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塞下秋来风景异(三)
作者:春秋各半   崇祯大明最新章节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与罗马、开罗、雅典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中华文明史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全球著名都城。

    长安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千余年,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十三朝古都。在建都长安的诸多朝代中,周、秦、汉朝、隋朝和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代,当时的长安已成为国际性大都市。长安在公元前195年-公元25年、公元580年-公元904年的两段时间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长安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长安向世界展现了文明中国拥有的自信、开放、大气、包容、向上的民族精神,铸造了炎黄子孙永远为之自豪的文化高地。

    崇祯来的时候,还以为西安这个名字是几百年后的他们那一代人改的名字。

    如今才知道,在太祖朱元璋的手中,就已经把长安改成了西安府。

    长安依旧在,可已经不是那个让世家万邦来朝的长安了。

    初秋的风,并不萧瑟。

    树叶还绿着,知了还叫着,一切都还是生机怏然的模样。

    只是大地之上的人啊,却已经拖家带口的四处逃难了,蝉还可以餐霞饮露,人怎么可能做到。

    越是临近西安府,崇祯就越是沉默。

    别的地方也有饥荒,比较奇怪的就是,商业发达的地方没有造反的人,反而是种地的地方,流民四起。

    这种奇怪的现象,让他想起了一件事情。

    种地是会亏本的,劳累了一年,反而入不敷出。

    “你看到了什么?”

    卢象升陪着皇上走了一路,对于这种突如其来的随意谈话,也有了心理准备。

    “天灾不断,民不聊生。”

    崇祯抬头看着远处巍峨的城墙,嗤笑道:“天灾吗?我怎么看着像是人祸?”

    在他生活了那个年代,只听说谁穷的要饭了,可没听说过谁给饿死了。

    “官员是干什么的?就是为了让朕的子民们过上好日子的,可现在呢?几乎每一个县城的义仓都是空的,粮食哪去了?

    还有一些朕还未曾过去,就已经失火了,真当朕是眼瞎看不出来其中的猫腻?

    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县城,召集县城里的富户,捐钱捐两,可那些善款都俺去了?

    还有人挖了一口井,说是已经出水了,可以解决干旱的问题,可那个是井?分明就是一口大缸埋进土里,倒上水看起来还似模似样的,糊弄谁呢?”

    崇祯低头看向卢象升继续道:“你说他们是不是想要把朕的江山,给挖没了才心甘?”

    “儒家的经典上,口口声声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就是这么修身齐家的?就是这么治国平天下的?哪怕是牵上一头猪,估计都比他们干的好,毕竟猪他不会贪污受贿不是?

    而且吃的是草,养肥了还能吃口肉。”

    卢象升的头低的很低。

    他也是儒家子弟,一路上遇到不少的官员,都是名声在外的清廉,为国为民的好官,然而经不住去审查。

    只要认真一点,清廉的内里,全部都是藏污纳垢的屎坑。

    “我算是知道,为何太祖洪武大帝,要把文庙给砸了,要我说还是砸的不够彻底。”

    崇祯咬牙切齿的狠狠说道。

    让一直默不作声旁听的卢象升心眼都快要跳出来了。

    砸文庙,新皇可是真敢想。

    另一边陪同着的王承恩,可不知道这些话意味着什么。

    他只知道黄生很生气,那么后果就必须严重。

    而且他也看那些文人一个个的都不是好东西,若不是皇上火眼金睛,明察秋毫,怎么可能发现在这么多隐秘的问题。

    那可是欺君之罪,要杀头的。

    这些人的胆子,也未免太大了些。

    好在皇上仁慈,虽然查的凶,换的人也多,却从未下狠心杀过人。

    眼看着快要到城门的时候,城门两旁的官员就已经等候在了此处。

    只是条件不允许,如若不然洒水净街的事情,也不是不会发生。

    “杨总督辛苦了,天灾不断,民生多艰,不知总督何以教我?”

    崇祯下了马车,连忙迎了上去,此人在他曾经的记忆力可是个了不得的人物,若不是曾经好奇,想要看看大明末期到底有多少气节不亏的人才,可能还真不会记得有这么个人物存在。

    历史上杨镐的四路辽东军战败后,杨鹤推荐熊廷弼、张鹤鸣、李长庚、薛国用、袁应泰等人。

    并且上书分析了辽东军事战败的原因,由于杨鹤的说话太直,受到当时大官的讨厌,大官们打算借别的事把杨鹤赶走,杨鹤于是自己称病离开了。

    正好杨鹤父亲去世了,依律杨鹤居家守丧。天启初年,朝廷起用杨鹤为太仆少卿,又提升为右佥都御史,让他去巡抚南安、赣州。杨鹤尚未上任,母亲又死了,广宁的战事又失败了,魏忠贤因为杨鹤庇护过熊廷弼,把他给除了名。

    说起来此人算是大明最后的伯乐,识人有一套,而且都是有本事的忠臣良将,可惜的就是结局不是太好。

    崇祯一脸笑意问候着,根本就没有半点刚刚还在卢象升面前使脸色的愤怒模样。

    杨鹤心中很奇怪,从别处传来的消息,都在说新皇对待官员有多么苛刻,根本就没有啥好脸色给看。

    此时面对他,可不是这个样子。

    心里的疑惑一闪而过,到底是可以说勉强经历了三朝的元老。

    这么一点城府还是有的。

    “皇上愧煞老臣了。”

    说着就要下跪行礼。

    崇祯瞧着老人颤颤巍巍的动作,心里满不是滋味,说起来这么大的年纪了,原本就应该颐养天年,却还在为大明这个破败的江山,没日没夜的奔波。

    “别,赶紧起来,你我君臣之间不兴这个。”

    崇祯连忙扶起,然后对着身后跟着的王承恩道:“以后李老来找我,不需要下跪行礼,只需作揖就行,另外必须赐座,记下了吗?”

    什么赞拜不名,等等笼络人心的手段,崇祯也是用的出来的。

    而且面前这个老人,当得起他的荣耀。

    杨鹤老泪纵横,衣袖遮掩的档口,再次作揖道:“老臣谢过皇上恩荣。”

    两边跟着出来迎接新皇的大臣们,微微低着头用眼神交流着自己的看法。

    一行人边走边聊。

    说的都是陕西,陕北一带的反贼和饥民。

    匪患闹腾的时间比较久,却还不成气候,本就没有粮食,走不出这块土里刨食,贫穷的地方,也就没有战争潜力。

    历史上本是可以很富饶的地方,如今却只见到了破败。

    他太清楚官僚的本性,若是西安府真的有多余的银子,迎接他的规格绝对还会在提上一个台阶。

    只是他不是很确定的就是,这些热是在他身边装成这样的,还是真的很穷。

    现在他的疑心病真的很重了。

    也再次理解了那些做皇帝的人,为何都是绝情寡欲。

    只因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够从纷乱的局势之中看清,谁是自己人,这一点在狠得很重要。

    府衙打扫的很干净,招待他的那些下人们,也都一个个给的面黄肌瘦,若不是走了一路查抄了不少富户,自己带的粮食还够吃。

    他的两千名手下,很难安排了。

    “杨老,这陕西是真的够穷啊。”崇祯无奈的问道:“一穷二白,这样子其实也好,不用顾及什么,只要能够调拨到粮食,想来很多事情都能展开。”

    “是真的很穷,连年天灾耗尽了西安府的最后一点元气,老夫日以继夜的想办法,都没有解决所有人吃饭难的问题。”

    杨鹤苦笑道,特几乎所有的经历都用在了这个上面,却还是没有好转,就是现在整个西安一带,还有许多官员,联丰路都发不出来。

    如若不然,有怎么可能让反贼得逞。

    “其实只要有粮食,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麻烦,这些我已经让人在一些产粮富足的地方收粮了,还是先开仓赈济灾民,才是消除匪贼的根本办法。”

    崇祯坐在府衙的一处花园中,瞧着已经枯萎了的荷花接着又道:“告诉外面的那些人,三日之后,我们要兴修水利,翻修新城,修桥铺路,干活就给吃的,并且还结算工钱。”

    杨鹤早就看到了皇上来时,拖着的几十辆大车,粮草不缺,银子想来也不会缺。

    “既然如此,老臣现在就去准备。”杨鹤躬身行礼之后,就匆忙的往外走去,他已经等不及想要传播这个好消息了。

    看着杨鹤急匆匆的样子,摇头失笑,心中暗道:或许只有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儒学大家吧。

    继而想着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办,许多事情,在京城没有办法施展,虽然朝堂上已经换了大臣,可外面的各个县城,穷富差别不大,想要再次建立起平民对官府的信任,很不容易。

    之后的几天,崇祯就在卢象升等二十几名的精兵胡伟霞,晃晃悠悠的四处乱转,偶尔也矗立着一些政务,虽说看似随性,但却未曾有多少错漏,毕竟他只提供大方向。

    再由很变得护卫当成临时的传令兵,吧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传递给杨鹤去执行就行。

    以杨鹤的见识,只需要给皇上写出来的方法,做出适合的填补,然后在交给崇祯批阅,把一些细微的地方,修补两下,结合穿越前的键盘侠超长的眼光,三两下就搞定了。

    最后盖上自己的私章,一份简单的计划就成功了。

    对于杨鹤来说,此时就是个烂摊子,既然皇上已经出手,而且都说的言之有物,自己只需要给出支持就行,

    而其他的平凡事宜,和官员的调动,人家都一反常态的没有插手,也就算不得是越权指挥。

    毕竟大明可是有不少奇葩的皇帝的。

    给自己封为大将军的有,做木匠的也有,还有什么是不可能有的?

    反正杨鹤认为,顺着皇上的意思去办,反正都是小事,错了也能及时改正。

    也正因此,虽说只是短短几天的功夫,整个西安府却是很神奇的有了活力。

    所有的政务不像原来的那样互相重叠,还要互相推诿扯皮,效率低下,还拿不出好的解决办法。

    而那些城内,城外的穷苦大众,也渐渐地被梳理着,发挥出了他们应有的价值。

    “皇上来了,你怎么今天不去外面转悠了?”

    杨鹤忙里偷闲的喝茶时,一抬头发现,喜欢四处视察民情的崇祯,破天荒的来到了他办事的衙门。

    “所有人都忙起来了,我一个闲人,可不能坏了这个气氛。”

    崇祯坐在了一旁的太师椅上,立刻就有人前来上茶,在这位年纪很大的老人面前,他很少摆谱,毕竟有能力,还能够认真贯彻他弄出来的大概框架,比在京城中,打着不走,牵着倒退的黄爌好了不知多少。

    不过他也理解黄爌所出的位置,仙子到底有多艰难。

    只希望那个老头能够撑得住,自己这里的改革,等到他回去。

    “老臣从来都不信有生而知之的人,如今见了皇上,却又不得不信了。”

    杨鹤的眼光很毒辣,有些迂腐却又有自己坚持的底线。

    对于崇祯不是发过来的那些大概框架,一开始还没觉得有什么,等到时间到了,他自然就能从里面看出一些好处。

    以前多少的难题,现在居然轻而易举的解决掉了。

    整个政务流畅的让他有些不太适应。

    而就是这样的流畅速度,让初秋的小麦已经开始种上了,垦荒也已经开始了,其中水利下的力气最大,毕竟如今是在旱灾的范围之内。

    还有赈灾更是一绝。

    把其中的手艺人挑出来做工,然后在把剩下的壮劳力弄去干苦力,剩下的老人带孩子,女人也是搭建了一些纺织厂,还有那个听都没听说过的肥皂厂。

    反正现在是没有一个闲人。

    都在干活,反而四处打架斗殴几乎没了。

    剩下的快速提高赋税,查明人口,建设矿山等等一些列的事情,成了他自己的头等大事。

    虽然其中也有着一些规划,却怎么看着都有些不是很靠谱。

    “生而知之那都是骗人的,只有好学,肯思考问题的人,才是真的人才,要不杨老给我推荐几个?”

    崇祯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水,笑着说道。

    杨鹤摇头失笑道:“皇上看看这个。”

    说着从桌子上拿出了一张卷宗递了上去。

    崇祯接过看了两眼眉头一挑道:“洪承畴?”

    此人的名字他真的很熟悉,说是一声将才也不为过,本来一开始他就想着把此人召集在身边,坐一路领兵的将领。

    只是最后还是心理不舒服,才放弃了,先择了卢象升。

    其原因,也就是此人在历史上投降了满人。

    虽然其中的原因也是情有可原,可不舒服就是不舒服。

    现在自己要求杨老推荐人才,却又把洪承畴推到了他的手上,他该说是金子哪里都能发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