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叹大唐往昔盛景殇
作者:周公成子   屈尊归来最新章节     
    有一次,李龟年应邀到岐王府中作客。当客人到达之后,家伎们开始演奏音乐,那乐声刚刚响起,李龟年就像一个敏锐的音乐侦探,立即说:“这是秦音的慢板。”隔了一会儿,他又像一个精准的预言家,说道:“现在正演奏楚音的流水板。”懂得音乐的岐王在一旁点头称是,就像两个音乐的知己在无声地交流。音乐结束后,岐王为了表示对李龟年的敬重,特地赠以“破红绡、蟾酥纱”这样一些珍贵的丝织品。

    他放下这些珍贵的丝织品,径自掀起隔开宾客与乐人的帷幕,把擅长弹奏秦音的乐人沈妍手中的琵琶拿了过来,尽情地拨弄起来。那一刻,他仿佛进入了一个只属于自己和音乐的世界,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就像是飞蛾扑火,炽热而纯粹,看起来他喜爱音乐已经到了目中无人的地步。大约岐王李范也不会怪罪他,因为岐王向来对音乐家是十分尊重的,他就像一位宽容的长者,理解并包容着李龟年这种对音乐的痴迷。

    “安史之乱”后,唐宫中的乐人就像被吹散的蒲公英,四处逃散,流落异乡。李龟年也流落到了民间,他的命运如同从云端跌入了泥沼。安史之乱过后约十年,杜甫在湖南潭州遇到了李龟年,那时他们的年纪都已不轻,岁月在他们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故人相聚,就像两条曾经奔腾的河流,在经历了无数的曲折后再次交汇,自然是感慨万分。杜甫看着眼前这位曾经在宫廷中风光无限的音乐家,如今却如此落魄,心中的情感如同汹涌的潮水,难以抑制,因此即席赋诗一首:“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首诗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他们曾经的辉煌和如今的沧桑,每一个字都饱含着深深的叹息。

    李龟年在湘中漂泊的年代,当然仍然是以他的本行音乐来换取衣食。有一次,他在湘中采访使的宴会上唱歌,第一首唱的是王维的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他的歌声如同一只温柔的手,轻轻拨动着人们内心深处那根思念的弦。那红豆仿佛就在眼前生长,每一个音符都像是红豆的化身,饱含着深深的思念之情。这思念不仅仅是对远方爱人的思念,更像是对往昔盛世的思念,对曾经宫廷生活的怀念。

    第二首他仍然唱的是王维的诗:“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当他唱出这首诗时,就像是一位孤独的旅人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那清风明月仿佛也染上了相思的色彩,他的歌声如同穿越了时空,将人们带到了那个离别的场景。征人远去,留下的是无尽的思念和等待,而李龟年的歌声就像那等待中的归雁,带着一丝希望,却又充满了无奈。他唱起这些曲子,不仅勾动了自己的兴亡之痛与个人的无限愁思,也深深地打动了听众。听众们就像被施了魔法的木偶,沉浸在他的歌声中,对大唐盛世——开元、天宝年间的种种繁荣有着无穷的回味与眷恋。李龟年在唱完这些歌曲后,忽然觉得心头剧痛、头昏眼花,就像一艘在暴风雨中航行的小船,突然失去了方向,不禁昏倒在地。四天以后他才从昏迷中清醒过来,对家人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二位妃子令我教他们的侍女兰苕唱祓禊歌(一种超度亡灵的歌),教了四天,他们就让我回来了。”于是,有好事者就在李龟年昏倒的地方建了一座“二妃庙”以示纪念。看起来李龟年对唐明皇的感情很深,他就像一位忠诚的臣子,即使在王朝覆灭之后,依然怀着深深的眷恋。这种感情不仅仅是因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教思想的束缚,更重要的恐怕是他和唐玄宗李隆基有着共同的爱好,他们都是真正的音乐家,是“知音”。

    野史记载中,唐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彭年、鹤年兄弟三人皆有才学盛名。彭年善舞,他的舞蹈如同春风中的柳枝,轻盈而富有韵律,每一个动作都像是在诉说着一个美妙的故事。鹤年、龟年能歌,他们的歌声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尤妙制《渭川》的他们,就像一群拥有神奇魔法的工匠,打造出了一件绝世的音乐珍宝。特承顾遇的他们,于东都大起第宅。那宅第的僭侈之制,逾于公侯。宅在东都通远里,中堂制度,甲于都下。(今裴晋公移于定鼎门南别墅,号绿野堂)其后龟年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赏,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则杜甫尝赠诗,所谓“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值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崔九堂殿中监崔涤、中书令湜之弟也。(出《明皇杂录》)

    又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开元《天宝花木记》云,禁中呼木芍药为牡丹)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因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会花方繁开,上乘照夜白,杨贵妃以步辇从。诏特选梨园弟子中尤者,得乐十六部。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捧檀板,押众乐前,将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遂命龟年持金花笺,宣赐李白,立进《清平调》辞三章。李白就像一位醉酒的仙人,虽宿酲未解,却欣然承旨,援笔赋之。辞曰:“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晓拂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庄。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龟年遽以辞进。上命梨园弟子,约略调抚丝竹,遂促龟年以歌。太真妃持玻璃七宝盏,酌西凉州葡萄酒,笑领歌意甚厚。上因调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将换,则迟其声以媚之。太真饮罢,敛绣巾重拜上。龟年常语于五王,独忆以歌得自胜者,无出于此,亦亦一时之极致耳。上自是顾李翰林,尤异于他学士。高力士终以脱靴为深耻。异日,杨贵妃重吟前词,力士戏曰:“此为妃子怨李白,深入骨髓。何反拳拳如是?”太真因惊曰:“何翰林学士能辱人如斯?”力士曰:“以飞燕指妃子,是贱之甚矣。”太真颇深然之。上尝三欲命李白官,卒为宫中所扞而止。玄宗皇帝改为唐玄宗李隆基,太真妃改为杨贵妃之后,这段故事更像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展现出了大唐盛世宫廷生活的奢华与文化的繁荣。

    在那个充满诗意与音乐的时代,李龟年就像是一颗璀璨的音乐之星,在宫廷与民间的天空中闪烁。他的音乐才华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焰,无论是在宫廷的盛宴上,还是在民间的小聚中,都能散发出迷人的光芒。

    在宫廷中,他是备受瞩目的明星。他的歌声与演奏,是宫廷宴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璀璨的珠宝点缀着华丽的皇冠。当他站在宫廷的舞台上,手持乐器或者引吭高歌时,周围的一切仿佛都黯然失色。他的每一个音符都像是经过精心雕琢的宝石,镶嵌在大唐盛世的文化殿堂之上。他与其他音乐家、诗人的合作,更是如同星空中的星星交汇,擦出绚烂的火花。例如与李白的合作,那《清平调》的演唱,就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梦幻之舞。李白的诗词为他的演唱提供了灵魂,而他的歌声则赋予了诗词灵动的生命。唐玄宗李隆基的玉笛伴奏,杨贵妃的赏酒聆听,这一切都构成了一幅和谐而美妙的画面,仿佛是上天特意安排的一场艺术盛宴。

    然而,安史之乱如同一场凶猛的洪水,冲毁了这一切的美好。李龟年从宫廷的云端跌落至民间的尘埃。在民间,他的音乐不再是宫廷中的高雅娱乐,而是变成了一种倾诉,一种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悲叹。他的歌声中融入了更多的情感,那是一种对失去的家园、逝去的繁荣的深深眷恋。每一次演唱,都像是在讲述一个古老而悲伤的故事,让听众们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之中。他在江南的土地上流浪,那江南的山水虽然美丽,但在他眼中却充满了忧伤。他就像一个失去了方向的行者,音乐是他唯一的伴侣,也是他与过去联系的唯一纽带。

    他在民间的演唱,也让更多的普通百姓感受到了大唐宫廷音乐的魅力。他的歌声如同春风吹过大地,虽然带着一丝寒意,但却唤醒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那些曾经只属于宫廷的旋律,在民间的小巷、集市中流传开来。他成为了一个文化的传播者,将大唐盛世的音乐文化带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李龟年与唐玄宗李隆基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君臣,更是知音。唐玄宗李隆基对音乐的热爱,让他对李龟年格外赏识。而李龟年对唐玄宗的忠诚,也不仅仅是因为君臣之礼,更是出于对这位知音的敬重。他们共同创造了许多美好的音乐回忆,无论是在宫廷的音乐创作,还是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他们都能心有灵犀一点通。这种知音般的关系,在安史之乱后的分离中,变得更加令人感慨。李龟年对唐玄宗的思念,如同绵绵不绝的江水,永远流淌在他的心中。

    李龟年的一生,就像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音乐史诗。他见证了大唐从盛世到衰落的全过程,他的音乐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着变化。从宫廷的华丽到民间的质朴,从兴盛时的欢快到衰落时的悲怆,他的音乐始终是那个时代的写照。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音乐家的个人传奇,更是大唐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就像一颗音乐的种子,在大唐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虽然经历了风雨的洗礼,但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之中。

    李龟年在民间的音乐活动,也对当时的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演唱风格、演奏技巧,被许多民间艺人所模仿。他所演唱的曲目,也成为了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就像一颗投入湖中的石子,在民间音乐的湖泊中激起了层层涟漪。

    他的音乐传播范围越来越广,甚至影响到了周边地区。他的故事和音乐,随着商人和旅行者的脚步,传播到了更远的地方。在一些偏远的地区,人们虽然没有见过大唐宫廷的奢华,但却通过李龟年的音乐,感受到了大唐文化的魅力。他的音乐成为了连接大唐与外界的一座桥梁,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个伟大的王朝。

    在他的晚年,尽管生活困苦,但他对音乐的热爱从未减退。他仍然坚持演唱和传授音乐知识,他希望将自己的音乐传承下去,就像传递一个珍贵的火种。他的弟子们也继承了他的音乐精神,在各地继续传播着他的音乐。

    李龟年的音乐,是大唐盛世的一个缩影,也是那个时代人们情感的寄托。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音乐也将永远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成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江南水乡,烟雨朦胧。一座古旧的戏台上,李龟年怀抱琵琶,缓缓登场。他身形佝偻,满脸沧桑,那浑浊的眼眸中却闪烁着一抹不易察觉的光芒,仿佛藏着无尽的故事。

    台下稀稀落落坐着几位听客,他们或沉默不语,或轻声叹息,皆被李龟年身上散发的苍凉气息所感染。李龟年轻轻拨弄了一下琵琶弦,那清脆的声响在寂静的空气中回荡,仿佛瞬间将人们带回到了那遥远的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