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朕意已决,择日西征
作者:任葭英   平城赋最新章节     
    “自……自然不是……”众臣面面相觑,慌忙应声。

    闻言,崔浩冁然一笑:“那么,我们何不借着攻伐河西之事,先试演一番呢?”

    跨过长江,一统天下,是大魏皇帝的平生之志。谁敢说个“不”字?

    崔浩词锋咄咄,毫无停歇的意思,又逼出一句:“笔头公先前说,姑臧无水草,请问您这话是从哪里听来?”

    古弼睇向李顺,李顺索性昂首道:“我说的。”

    崔浩掩口一笑,意甚不屑。

    李顺被他的态度激怒了,眯了眼,道:“鄙人虽不才,但出使河西十二次之多,想来还是比那些足不出户的人,更有发言权。”

    崔浩、李顺二人本是姻亲,但两人私下里却互相猜忌,针锋相对。这也是一桩奇事了。

    听了李顺的话,崔浩掸了掸袍袖,眼角的笑意填满了细褶:“若说是数钱的发言权,高平公的确是有的。”

    “你什么意思?”一听这话,霎时间李顺面如紫枣,一双蜂目狠狠蜇住他。

    “没啥意思。好了,你来说说水草的事情吧!”

    堂中,公卿们言辞凿凿,一番激辩在所难免。屏风之后也竖着一双耳朵。

    直至崔浩、李顺辩得面红耳赤,拓跋焘才踱出屏风,一脸肃色地扫视众人。

    众人方知,先前的言辞都被皇帝听了去,脑中无不飞转如轮,仔细思度之前的言辞。

    未曾开口的人,反倒是舒了一口气。

    “朕意已决,择日西征。伯渊,那件事,你尽管去办。”

    崔浩,字伯渊。

    “喏。”

    众皆俯身听命,心里暗想道:原来他俩早就说好了,只不知那件事是什么事。看来,皇帝始终最信赖的人,只有白马公!

    如此一想,再偷觑崔浩一眼,众人眼底都沉潜着羡妒的光。

    一霎时,崔浩想起多年前的一桩事。

    那还是泰常八年冬天的事,整个大魏都被雪天冻住,平城内外寒意砭骨,连吸一口气都得小心翼翼,似怕吸得狠了,那气息便会冻住脏腑一般。

    冬月初六日,皇帝拓跋嗣驾崩。因为太子拓跋焘早就执掌国事,因此政权顺利嬗递,朝中风平浪静。

    拓跋焘继位的下一月,拓跋焘尊先皇拓跋嗣为明元帝,亡母杜氏为密皇后。随后,拓跋焘又册封杜氏的兄长杜超为阳平公,还将南安长公主拓跋殷下嫁于他。

    先皇谨遵“母死子贵”的成规,赐死了拓跋焘的生母,但他却想把他的舅家抬举起来,来告慰亡母的在天之灵。

    这还不够,再过了几日,拓跋焘又拜杜超为驸马都尉,位大鸿胪卿。

    一时之间,杜超大受宠遇,朝中大臣对此也颇有意见。有人私下里流露出担忧,拓跋焘却不以为然,自信能掌控全局,不致让外戚干政。

    没奈何,既然皇帝充耳不闻,众臣们也觉多说无益,只得转开一双双红眼睛,将矛头对准其他宠臣。

    他们很快确认,除了杜超以外,便数升任为左光禄大夫的崔浩最为受宠。

    正直,遭人怨;多才,则招人嫉。

    崔浩何等精明,一听闻流言蜚语,便知他受人排挤,为人暗恨了。于此,他也有一番应对之策。

    不日后,崔浩向皇帝叩首:“当年贾谊在汉文帝时,受到周勃、灌婴的排挤,被贬作长沙王太傅,后人多为他鸣不平。臣却想说,尽管如此,文帝也依旧是圣主。”

    很显然,那时的他,既是在请辞,又是在表态。

    见崔浩知进退明分寸,拓跋焘心里很舒坦,便顺势罢黜了他。当然,这只是暂时的,拓跋焘在罢黜崔浩官职时,保留了他的公爵身份,以待日后起用。

    崔浩还记得,赋闲在家时,他一直清静自守,修身养性,从无半分怨言。

    也不仅仅是因为,他知道自己还会被起用,更重要的是,他知道皇帝操控着一支有赵振统领的影卫。

    影卫随时会把打探到的情报,报给皇帝至尊,他哪敢有一丝妄动!

    这些蠢货……

    回想起这桩事,崔浩看向众臣的眼中,不免有几分嘲讽之意。

    但也只一瞬,他便收敛了情绪,面上又无波无澜了。

    散会后,大殿内逐渐空旷,众臣如同潮水般退去,只余几缕衣袂轻拂的余音。

    振威将军伊馛却如磐石般屹立,目光炯炯地直视着御座上的皇帝。

    阳光从高窗斜洒进来,在他坚毅的脸庞镀上一层金辉。

    战袍上的暗纹,在光影交错中若隐若现,透出一股不容小觑的威严。

    拓跋焘的目光落在了伊馛身上,奇道:“伊将军怎么不走,还有何事?”

    伊馛跨前一步,行礼如仪,出言掷地有声:“至尊,臣有一事禀奏,关乎西征大局。”

    言讫,他微微抬头,等待皇帝的回应。

    拓跋焘眉头微微一展。先前,他能看出众臣对西征一事并不上心,只因他乾纲独断惯了,才无人敢反驳。

    “哦?伊将军既有此心,朕自然洗耳恭听。”拓跋焘轻轻抬手,示意伊馛继续。

    伊馛目光沉凝,道:“至尊,以臣之见,凉州之地,若无丰茂水草滋养,兵马难以久驻,更遑论建立稳固的王国。那些反对的声音,多出自未曾亲历其境之辈,其言不足为信。”

    他有意顿下,看拓跋焘的反应。

    见对方微微颔首,再接着说下去:“至于白马公,不仅学识渊博,更兼洞察秋毫,断无看错之理,对此臣深信不疑。臣恳请至尊,勿为浮言所动,坚定西征之志,成就大魏霸业。”

    听得这话,拓跋焘胸中的闷气一扫而空,霎时只觉豪情满怀。

    大笑之后,拓跋焘拍着伊馛的肩膀,连说了三个“好”字,方才笑道:“有你这样的忠臣良将,统一北方指日可待!”

    伊馛因与拓跋氏沾亲带故,素来为拓跋焘所重。但在过去,拓跋焘并未发现,此人不仅勇猛刚健,还颇有些卓见。

    被皇帝这么一鼓励,伊馛深吸一口气,声音更加坚定:“至尊,西征之路虽远且艰,但臣愿为先锋,披荆斩棘,以报至尊知遇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