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回神京
作者:廿米居士   红楼:穿越贾珠,李纨直呼受不了最新章节     
    林丹汗的崛起,最应该感谢的人是贾珠,如果不是贾珠一战打残了大金,哪还有林丹汗什么事。

    分裂的蒙古不可怕,但是统一的蒙古,可是上帝之鞭。向西一路打到了多瑙河区域,除了英法西班牙和葡萄牙,差点打穿整个亚欧大陆。

    不仅仅只是蒙古,任何一个民族,或者任何一个政权,只要能够团结,都能够发挥不可思议的力量。

    看上去很简单,但实际上很难,非常难。

    团结的道理,蒙古诸部落不懂吗?

    没人比他们更懂团结的力量了。但是,统一之后的首领只有一个,谁来做这个天下共主呢?

    这个世界有人为了部落的团结,就甘愿献出自己的土地和人民,把自己家族的生命交给别人,引颈就戮吗?

    应该没有吧。

    就算有,也是极个别的少数,而位高权重却甘愿放弃的人就更少了。

    武力征服也没有那么容易,你能征服十年,还能征服一百年吗?你能征服一代人,还能征服几代人吗?

    一旦征服者取得一定的成绩,一定会逐渐懈怠,最终和被征服者的实力相近。

    接下来,就是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故事,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武力只是一时的,文化认同才是永久的。

    先武力征服,再统一文化,就会形成根深蒂固的观念,这种观念就可能控制数百年,数十代人。

    有些观念是新的统治者需要消灭的,有些观念是新的统治者需要维护的。

    比如大一统的观念,对于任何一个政权的继任者,都是需要维护的,这是被不断强化了几千年的观念。

    陈胜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很幸运,陈胜最后并没有取得胜利。如果陈胜最终取得了胜利,这句话就一定不会出现在历史上。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可能变成:上天降子,代天牧民。

    像这种观念,虽然说的是事实,但却是千古第一反话,是任何一个政权都不可能容忍的。

    像蒙古这种以放牧为生的民族,天生就不会形成统一的观念。

    草场就那么大,人与人之间肯定越分散越好。

    所有人都聚集在一起,畜牧就没办法保证大家的生存了,只能通过暴力掠夺。

    所以,和中原人以种植为生不一样,蒙古人天然就不具备统一的思想。

    我所说的是统一,而不是统治别人。

    统治别人,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愿意的。统一对绝大多数人都意味着,被别人统治。

    皇权社会,除了皇帝一个人,都是被人统治的,所以统一就意味着,愿意被别人统治,要形成这种观念也是不容易的。

    说完了漠南蒙古的形势,再把视线拉回扬州。

    贾珠等人也来了江南三个多月了,总不可能一直待在扬州。

    贾珠在江南做了这么多事,但救治林如海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林如海的身体也好的差不多了,后面再好好调养就行了,也是时候该离开扬州了。

    黛玉也想多陪陪父亲,直到林如海说,等新的巡盐御史上任,他就去神京,这才把黛玉劝住。

    贾珠先去了一趟江南大营,考虑要如何将世子带走。

    谁知道,被李叔正告知,陛下已经下令将世子放了。

    早知如此,抓住世子的第一时间就应该把他送进神京。不过,也无所谓,反正贾珠和他也没有深仇大恨,他在哪儿,对贾珠而言都不重要。

    贾珠又去见了王大柱和王二柱,有了贾珠的资金支持,已经在江南的好几个城市都有了据点,以后培养的人才只会越来越多。

    贾珠把守卫林府的一百暗卫都带回了金陵,还是让他们在王大柱这儿才能发挥最大价值。

    随着据点的增加,他们都可以成为各个据点的负责人,然后全面开花。

    第一批的八十暗卫,除了留二十人保护林如海,其他人,贾珠都决定带回神京。

    之前的一百二十人,主要都是做府内的各种杂事,专门的护卫都没多少。

    有了这六十人,贾珠才能把他们派出去做事,算是第一批专门做情报工作的人。

    反正来都来了,又去甄史王薛几大家族辞行,最后还去见了贾雨村,才又回了扬州。

    回扬州先去和运盐使司的欧阳德交接了扬州盐务,又去找了江春三人,吩咐他们有事可以去金陵找王大柱。

    过了两天,贾珠带着贾琏、黛玉和护卫们,登上了回神京的船。

    来的时候,因为着急林如海的病情,才星夜兼程走陆路。现在又没必要抢时间,自然是水路更舒适一些。

    来的时候是春天,现在都秋季了。

    还好走的水路,水汽蒸腾,不怎么热。

    赶路的日子,一行三人又开始了钓鱼,只不过由林如海变成了黛玉。

    虽然黛玉也不怎么喜欢钓鱼,但是总比在船上无所事事要好玩些。

    来江南一趟,既没有在扬州见识一下瘦马,也没有在金陵去秦淮河逛一次,感觉白来了。

    碰到别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去过江南,怕吃饭只能去小孩那桌。

    不知道贾琏去过没有,虽然大部分时间,贾琏都和贾珠在一起,但他自由活动的时间还是有的。

    偶尔坐一下船是蛮新鲜的,但要坐十几天,也不怎么好受,离开了地面,就有一种飘忽的感觉。

    贾珠在船上也没什么事,就抽空先把给隆正帝的奏折写好,简单汇报一下此行工作。

    除此之外,贾珠就开始了自己的烧烤大业。

    在船上这些天,喝鱼汤都喝腻了,必须改善一下伙食。

    烧烤这种烹饪手法,从远古时期就有,但贾珠这几年好像还真没怎么吃到过,难道是贵族家庭都不喜欢烧烤?

    贾珠的烧烤,主打一个食材新鲜,上一秒还在水里蹦跶,下一秒就上了烧烤架。

    贾琏和黛玉也不钓鱼了,几人就围在一起,一起看贾珠操作。

    炭火在欢快地跳跃,发出噼啪作响的声音,火光点点,炙烤着金黄的烤鱼。

    烧烤架旁,各种调料瓶一字排开,从调味的盐、胡椒,到提味的孜然、辣椒粉,再到增香的蒜蓉、葱花,应有尽有。

    随着鱼肉在炭火上慢慢翻烤,金黄色的外皮逐渐变得焦脆,内里却依然保持着鲜嫩的肉质,诱人的香味四散开来,引得两人频频吞咽口水。

    烤好一条,贾珠先递给黛玉。貌似烧烤更有参与感和氛围感,黛玉只觉得这鱼比以前的都好吃,吹着清凉的微风,享受着新鲜出炉的美食,露出了浅浅的微笑。

    然后才是贾琏和贾珠自己,最后,贾珠让丫鬟护卫们也都试试。

    笑声、赞叹声、以及偶尔因辣味而发出的吸气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馨而欢乐的画面。

    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留下的只有满满的幸福回忆和味蕾上的无限愉悦。

    过了二十多天,众人才到了神京城。

    荣国府安排了轿子和马车来接,贾珠这才反应过来,貌似此行没给大家带礼物回来。

    不过,也没什么好带的,总不可能带一个江南女子回来吧。

    问题不大,等九十月份去信让王大柱他们去苏州弄一些大闸蟹来,就当是补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