待遇,那些原粮库的职工本来回家之后一筹莫展,不知道去哪里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没想到,老厂长一个电话,把他们召了回去,说是能回原来的地方上班,还是原来的岗位职责,但是工资却几乎翻倍。

    他们兴冲冲的回了粮库,才知道粮库已经易主,他们加入的是一家全外资公司。笔试很顺利,毕竟是自己干了多年的工作,某些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已经成了习惯。

    面试就没那么轻松了,面试官是来自龙国的人,他们除了工作经验外更注重理论知识和工作服从性,过去那种吃大锅饭混日子的情况是别想了。

    工作任务也不算轻松,毕竟过去一大堆人干的活儿只剩下几个甚至是一个,但公司给的也是真多,加班费更是让人眼红。

    所有通过面试的人,无一例外,都留了下来。

    他们招聘做的如火如荼,本地的粮商也找上门来了。

    尼古拉耶夫州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人口众多,有600多个农业企业和4300多个农场,农业用地总面积超200万公顷,水浇地面积达20万公顷,州人均耕地1.3公顷,农业人口人均可耕地面积超过11公顷。

    这些粮商很多都是农场主,他们除了经营自己的农场外,还有自己的渠道收购和储存粮食。

    原来,界山贸易的招聘,引起了本地粮商的注意。他们旗下也有不少粮库,很多工作人员都被高薪吸引,跑到界山贸易来面试。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各大粮商本来是要兴师问罪来的,但没想到界山贸易给了他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界山贸易收粮食,各种谷物都要,小麦,大麦,玉米、葵花籽什么都要,价格虽然和出口的产品持平,不会让他们多赚多少,但架不住界山贸易的量实在太大。

    他们声称要在短时间内填满库区的粮仓,上帝保佑,那可是库容1000万吨的超大型粮库,都装满了得多少粮食?

    本地的几个大粮商都激动起来,他们有些怀疑,这个界山贸易的体量,能不能吃下这么大的量。

    这家公司来自龙国,毫无疑问他们是要做出口贸易的。龙国这些年来,对农产品的需求简直是没有止境,光去年就进口了玉米和小麦加起来就有上千万吨,是本地粮食出口的第一大国。

    这个界山贸易公司很可能背后站着龙国,是龙国在本地的粮食贸易集散地。

    本地的大运输公司也都找上了界山贸易,毕竟粮食运来粮库运费是卖方结算,但运出去总是要自己花钱的。

    但没想到界山贸易表示,粮食运输会动用自己的车队,无需外包。这些大运输公司很是惊奇,因为按照粮库的库容来说,界山贸易起码要买数百辆运输车,才能完成短时间内装满远洋货轮的任务。

    众所周知,一般的远洋货轮装载散装玉米或者大麦,一次能拉5-10万吨,比较常见的远洋货轮一般都是拉5-7万吨的粮食。

    一辆卡车可以装载30-40吨粮食,按照最大装载40吨算,要1750车次,至少两百辆车不停地运输一个星期才能装完。

    除非粮库每天不停地卸货,要不然养这些车辆和司机是不合算的。

    运输公司也没有强求,坐等界山贸易忙不过来的时候,临时找车,他们好坐地起价。

    各大粮商的谈判倒是很顺利,价格谈妥后,公司的质检人员出发,开始对粮食进行抽检,检验合格后,一车车的粮食开始进入库区。

    幸亏招聘来的工作人员很多都是粮库的老员工,前期准备工作加班加点的干,在粮食进来之前,已经把几个粮仓的前期维护工作做好了。

    这是他们以前很少经历的加班,但没有人有怨言。一是在家闲赋的这几个月,他们吃够了没有工作,挣不到钱的苦。二是入职当天,公司考虑到他们的实际情况,先预支了一个月的工资,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第三就是公司承诺的加班费是真多啊,按照这个加班费计算,本月的工资起码要翻倍,手头拮据的他们恨不得天天加班,把加班费挣到手软才好。

    张山对员工的表现十分满意,看来西方人也不全是那种到了下班点转身就走的人啊,殊不知这一批人缺钱已经到了极致,换到欧罗巴国家,想让这些人加班就没那么容易了。

    粮库很快热闹起来,传送带轰隆作响,日夜不停,很快就装满了第一座粮库,开始装第二个粮库。

    张山趁着传送带维护的一天,晚上来到了粮库。

    看管粮库的保安队是国内调来的,看到张山进入库区,保安队长向张山敬礼:“张总好!”

    张山看了看保安队长,似曾相识,于是问道:“你是新库那边的李。。。李。。。”

    “张总,我叫李来福!”

    “对对,李来福,什么时候到的?”

    李来福兴奋的说到:“到了好几天了!”

    “行了,召集库区的所有人,今晚全员放假,你现在的任务是找出所有人,30分钟内撤出库区。”

    李来福十分兴奋,在国内的时候,只要张山来库区,就意味着放假,而且工资一分不少,想不到来了本地,依然如此。

    李来福刚要转身去通知,张山一把拽住了他:“先带我去监控室看看!”

    李来福带着张山走进小楼,看到了全套崭新的监控设备,于是问道:“这是国内带来的监控装备?”

    “是的,昨天刚刚调试好,工程师也是国内来的,原先他们的监控功能太差劲了,又是外文,根本看不懂。”

    张山点点头:“去通知人吧!”

    李来福敬礼后,带着监控室的人离开,张山看了一眼监控室密密麻麻的几十个监控器,发现监控有红外功能,库区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都显示出绿色的影像。

    监控里的李来福按动了手中的无线对讲机,正在库区巡逻的安保人员陆陆续续往门口走来,列队后,李来福说了些什么。

    张山好奇的点开了屏幕上显示的麦克风图标,声音传来:“。。。所以张总体恤大家的辛苦,特意给大家放了假,大家回去好好休息,以更饱满的态度迎接明天的工作!解散!”

    众人鼓起掌来,然后三三两两向大门口走去,李来福收拾好东西,回到了监控室,向张山敬礼。

    “张总,人员都已遣散,请指示!”

    张山笑道:“没事你也回吧,走时候把门锁好。”、

    等张山在监控里看到李来福出了厂区,并把进出人员的小门关好后,张山这才放下心来。

    监控室巨大的操作台都是龙国文字标识,张山很快找到了关闭的按钮,关掉监控后,张山先跑到门口,把门全部反锁好。

    这才放心的拿出小电驴,直奔已经装满的粮仓。

    爬上高高的台阶,打开粮仓内部的防爆灯,进入顶部的观察口,张山犯了难。

    仓内全是玉米,在进料口的部位堆起了一个不规则的小山。

    他以前从没收过这种散货,大块的金属好收,这散货应该怎么办?整个容器放进空间是不可能的,这个仓里全是玉米,总重量接近10万吨,自己的能力撑破天也就一次收个一百多吨,还得是整体的物件。

    他挠了半天头,也没想好应该怎么办。

    于是决定,顺着仓内的梯子先下去看看。

    踩在咯吱作响的玉米粒上,张山蹲下去开始收玉米,可只有手碰到的玉米被收了起来,1分钟过去,张山估计自己也就收了百十斤玉米。

    这个收法,自己怕不要是收到天荒地老了?

    张山万万没想到,自己的收货大业会被卡在这个上面,如果找不到行之有效的方法,自己在本地的事业就会沉戟折沙。

    他盘腿坐在玉米粒上,开始在空间里寻找合适的家伙事儿。

    他首先找到的是一个40尺长的集装箱,伸手抛载在玉米粒上,玉米粒吱嘎作响。

    不行,自己一铲子一铲子往里面装得累死,于是伸手把集装箱收了起来。紧接着他灵机一动,把胳膊插进玉米粒中,然后放出了集装箱,果然玉米粒被顶起了一个大包,然后玉米粒哗啦啦的灌入集装箱。

    张山连滚带爬,才逃避了被集装箱吞噬的命运。

    在重力的作用下,集装箱很快被灌满。

    张山伸手摸到了集装箱,但是没有直接收,而是先找了根绳子,把自己系在旁边的梯子上,然后才收起了集装箱。

    瞬间,脚下的玉米出现了一个大坑,四周的玉米向这个大坑涌过来,要是张山没有绳子,保不齐就被卷进去。

    张山暗想:“这也不是个办法,一次虽然能够装20多吨,但这个方法效率也不是很高啊!”

    张山总结了一下,东西必须放在自己能“拿得动”的容器里,才能被视作一个整体,可以一次性的放进空间。

    在国内的新库收钢铁就是如此,那些钢筋虽然不在同一个容器里,但是他们是由钢筋捆扎在一起的。也就是说,这些物品在外界,必须是在同一介质下,理论上能被移动的才可以视为整体。

    保鲜库的钢架就是如此,那些摆放在钢架上的水果蔬菜,理论上是能被整体拿起来的,所以可以视为整体,可以一次性收进空间。

    自己放出集装箱的时候,集装箱是占据了实际上的某一个空间,所以把玉米粒都挤开了。

    按照这个理论,自己是不是能从出料口想想办法。

    想到这里,张山来劲了,他急匆匆的爬出粮仓,下了台阶来到了出料口。

    这个出料口是利用重力,用阀门控制,把粮食直接装入车辆,由机械控制每次出料量。

    张山默默盘算了一下,他在空间里一顿翻找,在地上放出了自己收的最大的铁板,一块4米长8米宽的巨无霸铁板。

    这东西是高颖给他收的钢铁厂剩余产能之一。

    他打算拿这种厚度达到1厘米的钢板给自己焊接一个巨大的容器。在干活儿之前,他先计算了一番。

    这种厚度的钢板他至少需要5块,自身重量就达到了100多吨,再加上装满玉米差不多就是200吨的重量,应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

    说干就干,张山先放出了一对集装箱,两个集装箱之间留了一道很窄的空隙,然后把钢板插进去,让钢板正好立在地下的钢板上。

    于是张山小心的挪动集装箱,拿出电焊设备,开始焊接。

    他焊工的手艺虽然不怎么样,但也还算熟练,很快,一个巨大无顶的金属箱雏形就出来了。

    张山害怕钢板自身的重量会压垮自己,于是又找出了很多现成的钢筋在内部横七竖八的做了很多加强筋,这才让摇摇晃晃的金属箱立住了。

    张山很怀疑,这东西里面放满玉米,会不会当场爆掉。出于安全考虑,张山爬出来后,在钢板外边,又加焊了一圈加强筋,于是当张山甩掉一脑门汗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一个奇丑无比,满是乱七八糟焊点的巨大金属箱。

    张山先试着收起这金属箱,倒是很容易。

    然后把金属箱放在出料口正下方,打开了放料阀门,汹涌的饿玉米粒倾泻而下,几十秒装满了这个容积一百多立方米的大铁箱子。

    大铁箱肉眼可见的边缘钢板微微鼓起,但并没有崩溃的迹象。

    张山满意的点点头,这个金属箱是丑了一点,但还是挺结实的。他站在控制阀边上,手里紧握着和金属箱焊在一起的一根空心钢管上,看到差不多满了,瞬间收起了金属箱,在空间里把玉米移出来,把金属箱摆回原位。

    倾泻的玉米粒一粒都没有撒,张山见状大喜,总算有了快速装卸的工具了。于是把卸料口的开关,放到最大,玉米滑落的声音更大了。

    这个开口程度,是一般装卸时候绝对用不到的,只在某些特殊情况才可能使用,张山估计这个速度,装满一箱子仅仅十几秒

    屋子里尘土飞扬,张山赶紧找出防尘面具和防尘眼镜戴上。

    差不多满了就收,就这个效率,张山足足干了3个多小时,眼看已经来到了夜里2点多。等张山最后一箱收完,里面做支撑的钢管已经被玉米打磨的闪闪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