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郑娟?
作者:仰望星空的青牛   四合院:开局西跨院,不差钱!最新章节     
    师伯接过纸,仔细地阅读起来,眉头紧锁,显然是在深思这方子的合理性。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陈安尝试这个方子。

    接着,师伯叫来值班的叶天明,

    让他和学徒一起将医馆中的药材每样都抓了一两,然后仔细包好放到了一个藤条手提箱中。

    现在医馆每天从早上8点开门到晚上9点关门,晚上有急诊还要随时准备接诊,所以安排人员轮流值班是必不可少的。

    然后,师伯亲自把珍藏室中的药材各取了一份,包括两支野山人参,一支参龄25年的,一支35年的。

    他郑重的将这些药材放在另一个藤条手提箱中,让陈安明天出发前过来再拿走。

    关于药材的费用问题,师伯表示不需要陈安出钱。

    一方面,珍藏室的药材中有陈安母亲的一份,他可以直接取用;

    另一方面,保和堂的房租租金还有一部分结余在他那里寄存。

    陈安这才了解到,保和堂开始合营后,医馆继续租用他们家的一进院,每年需要支付1500元的租金。

    租金标准是每月1元\/㎡,房间面积共120㎡,加上一进院子的面积,每月租金125元。

    至今九年共收租金元,这些租金主要用于滨海农场的前期建设和部分名贵药材的收购。

    目前还结余3500多元,支付陈安购买药材的费用绰绰有余。

    陈安心中不禁感慨万分,父母的家底确实丰厚,但他也明白这些财富来之不易。

    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些资源,尽快强大起来。

    事情办妥后,陈安向师伯一家道别,带着满满的感激和感慨返回了老宅。

    回到家后,陈安完成今天的恢复锻炼,洗漱休息后,便进入了虚拟空间学习。

    今天他要配合智子对野山人参的意外发现进行深入的模拟试验,

    并练习熬制药材的技巧,为将来炼制淬体药液做好充分的准备。

    .......

    翌日清晨,陈安如常早起,晨练后,选择了一家不大的国营饭店用过早餐。

    当他回到老宅时,医馆的大门已经敞开,师伯正在指导伙计和学徒们忙碌地整理药柜、擦拭桌面和柜面。

    陈安悠然步入医馆,大堂宽敞明亮,两个房间被打通,形成一片开阔的空间。

    正对大门的是一排井然有序的柜台,其后是装满药材的中药柜。

    柜台的东侧是医生坐诊台,再往东,一间房被巧妙地分隔成了两间,分别是师伯的问诊室和医馆的办公室。

    最东侧的房间则是治疗室,用于正骨、针灸、推拿等治疗。

    而柜台的西侧则是收费处,西侧第一间房是药房,用于药材的炮制、制作和存放。

    最西侧的房间则是宿舍,供值班人员休息使用。

    此时,医馆里每个人都忙碌着,为即将开始的营业做最后的准备。

    突然,一个忙碌的身影吸引了陈安的注意。

    那是一位年约十二三岁的少女,虽然身材娇小,但她的美丽却让人难以忽视。

    她有着一张瓜子脸,一双宛如秋水般的大眼睛,闪烁着点点星光。

    红唇饱满柔软,瑶鼻娇俏玲珑,为她的面容增添了几分秀气。

    她梳着简单的麻花辫,几缕秀发垂在额前,显得整张脸更加小巧可爱,充满了少女特有的活力。

    尽管她略显瘦弱,但脸上的胶原蛋白依然可见,透出一种健康的美。

    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碎花短袖,虽然简单却难以掩盖她精致的锁骨。

    外套上带着补丁,但穿在她身上却显得格外娇小玲珑。

    看到她,陈安不禁感叹古人所说的“豆蔻年华倾国倾城”果然名不虚传。

    如此美人,长大后必定倾倒众生。

    “娟子,我说过,你平常不用过来帮忙,你在家帮你母亲就行。”

    这时,师伯的声音打断了陈安的思绪。

    少女乖巧无比地应了一声,但依旧坚持把手中的活儿忙完,然后才向师伯打招呼后离开医馆。

    师伯无奈地摇摇头。

    “师伯,这女孩儿是?之前没见过。”陈安走到师伯身边问道。

    “陈安啊,吃过早餐了?下次直接来家里吃吧。”

    师伯见陈安过来招呼道,接着语气无奈道:“她叫郑娟,是我们医馆一个小患者的姐姐。”

    师伯见陈安感兴趣,便接着说道:

    “那是年后,我参加了一次省里组织的全地区巡回义诊,在吉市遇到的小患者,名叫郑光明,今年才3岁,患有先天性弱视。

    由于娘胎里营养不足又早产,视神经发育不完全,眼部经络堵塞。

    好在发现得及时,还可以治疗。

    但治疗起来比较麻烦,需要一个小手术和后期的长期按摩、针灸刺激神经,并辅以用药,才能治愈。

    手术后,再治疗大概半年才能改善视力,一年左右才能恢复正常。

    但是,郑家家庭情况不好,只有他们姐弟与母亲相依为命。

    郑母是个小贩,在电影院门口摆摊卖冰棍、瓜子、糖葫芦为生,一人拉扯两个孩子。

    我看孩子可怜,家里情况特殊,就和义诊组商量,同意为他免费治疗,

    但是长期治疗需要他到沈州这里,郑母倒也决然,为了孩子,举家跟到了沈州。

    现在,在妇联的帮助下,他们在附近安顿了下来。

    光明定期来医馆治疗,而郑娟这孩子很要强,感激医馆的帮助,所以每天一大早都会过来帮忙打扫卫生。

    我多次劝她不用来,可她就是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