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乔大叔的远东棋局
作者:行早的鱼   不能忘却的197653最新章节     
    1949年,历经苦难的中国人民经历了残酷又艰苦的战争,终于从废墟中站了起来。

    1950年,这是艰难起步的第一年,中华民族的身上千疮百孔,满布创伤。

    在14年抗战和4年解放战争后,新中国的经济数据惨不忍睹:

    与此前最高年产数据相比,农业产值下降20%、粮食产量下降24.5%、棉花产量下降一半,煤产量下降一半,钢产量下降八成。

    经济数据大滑坡,但肩负的责任却越来越大,需要养活的人越来越多。1950年财政需要养活的人口有500万的军队,900万的公教、企业人员。

    同时,由于1949年全国普遍受灾,还有4000万农村灾民、400万城市失业人口,庞大的人口需要国家的救济。

    在这样的背景下,1949年的财政收入只能满足支出的三分之一,1950年更是难上加难。

    由于物资严重短缺,通货膨胀数据也十分恐怖。从1949年7月到1950年1月,短短四个月,货币就膨胀了13.6倍。

    资本残余势力,在经济战线上,也在不断的发起亡命冲击。1950年初,相继爆发了“银元大战”和“米棉大战”,13个重点城市物价指数比1948年底上升超过70倍。

    在国际上,美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就持续对我们进行经济封锁。

    1949年,美国对华汽油出口减少94%,煤油减少99%,燃料油减少93%;

    1950年1月,美国商务部停止精炼油对华出口;

    2月,美国要求英国对华禁运;

    3月,美国宣布《战略物资管制办法》,对机器设备、交通工具、金属制品、化工原料等660余种商品对华贸易实施管制;

    4月,美国以削减贷款要挟所有马歇尔计划援助的国家禁运战略物资至中国。

    1950年,也是解放战争任务最复杂的一年。

    我们同时要面对的,是尚存百万的国民党残兵,是大后方的数千股土匪,是数十万潜伏各处的特务分子,以及台湾、海南、青藏高原三大天险据点。

    蒋介石败退之前,在西南布局了所谓的“西南游击根据地”,专门培养了4700名骨干,分散在云贵川的深山老林,15个游击区、65万土匪武装,威胁着新中国大后方的安全;

    大西北,22万土匪依旧顽固不化,还在做武装割据一方的美梦;

    150万解放军化整为零,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剿匪战争。

    在海南岛,薛岳率领十万国民党精锐部队,在50余艘军舰的保护下,构建了陆海空一体的“伯陵防线”,解放军四野将10万大军屯在海岸,却因为缺少海军而举棋不定。

    在宝岛,200公里的海峡,是当时只有陆军的解放军难以跨越的天堑。解放军50万大军屯兵在此,渴望能得到正在筹建的海空军支援。

    海军司令肖劲光压力山大,这年3月,他去沿海考察防务,因为没有军舰可用,只能向渔民租了条破旧渔船,渔民非常惊讶:“你是海军司令还要租我的渔船?”

    四野将士眼见海军支援无望,在1950年3月5日,在没有飞机、军舰的情况下,冒险发起了海南岛战役,开启了人类战争史上最后一场木帆船大兵团的登陆作战。

    四野战士乘坐着木船,在苍茫的大海上,抱着同归于尽的决心,寻求到战机,击毙了国民党第二舰队司令王恩华,硬是用木船打赢了现代军舰,薛岳目瞪口呆。

    海南岛的胜利极大,鼓舞了粟裕攻台兵团,全国资源向台海汇聚,正当解放战争第五大战役即将发起、统一大业即将实现之时,朝鲜战争爆发了。

    在祖国的西南,刚独立的第三世界领袖印度正在趁火打劫,青藏高原被尼赫鲁视为大国缓冲区。在这件事上,美国、英国甚至那个大国,都站在印度那一边。

    我们今天看到的中国版图,雄鸡昂首,看上去好像一切理所当然。但实际上,那是1950年,在祖国疲惫不堪的情况下、解放军将士用热血和信念,艰苦换来的成果。

    18军3万将士从四川出发,开启三千里雪域高原的长征,没有公路可用、后勤极度匮乏。

    10月,几乎与志愿军入朝同一时间,昌都战役正式打响,18军将士用14天时间,在青藏高原上强行军1500里,跨越金沙江、澜沧江两大天险,负重翻越12座海拔超过4800米的山口。

    因为抗美援朝的高光,这一战在国内少有人知,但从艰苦程度来看,与当时第九兵团在长津湖的情况不相上下。

    这仅仅是开始,后面还有更艰难的拉萨远征。一路上,就连耐寒耐缺氧的骡马,都累死了三分之二。

    18军军长张国华说:“为了西藏解放,我们爬也要爬到西藏去。”

    1950年1月,60岁的胡志明在山林中赤足穿行17天,绕过法军重重封锁来到北京,恳请新中国援助越南人民赶走法国侵略者。

    5月,金日成来京,请求新中国尽早在东北边防部署兵力,并“交还”四野里的数万朝鲜人部队与装备。

    在南部边疆,新中国排除万难让2万越军主力入境休整,提供装备、给养和训练,用最好的资源,为胡志明打造了一支铁血雄狮。

    陈赓大将、韦国清上将领衔40余位身经百战的指战员亲赴越南,并在5月中旬拿出了仅有的2000吨大米,全力支持越南人民取得边界战役的胜利。

    在中朝边境,林彪将四野中的朝鲜战士集中编为一个加强师,配上四野最好的枪械弹药让他们带给金日成。

    1950年的中国,从国家到集体,从集体到个人,感觉随时都会倒下。

    那一年,20-40岁青壮年的平均体重只有52公斤、身高仅有161.5cm,文盲率高达80%,农村文盲率更达到95%,甚至远远不如隔壁印度。

    那一年,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只有40岁,女性只有42.3岁。贫穷,战争,饥饿,自然灾害,疾病……这一百多年来积贫积弱的沉重包袱,压在了每个中国人的身上。

    所以,1950年的冬天宋时轮率领第九兵团战士入朝的时候,连朝鲜人看了说,天呐,这样的“乞丐部队”怎么可能打得赢美国。

    1949年到1950年,自然灾害动不动就是百年一遇的强度。

    1949年,一场全流域洪涝灾害淹没了1.2亿亩耕地,粮食减产220亿斤,灾民4000万,其中1000万是无家可归、无粮可吃的重灾民。

    1950年夏天,鄂豫皖连降暴雨,流域内4.3亿亩土地被淹,1300万人受灾,津浦铁路两旁一片汪洋,绵延数十里看不到头。

    唯一可慰藉的就是,我们还有世界第一的人口数量,以及肥沃的原野,大好的河山。

    1950年是新中国最艰难的岁月,也是一个英雄主义的年份。

    每一条战线上,都在进行着逆天改命一般的艰苦奋斗。

    千头万绪中最需要解决的,是1945年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一系列附属协定。

    在条约里,除了那些“友好合作”、“共同对日”的空泛言辞外,最重要的还包括以下几点:

    1.日本投降后,外蒙古将举行独立公投,国民党政府尊重并承认公投的结果;

    2、中苏双方共同管理长春铁路,管理期限为30年;

    3、旅顺港作为中苏双方共享基地,使用期限为30年;

    4、大连为一个国际自由港。

    该条约的签订,意味着当时国民党政府从法律层面上,承认了雅尔塔协议中,强加给中国的秘密条款,这无疑是一种丧权辱国的行为。

    条约签订不久,苏军便进驻东北地区。

    在得知苏军进入东北后,中国共产党迅速决策,从晋察冀边区和山东调派大量精锐部队及干部前往东北,协助苏军打击日军。

    此时,国民党军队主要集结在华南地区,一旦日本投降,东北将出现权力真空。提前占领东北,将对未来全国局势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

    我方派遣特使,多次向苏联驻华大使彼得罗夫询问,如果美军支持国民党政府对中国共产党发动战争,苏联方面将作何反应。

    彼得罗夫的回应是,苏联不希望看到国共之间爆发战争。

    此后,事情便再无下文。

    局面变得十分僵持。

    蒋介石得知解放军进入东北后,十分忧虑大后方的国军因“抗战”不能及时赶赴东北,进行地盘接收,使得共产党占领东北。

    为此,1945年9月11日,宋子文代表国民党政府向美军提出请求,希望借助美军强大的运输能力,将大西南的国军运送至东北和华北,以争夺地盘。

    美国政府立刻表示同意,并提议美军可以提前登陆,先占领地盘,等到国军抵达后再进行交接。

    这也正是抗战胜利后,北京、青岛等地出现大量美军吉普车横行的原因,而这一切都拜蒋介石的大后方抗战战略所致。

    根据该计划,美军将分别在天津、大连、烟台、青岛和秦皇岛登陆,随后国军将进入东北地区以及平津。

    二战的创伤,让乔大叔不愿在此时与美军正面冲突,却又不甘心轻易放弃对东北的影响。在得知蒋介石的计划后,他建议中国共产党将军队部署于沈阳和山海关,以阻止国民党军进入东北。

    同时,他暗中指示,将存放在沈阳、本溪、四平、长春、安东、哈尔滨、齐齐哈尔的日军武器库存及苏军缴获的关东军装备,透过秘密途径,大部分都转交给驻守东北的解放军。

    根据解密信息,这批武器包括30万支步枪(以38式为主),1.3万挺机枪(主要是歪把子和92式),1.1万具掷弹筒,以及2500门山炮和迫击炮。

    此外,还包含足以支撑两年高强度作战的物资和弹药,外加大量日军的军服、棉衣、军靴和钢盔,足够装备五十万兵力。

    这次援助的意义仍然极为重大。

    尽管这些日本制造的武器在当时已经落后于时代十年,但作为一整套系统化、通用化的军事援助,对解放军四野后来建立完善的军备体系(后勤、维护和弹药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解放军长期以来一直使用日制武器,操作起来也非常顺手。在近距离火力支援方面(如迫击炮、掷弹筒、班用机枪),即便与接受美国援助的国军相比,也不存在明显的代差。

    此外,日本在投降前曾提出“宁可放弃本土,也要保住满洲”的策略,计划要求满洲的军事实力足以支撑两年高强度战争,因此东北地区储存了大量弹药。

    这使得中国人民解放军自成立以来,首次拥有了充足的弹药补给。以上便是四野38军和39军在入朝初期大量使用日本武器的原因。

    1945年10月4日,乔大叔不仅提供军事装备,还要求中国共产党迅速接管长春、沈阳、哈尔滨等大城市,并派遣部队集中力量守卫山海关、营口、安东、葫芦岛,阻止国民党军进入东北。

    这是从抗战爆发到1945年,这十几年的时间里,苏联仅有的一次对中国共产党进行的大规模军事援助。

    东北民主联军(即后来的第四野战军)依照苏联的方案,迅速占领战略要地,掌控东北地区,为与蒋介石的军队作战做好准备。

    然而,当乔大叔获悉美军已经在渤海湾多个港口登陆时,他意识到美军要亲自出手,去支持国民党政府。如果继续支持中国共产党占领东北,便极有可能与美国发生直接对抗。

    这次援助仅仅维持了36天,便戛然而止。

    二战结束后,乔大叔的核心策略是维护现有利益,避免与美军正面冲突,这一原则贯穿直到他去世。

    最终,在各方妥协下,东北的基本局势得以确定:国民党军队占领了哈尔滨、沈阳、长春等重要城市,掌握了铁路要道;而中国人民解放军则在周边的中小县城站稳脚跟,发展根据地。

    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苏联的这次变卦事件或许反而是一件好事。在接收日本武器后,东北民主联军一夜之间暴富。

    八路军入关时,算上原有的东北抗联和其他抗日武装,总兵力不过15万人左右。进入东北后,部队人数增至19万。然而,在接收日军装备后,却获得了足以装备50万人的武器和大量弹药。

    在由出关八路军和东北抗联基础上新组建的中国共产党东北民主联军中,曾出现了武器充足却无人使用的罕见局面。

    由于形势紧迫,只得加速扩军,大量收编流匪和地方保安武装,总人数约为7万,使得东北民主联军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展至30万人。

    然而,这些新增部队缺乏坚定的战斗意志,作战时常随局势变化而摇摆不定。在随后进行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战斗中,大量士兵临阵脱逃或投降。如果此时与实力正盛的国民党军队正面交锋,胜负尚难预料。

    乔大叔还是很希望看到中国共产党能够统一整个中国的。毕竟,在苏联的后方有一个共产党大国,对苏联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至少他不用再担心西伯利亚大铁路被切断的风险。

    二战结束后,在众多新成立的共产党国家中,与波兰、匈牙利等依赖苏联力量驱逐法西斯的东欧国家不同,南斯拉夫和中国是两个独立的例外,这两个国家的共产政权建立过程中,苏联的影响并不显着。

    在苏军到来之前,南斯拉夫游击队已经稳固了他们的地位,全国超过一半的领土由铁托领导的武装力量掌控,最终90%的国土都由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共产党游击队解放。

    因此,苏联在南斯拉夫的影响力并不大,也没有驻军。铁托领导的南共具备很强的独立自主性,双方在1948年彻底决裂。

    在中国这边,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凭借自身力量击败了国民党政府,因此中国共产党的独立性也非常强。一方是充满强烈控制欲的大国沙文主义,另一方则是拥有高度独立性的崭新政权,在这种局势下,冲突的爆发无可避免。

    为了控制局势,必须让刚刚成立的新中国陷入困境。

    这并不难,只需激化新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冲突即可。而且,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能够转移美国在欧洲与苏联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使其无暇在西欧发起针对苏联的行动。