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万水归阴(九)
作者:春秋各半   崇祯大明最新章节     
    看书网.,最快更新崇祯大明最新章节!

    房间之内。

    除了王盈吃冰淇淋吃的最是开心。

    其他人吃的就很不是滋味了,不时的偷偷看看皇上,又看看王盈,能够从皇上的手中抢到吃食,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看样子,这样抢吃的东西的熟练度。

    应该也不是第一次就能练得出来的。

    李长庚吃的大方,本就是内阁首辅,许多时候并不需要估计太多的所谓礼仪,而且现在也不是朝堂之上。

    守在崇祯身旁的卫江也有幸拿到了一份。

    他只见过有这种东西,却从来都没有奢望过会有一天吃到嘴里,当时他听王冲将军说起,这种东西的造价很高昂。

    事实也确实是如此。

    在这个时代,制冷的技术,还很原始,造价自然高了。

    不过随着道院对于硝石制冷的运用,有了更方便,更便宜的方法之后,成本就进一步降低了下来。

    要是量产的多的话,硝石的反复运用,可以让成本进一步降低,从而达到一个平常人想都没有办法想的最低价格。

    骆养性就吃的很慢。

    冰淇淋刚出来那一会他就亲自尝过,滋味很不错,当时还是皇上为了逗两位皇后开心,才想着弄出来的东西。

    前前后后,他可是和皇家侍卫,以及御厨的人亲自跟着每一步走的查看的。

    就怕其中掺杂了不该有的东西。

    那时吃到第一口的时候,就觉得世间美味也不过如此。

    为此他厚着脸皮多要了几份,带回家里让父母偿了一个鲜,可惜的就是尽管父母很喜欢这个东西,可面对自己两个孙子,骆祚昌和骆祚久。

    还是让了出去。

    高桂英就吃的很优雅了,这种凉食她早就尝过了,而且回到了家中,还有宫里的赏赐,然而对于冰淇淋,在这种炎热的天气当中。

    再多都能够吃得下。

    不止可以凉到心里去,还真的很好吃,若不是产量太小,制作暂时不是很容易,他都想要召集一批人,专门给她一个人做这个了。

    史可法和刘文秀就吃得很小心。

    屋子里全部都是大佬,怎么小心都不过分,入口的冰淇淋化成冰凉,咽入喉哝,瞬间全身上下,都仿佛进行了一场升华。

    冰淇淋他们没有吃过,好歹刘文秀听说过。

    史可法却是对此一无所知,两人想要表达一下对于美食的感想,却看了屋内的一圈人,什么感想都没有了。

    崇祯端起一碗茶,看着手中关于袁可立的消息。

    越是看得仔细,心中就越是可惜。

    袁可立,字礼卿,号节寰,河南归德府睢州人。

    明万历十七年,时年二十八岁的袁可立考中进士,可称得上年轻有为。

    一、职微犯巡抚昭雪太守冤:“以七品之卑斗翻四品之尊,袁可立的不畏权势,不仅使他声名远扬,也成就他为中国历史上的‘推官’楷模。”

    执法如山,凡有案件,皆刚毅持正,不避权贵,“至犯令抵罪者,虽宠近必行,似欧阳永叔。”问案释疑,理雪冤狱,“给谏公李七年,而出人死罪者以数千计。按部所过,囹为之空。”

    二、重案惊朝野推官审大案:万历二十二年八月,苏州府推官袁可立审结了一场轰动大明朝野的江南重案,这就是明代历史上著名的“董范之变”,又称“湖州案”。

    三、巡海问琉球断案奇如神:杜绝任何杀良冒功的行为。

    四、倭警相倾轧明察辨秋毫。

    五、抗旨斩弄臣万民呼青天:自袁可立巡城,无论皇亲国戚或朝中大臣,凡贪纵不法,袁可立皆一并弹劾论处。“迨奉命巡城,而持斧埋轮,贵戚敛手。”万民呼“袁青天”。

    泰昌皇帝赞扬他“详刑惟允,执法有闻”。

    六、雷震景德门建言罢官籍。

    七、关外战事起条陈上方略。

    八、授命立危疆节镇抚登莱:坐临登莱,开创东江,厉兵秣马,练兵用戚继光“水军先习陆战”之法,积有战船四千艘,组成了一支五万余人的水师陆战军队。

    与枢辅孙承宗、津抚李邦华、毕自严、总兵毛文龙、沈有容等戮力策应。

    沿海增置炮台,形成“百里棋布,鼎足传烽”的犄角之势,使登莱武备大为增强,成为辽东前线的海岛基地,确保了明朝沿海疆域一带的平安,并大大牵制削弱了后金对明山海关一带的战斗力。

    看到这里,崇祯才恍然,为何袁可立不回家,反而住在了孙承宗的家中,原来是两人很早就认识了。

    还为了辽东战事,出谋划策。

    “峰顶通望处,逐设烟墩,屯田农幕,处处相望,商船战舰之抛泊近岸者不知其数,原来袁可立还是一位治政能臣啊。”

    崇祯眼中泛着奇光,能打仗,懂练兵也就算了,可在这个时代,还懂得工商业就很了不起了。

    要知道,就是崇祯自己,看过了许多资料,无不表明着这个时代对于商人的鄙视,简直已经是入骨三分。

    再想到,孙传庭传来的登莱军情,可没有袁可立在时那样的盛况惊人啊。

    要不然也不会从天津卫调人前去主持建设造船厂了,更不会把沿海一带的巡航任务落在了天津卫渤海水军的头上。

    不过那个地方的造船底子应该还在,不然孙传庭一定会不断地给他上奏折,多要一点人手支援一下。

    想到这些,心中暗道:其中难道还有着他不知道的秘密不成?

    思索了一会不得要领,他却是没有想到的是,就因为他击败了皇太极入关的队伍,然后逼得不得已,让袁崇焕逃往了皮岛,然后给了南京小朝廷的那些大臣们一个错觉。

    认为只要支援袁崇焕,他们的手中就有兵了,然后才能够和崇祯坐下来谈交易。

    所以,清廉的袁可立就成了很多人的眼中钉。

    之前还有人顾忌袁可立的大局观,想着多支持一下,也能够解决关外的建奴。

    可现在不需要了,建奴已经被皇上解决了,自然袁可立就成了可有可无的那一个人。

    并且还是挡了他们通往皮岛的必经之路。

    当中的过程的荒谬,也是让袁可立一气之下撒手不干了的真正原因,再后来就是崇祯的衮州攻略了。

    一口气清理了整个衮州大大小小的州府和县城。

    他们袁家也在其中,由于不想狼狈的回去见自己的家人,也就赖在孙家不走了。

    接着崇祯继续看了下去。

    许多事情都描述的很简单,只给了一个大致的经过和结果。

    第九条写道海陆相犄角奇兵复辽南:备兵防海,“节制两镇,凡一应兵马钱粮、征收调遣、防剿功罪尽归经理”。当其之时,“一方豪杰皆在老公祖幕下”,他运筹帷幄,节制悍将毛文龙、指挥大将沈有容和张盘飞船往来攻袭于辽海各岛间,战线绵延至千余里,多次挫败后金对明朝沿海一带的侵扰。

    崇祯瞧得是热血沸腾。

    看袁可立的事迹,简直就仿佛是在看一本比小说还要精彩的故事。

    其中的谋略,手段,以及对人心的把握,和对时局的洞彻,简直让人头皮发麻。

    “原来毛文龙的功绩,有一大半都应该算在袁可立的头上。”

    崇祯嘀咕的一声,继续看了下去。

    直到看到袁可立设计策反后金女婿刘爱塔,夜袭金州,收复旅顺,连克金、复、盖三卫及红嘴、望海、永宁等多堡要地,收复辽南海岛疆土千余里,膏腴之地失而复得,后金“四卫已空其三,沿海四百余里之地奴尽弃之而不敢据,所余者酉虏千人而已。”

    金州、旅顺和复州、永宁等地的收复,在辽海开辟了辽东战场的新局面,使登莱、旅顺、皮岛、石城、宽叆等地连为一条弧线,对后金形成了一道大大向前延伸的屏障和包围圈,不但解除了后金对山东半岛的军事威胁,也令明朝千里海疆重新得到整固,形成了对后金的海上军事封锁,加重了后金占领区内战略物资的紧张状况。

    崇祯心中的震动就更大。

    策反啊。

    多么熟悉的手段,其效果更是史无前例,然而这么好的机会,最后还是······

    崇祯思索了一下自己脑海中的辽东地图,似乎和李过他们收复了广宁和西平一带的那些土地差不多大。

    不过他是以强大的火枪兵正面进攻,可比不上袁可立的老谋深算。

    恍然间,对于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的认识,又多了一层理解。

    要是当时大明的军队很能打的话,也不需要袁可立禅精竭虑的谋划这些东西,完全可以正面进攻,到时候取得的成果将会更大。

    “生不逢时啊。”

    崇祯只能这么感叹一句,好在袁老还活着,能够跑到小县城去教书,想必身体还硬朗着呢。

    自己有幸能够见到这样的一位奇人,真的是自己的幸运。

    奈何看年纪已经六十九了,也已经过了人生最辉煌的时刻。

    再后来就是第十条,严关设重伏夜火烧连营。

    天启四年正月初三,后金利用海水结冻之机,以万余骑绕袭旅顺,以报袁可立火攻夜战的惨败之仇。

    袁可立据谍待敌而动,他对登莱和东江两镇的水师进行了新的布局,令明军在旅顺城外险关设伏,而沈有容则率水师游离于沿海各岛间奇袭策应,明军在张盘的带领下死守城池,直到火药用尽,犹坚守不降。后金无计可施,遣使议和,被张盘立斩于军前,后金大败,落荒而逃。

    “起用袁可立是天启帝的一大亮点,辽南一盘棋,下活了整个辽东,由原来的节节败退丧地失城转为以攻代守收复辽南。”

    崇祯激动的一拳砸在桌子上,激动的说道。

    惊得其他还在吃冰淇淋的人,都抬头看着崇祯激动的样子,仿佛是看到了什么精彩的东西,情不自禁的想要表达一二。

    然而,接着就又见到皇上沉静了下去继续看着小册子,他们才面面相觑的对视一眼,继续对付着手中的冰凉甜点。

    但暗中交流的眼神,都是在骆养性的身上。

    都想知道,骆养性给皇上看的本子上,到底写了什么,只可惜的是,此时的骆养性,却仿佛瞎了一般。

    怎么都发现不了别人给他的眼神暗示。

    要不是不想军前失仪,他都想砸吧着嘴,好好的得意一番。

    要知道,他自从接到了袁可立的消息之后,就立刻展开了调查,随着调查的深入,内心深处的触动就越大。

    大明之前,也应该都是有这样的一批人,才能够在一群贪赃枉法之辈当中,做点实在事情吧。

    于是也就有了,袁可立在高阳县,随便一个建议,就能够跑到皇上的案头上来。

    当时可是地方上要求私自组建小学的,还有教师的申请也在其中。

    李定国不在,李长庚就把这个建议送到了崇祯的手上。

    当然也很快就下达了批示:“同意方案”。

    崇祯瞧着很提气,可继续往下看后,心头就是憋了一团火。

    袁可立去职了。

    张盘死柳河败,大好的局面,就这么轰然崩塌。

    孙承宗一人无法主持辽东大局,金人无惧,劳师袭远,掠觉华攻宁远,玩“议和”断邦交,弄明师于股掌之上。

    积数年之力打造的关宁大反攻未尝一用就胎死腹中,以至于后来的关宁军在孙阁老离职后的数年间坐困耗资拖垮大明财政,总是在自己的防区内被动挨打且越打越残。

    这也就是崇祯接手之后,大明的现状。

    要不是崇祯压下心头的恐惧,拼死一搏,哪还有现在的大明,早就被某些人给卖的一干二净了。

    如今崇祯每一次想起自己当年惨境,心中的怒火就是高涨。

    “啪”

    手中的小册子拍在了桌子上,崇祯缓缓的闭上眼睛,喘息了一下,平复了自己因为气愤而引起的激动心情。

    “袁可立袁老是不能被派往宣府镇了。”

    六十九的高龄,崇祯可不敢把这样的人,给送到宣府镇去吃苦。

    以前是没有办法,才需要一位老人兢兢业业的守着登莱,等着大明的兴盛,现在还想要这样的老人去主持宣府镇的事物。

    那么崇祯都要怀疑,大明还有没有人才了。

    李长庚心头一跳,自己可是听骆养性说起过,袁可立很厉害的,他自己也是见过关于袁可立的所有资料的。

    可以说是“完人”一个。

    这样的人,皇上都不用,那大明还有谁敢去宣府镇啊。

    “袁老年纪大了,受不得车马劳顿,更受不得塞外的苦寒,这样吧,你再推荐一位年轻有经验的人出来。”

    崇祯没有察觉到李长庚面部表情,自顾自的继续说道:“宣府镇是个重镇,周边的关系如今并不复杂,无论是谁去都是捡功劳。”

    这话说的,在场的所有人都是无语。

    虽然是实情,可也不要这么直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